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

生死
定價:54
NT $ 47
  • 作者:湯一介
  •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0-0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461388
  • ISBN13:9787806461389
  • 裝訂:66頁 / 17 x 12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對一群中國和歐洲讀者談論西方傳統中的生死問題!這是一個幾乎無法應對的挑戰,尤其因為我既非哲學家也非歷史學家。六十一歲的我,將四十年投入了地球科學領域的研究。我頗為躊躇才接受了湯一介教授的提議。既然我的中方合作者已經選擇了從自身經歷了入手的方法,我似乎也可以舉例說明在這個問題上什麽是基督教的方式。事實上,我的父母篤信基督教,他們生命的最後階段和他們的死在我看來出色地體了在這個方面的基督教徒,更准確地說天主教徒的態度。

本文記述的就是我對他們生命最後階段的思考以及我對這段生活的體驗。我盡量做到足實於我所了解的事實,但我更想展示的是我對這些事實的體驗,因為我本人也是虔誠的教徒。因此本文是一份見證,這樣做也許是闡明基督教對於來世的期待最直接和最簡單的方法。
 

目錄

前言
1 死亡是一顆印章蓋在飽含淚水的信上
2 耶穌摧毀死亡的權威後從死人中回來了
3 昂古的大車
4 他不是死人的天主而是活人的天主
5 我已垂老
6 我從未如此愛過她
7 留下來與我在一起,夜幕降臨白晝將盡
後記:科學工作者的眼光
1 我是從哪里來的?
2 小妹到哪里去了?
3 人是不是能像花草一樣再生?
4 我為什麽而活?
5 人真能逍遙嗎?
6 我真的能相信宗教嗎?
7 理想與現實必定是矛盾的嗎?
8 超越生死的觀念和途徑
 

中國古話說:「人之不同,各加其面」。朝夕相處的人尚且各不相同,何況遠隔重洋,在完全不同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呢?事實上,就是同一個人,從不同的角度和眼光來看,也全然不同;中國古代詩人蘇軾(1037-1101)早就說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個封閉的自我是不可能真正認識自己的;一個封閉的民族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從而得到發展。所謂「和實生物,同則不斷」(《國語·鄭語》),就是說,只有參差不劉,各不相同的東西,才能取長補短,產生新的事物,而完全相同的東西聚在一起,則只能永遠停留於原有的狀態,不可能繼續發展。因此,孔子一貫強調必須尊重不同,他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智慧的人總是最善於使不同的因素和諧相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各自的特點.使之成為可以互相促進的有益的資源,這就是「和」。

要保持獨特之處,就必須從每一個人自己的人生體驗出發.而不是從已經形成的概念、體系出發。中國古人認為每個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時間里,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里與周圍的環境構成一種「情景」,這種「情景」隨個人的心情,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以及周圍景物的變化而變化。沒有作為主體的人的體驗.外在的一切就不能構成意義。中國著名的哲學家王陽明(1472-1529)提倡「心外無物」。有—次,他的一個朋友指着谷中花樹問他:「此花樹在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中亦何相關7 "王陽明說:「你未見此花樹時,此花於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花不在你的心外。」(《傳習錄》)內在的「情」與外在的「景」相觸相生,就產生了獨特的生活體驗,構成了人的存在。

我們編寫這套叢書的動機就是想突出不同文化環境中個人的體驗和差異,並期待在這一過程中,遙遠的地域環境、悠久的歷史進程、迥異的文化氛圍都會從這些體驗和差異中由內而外地彌漫開來.相互點染。中國和法國遠隔重洋,但兩國的文化都被公認為是歷史悠久、富有情趣、各具特色的。因此,我們首先選擇中國和法國作為「遠」「近」的兩端,進行跨洲際、跨文化的普通人的對話。每一本書由一位中國作者和一位法國作者就同一主題同時撰寫,試圖把兩個全然不同的普通人的生活體驗聯結在—起,達到互相參照和溝通的目的,這種設計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法國都是第一次。令人高興的是這一設計在中國和法國都引發了許多年輕人,一如年長者的興趣。以后的各輯將會陸續出版。

另外,我們也希望這是一套供你欣賞,能為你提供美好心情的小書,因此文筆力求親切活潑,版式也力求精巧玲瓏,以便你在車上、船上、臨睡時、等待時都可以得到閱讀的愉悅。孔子說:「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Ⅱ孔子贊美的超越於功利的純美的享受,也正是我們所想奉獻給你的。

最后,我們要特別感謝法國人類進步基金會、歐洲跨文化研究院和中國上海文化出版社的支持,沒有他們,這個致力於普通人之間的文化溝通和了解的、面向未來的「創舉」就不會有實現的可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