中國哲學史新編(下)

中國哲學史新編(下)
定價:294
NT $ 256
  • 作者:馮友蘭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9-0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2801X
  • ISBN13:9787010028019
  • 裝訂:568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次版
 

內容簡介

在解放以後,我時常想:在世界上,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其它古國,現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國還繼續存在,不但繼續存在,而且還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中國是古而又新的國家。《詩經》上有句詩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舊邦新命,是現代中國的特點。我要把這個特點發揚起來。我所希望的,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重寫一部《中國哲學史》。

這種企圖,說起來很容易,實際上做起來就困難多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要在長期生活、工作和斗爭中鍛煉出來的。專靠讀幾本書是不能懂得的,更不用說掌握和應用了。解放以後,提倡向蘇聯學習。我也向蘇聯的「學術權威」學習,看他們是怎樣研究西方哲學史的。學到的方法是,尋找一些馬克思主義的詞句,作為條條框框,生搬硬套。就這樣對對付付,總算是寫了一部分《中國哲學史新編》,出版到第二冊,「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我的工作也停了。

到了70年代初期,我又開始工作。在這個時候,不學習蘇聯了。對於中國哲學史的有些問題,特別是人物評價問題,我就按照「評法批儒」的種種說法。我的工作又走入歧途。

經過這兩次折騰,我得到了一些教訓,增長了一些知識, 也可以說是在生活、工作、斗爭中學了一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路是要自己走的;道理是要自己認識的。學術上的結論是要靠自己的研究得來的。一個學術工作者所寫的應該就是他所想的,不是從什麽地方抄來的,不是依傍什麽樣本摹畫來的。在一個考試中間,一個學生可以照抄另外一個學生的卷子。從表面上看,兩本卷子完全一樣。可是稍有經驗的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來,哪一本卷子是自己寫的,哪一本是抄別人的。

現在,我重理舊業,還想實現我原來的計划。對於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我還自以為有點理解,有點體會。值此舊邦新命之際,我應該把我的一點理解和體會寫出來,以加入新長征的行列,跟上新長征的進程。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這也算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吧。

吸取了過去的經驗教訓,我決定在繼續寫《新編》的時候,只寫我自己在現有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上所能見到的東西,直接寫我自己在現有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上對於中國哲學和文化的解和體會,不依傍別人。當然也有與別人相同的地方,但我是根據我自己所見到的,不是依傍,更不是抄寫。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不等於依傍馬克思主義,更不是抄、寫馬克思主義。我的業務水平還不高、理論水平更低。我對於中國哲學和文化的理解和體會,可能是很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但一個人如果要做一點事,他只能在他現有的水平上做起。

哲學史有各種的寫法。有的專講狹義的哲學,有的著重講哲學家的身世及其所處的政治社會環境,有的著重講哲學家的性格。「各有千秋」,不必盡求一致。我生在舊邦新命之際,體會到一個哲學家的政治社會環境對於他的哲學思想的發展、變化有很大的影響。我本人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在《新編》里邊,除了說明一個哲學家的哲學體系外,也講了一些他所處的政治社會環境。這樣作可能失於蕪雜。但如果做得比較好,這部《新編》也可能成為一部以哲學史為中心而又對於中國文化有所闡述的歷史。如果真是那樣,那倒是我求之不得的。

無論什麽話,說起來都很容易,但實行起來就困難多了。以上所說的是我的一種思想,也可以說是我的一種理想。從理想到現實,還有一個很大的鴻溝,還有一段很長的路程,還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越過,才能走完。在這個路程中,希望中國哲學史工作者和愛好者給予指教和幫助。
 

目錄

第五冊
自序
緒論
第四十九章 通論道學
第五十章 道學出現的政治條件——慶歷新政和熙寧變法
第五十一章 道學的前驅——周悙頤和邵雍
第五十二章 道學的奠基者——二程
第五十三章 道學的奠基者——張載
第五十四章 朱熹
第五十五章 陸、王心學的興起
第五十六章 道學外的思想家——陳亮和葉適
第五十七章 氣學的復興和理學的自我修正及革新
第五十八章 心學的發展
第五十九章 後期道學的高峰——王夫之的哲學體系
第六冊
自序
緒論
第六十章 中國歷史第二資助大轉變時期思想中的先行者——黃宗羲
第六十一章 顏元對於道學的批判
第六十二章 戴震反道學的斗爭
第六十三章 魏源應付大轉變的新形勢的總對策及其哲學思想
第六十四章 農民大起義和太平天國的神權政治
第六十五章 所謂「同治中興」和「同治維新」的中心人物——曾國藩
第六十六章 戊戍變法(所謂「光緒維新」)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康有為
第六十七章 戊戍維新運動的激進理論家和哲學家——譚嗣同
第六十八章 中國第一個真正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家——嚴復
第六十九章 中國近代美學的奠基人——王國維
第七十章 關於中學、西學斗爭的官方結論
新版校勒後記
 

自從1980年我完成《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冊之後,到現在已經6年了。這是我第二次從頭開始寫《新編》了,從前出版的那兩冊《新編》別稱為「試稿」。其所以稱為「試稿」,因為其中有些地方有依傍別人的地方,是從道聽途說得來的,不是直接親自見到的。自己親自見到的,不一定就正確,但必須根據自己親自見到的,說出來才有力量,寫出來才有價值。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修辭立其誠」。這是我在第二次從頭寫《新編》時所定的一個目標。

目標雖然定了,但是具體怎樣做,當時還沒有把握。路是人走出來的,走了這幾年,總算走出了—條路來了。

哲學史是「哲學」的歷史,中國哲學史是「中國哲學」的歷史。哲學史的對象是「哲學」,不是人,羅列人名不能算是哲學史,只能算是人名錄,點鬼簿。

哲學的發展總要圍繞一些真正的哲學問題,哲學史必須說明這些問題。不能僅只對於某些哲學家的著作解釋詞句,咬文嚼字,那只能作出一種資料匯編,不是哲學史。

根據諸如此類的認識,大約10年之間就寫出這5冊《新編》,全書共7冊,還有兩冊沒有寫出來,但是書的體裁已經定型了。照這個體裁,書不以人為綱,以時代思潮為綱;以說明時代思潮為主,不以羅列人名為貴。每一個時代思潮都有一個真正的哲學問題成為討論的中心,哲學史以講清楚這個問題為要,不以堆積資料為高。全書講7個時代思潮:先秦諸子(分前後期),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道學(分前後期),近代變法,現代革命。這是客觀的中國哲學史的7中心環節,也是客觀的中國哲學史發展的自然格局。所謂自然格局就是說,這不是從別的地方搬過來、硬套上去的。

哪一個時代思潮的哲學中心問題講清楚了,這個時代思潮的來龍去脈也就清楚了。如果能把這個時代的經濟政治情況說清楚,那就更好了。不過這一點現在很難完全做到,因為這一方面的問題太復雜了。現在我希望能夠比較完全做到的,是在哲學問題上比較完全地說明了一個時代思潮的來龍去脈。能多少做到這一點,就覺得所寫的哲學史簡明得多了。這樣的體裁對於所寫的哲學史有提綱挈領、提要勾玄的作用。在我開始寫《新編》的時候,我本來打算在有些地方增加篇幅,可是後來並沒有增加,反而比兩卷本的篇幅有所減少。

我寫書的時候,有些地方本來只是一種設想,在寫的時候用材料證實。在設想被材料證實的時候,常覺得和古人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有一種很大的快樂。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讀書樂」日巴。

以上所說的未免有自吹自擂之嫌,但如「讀書樂」之類,本來是只有自己可以感覺到的。正像禪宗所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至於提綱挈領、提要勾玄之類,那是客觀的效果,有待於讀者評論了。

本冊寫作的過程得到陳來博士、張躍同志的幫助,朱伯良教授也看過稿子。乘此出版機會,謹向他們致謝。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