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的視野∶經濟與社會的變遷

結構主義的視野∶經濟與社會的變遷
定價:132
NT $ 115
 

內容簡介

70年代系統論的最大成就就是行動者--系統--功態學理論:它將社會關系、群體、組織和社區看做是各自具有獨特內部結構和運動規律,但彼此之間存有一定邊界的社會系統。這一理論的代表——伯恩斯教授親自挑選了七篇最有代表性的論文,分別從社會經濟學、現代社會的社會秩序與變遷等方面闡述了行動者--系統--動態學理論。這對政府的經濟政策,市場制度的制定,通貸膨脹的治理,社會秩序的規范都有極重要的價值。

《結構主義的視野:經濟與社會和變遷》的作者伯恩斯教授是引動着系統動態學理論的代表人物,書中收錄了他的7篇有代表意義的論文,分別從社會經濟學、市場制度及動力學方面進行論述。本書不但有其理論研究意義,在我國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對於我國經濟政策、市場制度的制定,通貨膨脹的治理、社會秩序的規定都有一定的意義。
 

目錄

伯恩斯及其行動者一系統動態學
理論(代序) 周長城
中文版前言 T.R.伯恩斯
第一編 社會經濟學——市場制度及其動力學
第一章 市場與能動主體——市場組織,市場運行和市場動態的社會一經濟學
導言
一、市場組織與運行
二、代理與游戲的組織原理和規則的形成:市場結構案例
第二章 貨幣的三個維度:符號、制度和技術
導言
一、貨幣關系和規范規則
二、價值關系與價值轉化:特殊化與一般化過程
三、制度點金術:貨幣社會構建中的社會過程和制度過程
四、貨幣的社會經濟學與貨幣系統:銀行業系統的失敗
五、結論
第三章 通貨膨脹、政治和社會變遷:當代經濟社會中制度和理論危機
導言
一、舊理論和新理論
二、當代經濟理論和政策的失敗
三、關於通貨膨脹的8個論點
四、結論
五、后記
第四章 市場系統中的不平等交換與不平衡發展
一、建構交換系統
二、社會結構與不平等交換:生產與交換的市場體系
三、結論
第二編 現代社會的社會秩序與變遷
第五章 制度安排與發展
一、導言:社會動力學的多重框架
二、社會規則系統理論
三、社會規則系統的結構與變遷的條件
四、知識、權力與社會構建
五、現代社會的主要制度及其控制
六、社會組織原則和現代西方社會的進化
第六章 文化進化:社會規則體系、選擇和能動主體
一、導言:社會一文化的進化
二、文化和社會規則體系理論
三、創新和變異的產生
四、選擇過程
五、傳遞和進化的成功
六、結構協調和文化進化的動力
七、能動主體和社會一文化的進化
八、結論
第七章 企業家與社會變遷
一、作為優化者的企業家
二、作為創新者的企業家
三、公共部門的企業精神
四、企業精神的評價
五、理論術語和創新
六、理論的應用
七、創新和企業精神
八、政策的企業精神和社會理論
譯名對照表
后記
 

社會學家湯姆·R.伯恩斯(Tom R.Burns)1937年生於美國南部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1959年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物理系,1962年獲斯坦福大學社會學碩士,1969年獲斯坦福大學社會學博士。伯恩斯曾任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新罕布什爾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隆德大學、挪威奧斯陸大學、美國喬治·梅森等大學的教授和客座教授;現為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教授,瑞典高級社會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歐洲大學研究院客座教授。

60年代,伯恩斯還在斯坦福大學求學時,就開始對行動者一系統動態學理論(The Theory of Actor-System Dy-namlcs)感興趣。行動者一系統動態理論與穩定性和轉化性一道將行為者與系統結合起來。在社會現象的描述中,這一理論強調能動主體的作用(即有知識的有創造性的個人和集體行動者)以及系統、制度、組織、社會關系的作用,行為主體(或稱代理者)在被迫尋求特殊價值和利益的同時,采納、改變和轉化系統,如市場、商業、企業、行政單位、政府機構等的制度安排。70年代和80年代期間,伯恩斯從理論分析到實證研究以及方法論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行動者—系統動態學理論。形成了以伯恩斯為主的被國際學術界公認的社會理論學派「烏普薩拉學派」,即規則—系統理論。該理論研究主要是將行動者一系統動態學的關鍵的要素得以發展:(1)社會規則和規則組合理論作為新制度主義的基礎,把這些理論用於分析市場、科層制、民主組織和網絡(這些研究主要反映在80年代至今的出版物中);(2)運用以規則為基礎的互動理論和博弈論分析權利、沖突、交換和合作(70年代的著作和論文反映了這些研究); (3)基於規則的社會進化理論的研究(90年代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此)。伯恩斯運用行為者—系統動態學理論所進行的實證研究包括:(1)經濟社會學:集中在現代公司、工作組織中的高層管理的戰略決策研究;貨幣與銀行業的研究;市場與市場過程理論的理性研究;70年代至90年代歐洲國家通貨膨脹與經濟危機的比較研究;資本主義的形態、運行與演變研究等。(2)技術與環境社會學:關於節省能源和能源供給以及生物和醫療技術的創新,新技術開發研究;環境與技術開發中的法律、倫理和社會因素的調查研究。 (3)政治社會學:政治制度演變的研究,如國家的中心、國家的管理和歐洲國家的當代民主研究等。伯恩斯的研究既有其濃厚的理論特征又有其實證的基礎,始終把實證研究置於自己的理論框架之下。

能動主體與結構一直是圍繞着社會生活中參與的個人與社會系統之間的關系的基本問題.也是社會學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主題。特別是在個人的能動性在社會系統所展示的限定下多大程度上能獨立行動這一問題上長期爭論不休:以喬治·齊美爾(George Simmel)和赫爾伯特·布拉姆(Herbert Blummer)為主的互動主義者認為「社會系統」的存在依賴於行動者之間的互動。這種觀點認為能動主體是最為重要的,社會結構僅僅是其互動的結果;與此相反,以門菲瑞德·庫恩(Manfred Kuhn)為主的互動主義者則認為社會生活是被組織的,如果沒有社會系統,行動者不能決定思考什麼、感覺什麼和干什麼。換句話說,是游戲產生了行為模式而不是相反。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 Gjd-dens)則認為任何把社會系統和個人決然分開的觀點都是片面的,因為兩者分開后都不存在c無論是強調「社會系統」或「結構」重要的微觀模型還是強調以能動性為主的宏觀模型都不令人滿意。吉登斯的最大貢獻在於他嘗試思考兩者之間的關系的互聯性。伯恩斯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規則系統理論這一新的社會理論,「在行動者和結構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這一理論使人們認識現代社會中的市場、科層制和社會技術系統等一些主要制度的新觀點。社會規則理論倡導一種行動者結構動力學(agency-structure dy-namlcs)。伯恩斯把自己的社會系統理論根植於韋伯后經吉登斯和戈夫曼(Goffman)等人發展的豐富的學術傳統之中,為認識能動主體與結構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野。社會系統理論發展了其特征的一面,尤其是對結構和制度演變的確定的概念化。伯恩斯試圖使他的系統理論具有可操作性,特別是在制度和組織分析方面,因此他采用了大量原始的個案研究實例,從勞動市場到能源預測。他試圖對社會制度的形成、維持和轉化的另一面做出明確的解釋。伯恩斯用系統規則、系統理論對現代社會中市場的結構及其運行、行政、信息、技術壟斷、結構性的吻合和沖突的誘因等進行了獨特的分析。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