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研究的統計應用

社會研究的統計應用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李沛良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2-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494318
  • ISBN13:9787801494313
  • 裝訂:平裝 / 42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次版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的介紹了社會研究中各種相關的數學統計方法。從較簡單的統計敘述開始,逐次進入統計推論、多變項分析和社會變遷分析,循序漸進,層次分明。

本書內容豐富、深入淺出,並有兩個鮮明的特點。第一、本書主要介紹社會學常用的各種統計方法,並且盡量將統計分析與社會學知識相結合。第二、本書偏重統計方法的應用,而非數理基礎。力求文字簡明,避免繁雜的數學推算。因此,對于社會各門學科的研究者來說,它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書和參考書。
 

目錄

作者序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科學方法與社會研究歷程
第一節 籌劃
第二節 執行
第三節 總結
第二篇 統計敘述:單變項與雙變項
第二章 簡化一個變項之分布
第一節 基本技術
第二節 集中趨勢測量法
第三節 離散趨勢測量法
第四節 正態分布與標準值
第三章 簡化兩個變項之分布
第一節 統計相關的性質
第二節 交互分類與百分表
第三節 簡化相關與消減誤差
第四章 相關測量法與測量層次
第一節 兩個定類變項:Lambda,tau-y
第二節 兩個定序變項︰Gamma,dy
第三節 兩個定距變項︰簡單線性回歸與積矩相關
第四節 定類變項與定距變項:相關比率與非線性相關
第五節 定類變項與定序變項:Lambda,tau-y
第六節 定序變項與定距變項:相關比率
第七節 綜合
第三篇 統計推論:單變項與雙變項
第五章 抽樣與統計推論
第一節 抽樣的意義與問題
第二節 抽樣的歷程
第三節 隨機與非隨機抽樣法
第四節 幾率與抽樣分布
第六章 參數值的估計
第一節 點值估計與間距估計
第二節 間距估計︰均值、百分率、積矩相關
第三節 決定樣本的大小
第七章 假設檢定︰均值與百分率
第一節 基本知識
第二節 單均值與均值差異
第三節 單百分率與百分率差異
第八章 假設的檢定︰兩個變項之相關
第一節 X(2)檢定及其相關測量法
第二節 Gamma及其他級序相關的檢定
第三節 單因方差分析與F檢定
第四節 積矩相關與回歸系數的檢定
第五節 非參數檢定︰U檢定與H檢定
第六節 總結
第四篇 多變項分析
第九章 詳析模式與統計控制
第十章 多因分析
第十一章 因徑分析
第十二章 定類或定序依變項回歸分析(彭玉生)
第十三章 多項互關分析
第五篇 社會變遷分析
第十四章 趨勢資料分析法
第十五章 同組分析
參考書目
附錄
 

當我完成本書的增改工作,準備送交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謝壽光先生的時候,不禁想起與本書相關的20年前舊事,更懷念剛于今年1月辭世的楊慶坤老師。我決定執筆,把這些涌上心頭的往事與懷想寫成本書的序言。

社會學起源于19世紀中葉歐洲的法、英、德等國家,20世紀中葉則在北美遍地開花,蓬勃發展。社會學在西方有170多年歷史,在中國的年齡也有100年左右了。自從嚴復把英國社會學大師斯賓塞(Herbert spencr)的《社會學原理》(Principles ofSock)10gy)翻譯為《群學肄言》,于1903年發表以後,社會學即備受中國知識分子重視。10~40年代間,各地國立和私立大學(如廈門、燕京、清華、復旦、中央、滬江、金陵、嶺南等)相繼設立社會學課程,並展開多項農村地區和貧困地區的調查,引發民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對社會改革的要求。

但是,中國社會學自1952年院系調整期間被取消以後,到1979年才乘著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獲得重建的機會。當時,鄧小平同志指出︰對社會學的研究,我們過去多年忽視了,現在需要趕快補課。

重建社會學的工作甚艱難,人才與教材皆缺乏。一個關鍵性的機緣,就是國內的費孝通教授與其國外的老朋友、老同學楊慶坤教授恢復聯系,並且攜手共建中國社會學。楊教授于50年代初移居美國,多年來在匹茲堡(Pittsburgh)大學社會學系任教,其對中國宗教以及農村家庭的研究,甚受歐美社會界重視。更可貴的是他對祖國的熱愛和遠見。記得,楊教授于1965年夏,以校外考試委員身份訪問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他親自接見我,並解釋為什麼要把我這個即將畢業的學生送往美國深造。他說,中國社會學目前雖然黯淡無光,但總會重見天日,為國家的現代化盡一分力量。他計劃以香港為基地,為日後中國社會學的重建播下種子。

首先,他與當時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社會學系主任黃壽林教授合作,送畢業生到匹茲堡大學進修社會學博士課程,而我就是于1965年首名被挑選出來的學生。隨後數年,也有幾名畢業生到匹大進修。楊教授的另一項計劃,是安排匹茲堡大學的名教授和波士頓大學的陳郁立教授與其夫人沈愛麗教授到香港中文大學任客座教授,協助課程改革、提高學生素質和推動實地研究。

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費、楊二老得到良好機會,合作重建中國社會學。在費教授安排下,楊教授帶領多名美國社會學者到北京講解社會學與現代化的關系,取得中央領導人的信任和支持,並開始擬定培養人才的計劃。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和中國社會學研究會于1980年夏和1981年夏在北京先後舉辦兩屆《社會學講習班》。除了獲得我國著名學者如費孝通、雷潔瓊、吳文藻、陳道等作專題演講外,更在楊慶坤教授的協助下取得嶺南基金會的資助,並且請到多名美國社會學者與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來講課。而我就是其中一位講員,于1980年第一屆講習班負責《社會調查與統計分析》的課程,上課4周,每周5天,每天3小時,合共60小時。本書就是根據當時用的教材編寫和增改而成。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