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了人的身體、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藝術、哲學話語、時間與空間、美學與政治的關系等。作者著重考察了現代性、進步和人性的復雜關系,並分析了這些概念是如何隨著轉向後現代而發生變化的。

本書是「現代性研究譯叢」之一。本書深入涉及諸多主題:人的身體、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藝術、哲學話語、時間與空間、美學與政治的關系等。作者著重考察了現代性、進步和人性的復雜關系,並分析了這些概念是如何隨著轉向後現代而發生變化的。作者堅信,文學、哲學和藝術承擔了見證和解釋這一復雜轉變的任務。
 

目錄

前言 論人
無軀體能否思維
重寫現代性
物質與時間
邏各斯與技藝,或電傳遞
時間,今天
瞬時,紐曼
崇高與先鋒
某種如「交流……無交流」的事物
表現 呈現 不可呈現性
話語·瞬間性
崇高之后,美學的狀況
保存與色彩
上帝與木偶
聽從
風景王國
房舍和大都市
 

中國古代思想中歷來有「變」的智慧。《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斗轉星移,王朝更迭,上下幾千年,「故夫變者,古今之公理也。」(梁啟超)

照史家說法,「變」有三個級度:一曰十年期的時尚之變;二曰百年期的緩慢漸變;第三種變化並不基於時間維度,通稱「激變」或「劇烈脫節」。這種變化實為根本性的搖撼和震動,它動搖乃至顛覆了我們最堅實、最核心的信念和規范,懷疑或告別過去,以無可遏止的創新沖動奔向未來。倘此以此來透視中國歷史之變,近代以來的社會文化變革也許正是這第三種。

鴉片戰爭以降,隨着西方列強船堅炮利叩開國門現代性始遭遇中國。外患和內憂相交織,啟蒙與救亡相糾結,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在朝向現代的道路上艱難探索,現代化既是一種激勵人建構的想象,又是一個迂回反復漫長的過程。無疑,在中國,現代性仍是一個問題。

其實,現代性不只是現代中國的一個問題,在率先遭遇它的西方世界,它同樣是一個難題。鴉片戰爭爆發后不久,法國詩人波德萊爾以預言家的口吻對現代性做了一個天才的描述:「現代性就是短暫、瞬間即逝、偶然」,是「從短暫中抽取出永恆」。同時代的另一位法國詩人韓波,則鏗鏘有力地呼吁:「必須絕對地現代!」如果說波德萊爾是對現代性變動不居特性的說明的話,那麼,韓波的吁請顯然是一種立場和態度。成為現代的,就是指進入現代,不但是形形色色的民族國家和社會,而是千千萬萬男女個體。於是,現代性便成為現代這個歷史概念和現代化這個社會歷史過程的總體性特征。

現代性問題雖然發韌於西方,但隨着全球化進程的步履加快,它已跨越了民族國家的界限而成為一種世界現象。在中國思考現代性總理2,有必要強調兩點:一方面是保持清醒的「中國現代性問題意識」,另一方面又必須確立一個廣闊的跨文化視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着這種精神,我們從汗牛充棟的西方現代性研究的著述中,遴選一些重要篇什,編輯成系列叢書,意在為當前中國的現代性問題思考提供更為廣闊的參照系,提供一個言說現代性總是更加深厚的語境。所選書目,大多涉及現代性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諸層面,尤以80年代以來的代表性學者和論著為主,同時兼顧到西方學術界傳統的歐陸和英美的地域性划分。

作為一個歷史分期的概念,現代標志了一種斷裂或一個時期的當前性或現在性。它既是一個量的時間范疇,一個可以界划的時段,又是一個質的概念,亦即根據某種變化的物質來標識這一時段。由於時間總是延綿不斷的,激變總是與漸變錯綜糾結,因而關於現代性起於何時或終於(如果有的話)何時,以及現代性的物質究竟是什麼,這些都是懸而未決的難題。更由於后現代問題的出現,現代性與后現代性便不可避免地纏結在一起,顯得尤為復雜。有人力主后現代是現代的初期階段,有人堅信現代性是一個尚未完成的規划,還有人凸顯現代與后現代的歷史分期差異。然而,無論是主張后現代性是現代必一的終結,還是后現代性是現代性的另一種形態,它都無法擺脫現代性這個關節點。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