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普魯斯特自小患有哮喘病,隨著年歲的增長,病情愈來愈嚴重。從三十五歲起,他已無法像正常人那樣生活,由於備受哮喘和失眠的折磨,他杜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幾乎足不出戶地過著自我幽禁的生活。為了避免聲音的干擾,房間的牆壁全都加上了軟木貼面;為了避免植物氣味對氣管的刺激,窗戶從早到晚關得嚴嚴實實。《追尋逝去的時光》正是普魯斯特在生命的最後十五年,在這種常人幾乎無法想象的情況中寫成的。「:幸福的歲月是失去的歲月,人們期待著痛苦以便工作。」普魯斯特的這句話,有一種悲壯的美。

作者簡介: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是法國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他的最重要的作品《追尋逝去的時光》共分七卷:《去斯萬家那邊》、《在少女們身旁》、《蓋爾芒特家那邊》、《索多姆和戈摩爾》、《女囚》、《女逃亡者》和《重現的時光》。
 

目錄

譯序
第一部 貢布雷
第二部 斯萬的愛情
第三部 地方的地名:地名
梗概
 

英國文學評論家康諾利在《現代主義代表作100種》中,把《追尋逝去的時光》譽為「百年一遇的傑作」。

馬寒爾·普魯斯特(1871.7—1922.11)出生在巴黎一個藝術氣氛濃厚的家庭,但從小就因哮喘病而被「逐出童年時代的伊甸園」。他的氣質是內向的,敏感到了近於病態的程度。他受外祖母和母親的熏陶,喜歡塞維涅夫人、喬治·桑和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一些作家;他又受中學老師的影響,推崇十七世紀的法國古典作品。他傾心於聖西門、巴爾扎克、波德萊爾和福樓拜;一度還熱衷於英國作家約翰·拉斯金論建築和藝術的作品。從中學畢業到父母去世的這段時間(1889年—1905年),普魯斯特經常出入上流社會的社交圈(對此他後來頗感愧疚,但這段經歷畢竟讓他有充裕的時間和很好的機會,對日後作品中的人物作了細致而獨到的觀察),為報刊撰寫的有關貴族沙龍生活的專欄文章,發表評論、小說和隨筆,模仿心儀的作家寫些習作,還按照母親建議的直譯原則,字斟句酌地翻譯了拉斯金的兩部著作《亞眠的聖經》和《芝麻與百合》。他周圍的熟人都以為小普魯斯特只是寫著玩玩。然而,他不斷地做筆記,積累素材,1896年—1900年間斷斷續續在練習本上寫下了自傳體長篇小說《讓·桑得伊》的草稿。直到1950年(作者去世二十八年以後)人們整理普魯斯特留下的一大堆文件時,無意間發現了《讓·桑得伊》的手稿,才於1952年匯集出版。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已經可以找到《追尋逝去的時光》中的不少特征。一些使普魯斯特魂牽夢縈的場景,日後會以更為完美的形式寫下,而在這里已經初露了端倪。

《讓·桑得伊》中的觀察者已是一位大師。然而普魯斯特並不滿足於觀察。他以時間作為主題,用生命的最後十五年寫出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傑作《追尋逝去的時光》。這是一部「追根溯源重現法蘭西思想的每個時期」(喬治·普萊語)的巨著,其意義是嗟嘆韶光易逝、追懷個人遭際的感世之作所不能同日而語的。

他是柏格森的姻親,並深受這位膺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哲學家的影響。柏格森創造了「生命沖動」和「綿延」這兩個哲學術語,來解釋生命現象。他認為,生命沖動即綿延,亦即「真正的時間」或「實際時間」,它是唯一的實在,無法靠理性去認識,只能靠直覺來把握。普魯斯特接受了柏格森的觀點,認為「正像空間有幾何學一樣,時間有心理學」。每個人畢生都在與時間抗爭。我們本想執著地眷戀一個愛人、一位朋友、一些信念;遺忘卻從冥冥之中慢慢升起,湮沒我們種種美好的記憶。但我們的自我畢竟不會完全消失;時間看起來好像完全消失了,其實也並非如此,因為它在同我們自身融為一體。這就是普魯斯特的主導動機:尋找似乎已經失去,而其實仍在那兒、隨時准備再生的時間。普魯斯特用了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追尋逝去的時光」)這麽個帶有哲理意味,而又不失文采和詩意的書名,就再清楚不過地點明了這部卷帙浩繁的作品的主題。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