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6章,內容包括理論探討∶科學思維與學科視野,方法論∶破譯過去的鑰匙,石器時代考古∶新的探索途徑,農業起源∶人類社會的第一次革命等。
論文集在理論方法部分介紹了國際上學科進展和特點,對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新考古學變革著墨尤多。陳淳博士將此對照中國考古學發展的歷史與特點進行了比較。這些論文可以使讀者對整個考古學發展史、中國考古學與西方考古學發展的關系以及中國考古學與當代國際學術水平的距離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目錄
序
第一章 理論探討:科學思維與學科視野
第二章 方法論:破譯過去的鑰匙
第三章 石器時代考古:新的探索途徑
第四章 農業起源:人類社會的第一次革命
第五章 文明與國家探源:人類社會的第二次革命
第六章 其他
第一章 理論探討:科學思維與學科視野
第二章 方法論:破譯過去的鑰匙
第三章 石器時代考古:新的探索途徑
第四章 農業起源:人類社會的第一次革命
第五章 文明與國家探源:人類社會的第二次革命
第六章 其他
序
陳淳博士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院士的高足,負笈海外期間又受教於世界著名考古理論家、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麥基爾大學(MeGill University)人類學系教授布魯斯·特里格(B.Trigger),研習當代考古學的理論方法。因此陳淳博士是一位既在國內受過傳統訓練,又在國外經過深造的考古學者。他兼貫中西的學養在這本論文集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陳淳博士
從自己20世紀90年代以來所發表的論作中挑選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篇章,按照各研究專題匯編成集。文集中各第無不體現了他在留學期間和歸國之后,嘗試用國外新的理論方法來推動我國學術研究的努力。陳淳博士對海外研究堪稱精熟,多年來的研究論題又處於學科前沿,因此這本文集雖然是作者一家之古,卻與學界關注的熱點密切相關,且代表了一種可喜的新的研究趨勢。相信無論是從事研究的學者,還是正在修讀這門專業的學生,都能從這本文集中受益。
論文集涉及的范圍和專題主要限於史前學部分。史前考古學很難依賴文獻記載,因此這一領域的推進完全依考考古學自身、理論方法的拓展。可以說,在考古學的各個領域之中,史前考古學的理論方法是考古科學水平的集中反映,而且這些方法完全可以延伸到歷史時期的考古研究。我國的考古學一直是歷史學的一個分支。但現在史學工作者們一般只能利用考古發現所
得的文字資料,比如甲骨文、金文、石刻銘文等,面對其他考古成果時,卻總有「入寶山而無獲」的困惑。其實考古發現對歷史學以及其他人文學科來說,遠不止提供一些文字材料那麼簡單。在社會、藝術、經濟、環境以及精神意識等諸多層面的研究上,考古學和其他人文學科都有許多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可以對話和交流。因此考古學本身的開拓也可使其他人文學科受益。對於中國考古界長期以來缺乏學術交流的歷史狀況,這本文集里對當代考古學理論方法的借鑒和實踐,會起到一種開闊學術視野的作用,讓國內的學者,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學生、研究生接觸到最近幾十年里國外研究的趨勢、關注的問題、方法的改善、領域的突破。
論文集在理論方法部分介紹了國際上的學科進展和特點,對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新考古學變革着墨尤多。陳淳博士將此對照中國考古學發展的歷史與特點進行了比較.這些論文可以使讀者對整個考古學發展史、中國考古學與西方考古學發展的關系以及中國考古學與當代國際學術水平的距離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舊石器時代考古學是陳淳博士的主要專業方向,其中收集的論文都曾在國內權威專業刊物上發表,體現了這些論文的分量。特別是許多研究案例,比如河北陽原小長梁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在國內研究中是全新的嘗試,受到了很好的評價,對於推動我國舊石器考古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農業和國家起源課題是國內外的學術熱點,在這兩個專題中所收入的論文,不少已經在國內學術界引起了相當的關注。對於農業起源研究,論文並不局限於用考古發現來探討,面是圍繞國際流行的社會發展動力問題來展開,不但介紹了西方對該問題研究的現狀,而且努力和中國的具體研究相結合,具有很大啟迪作用。對於文明和國家的起源問惠的專題,作者也收入了他在最近幾年中發表的力作。這些論文提出了我們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給出了一些值得中國文明與國家探源課題借鑒的新思維和新視野。
陳淳博士的論文集可謂是世紀之交中西學術交匯的一種反映,具有相當的研究水平與學術價值。選入的論文觀點新,起點高,內容扎實,文思通暢,充分體現了留學人員將自己的知識與國內科學實踐相結合的努力,並給出了喜人的成果。
這本論文集榮獲上海市馬克思主義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令人十分欣喜,因為這將為我國考古學界的同仁提供一本十分有價值的理論著作,不僅可供專業人士參考,而且為廣大的高校相關專業學生和研究生提供一本非常及時的教材和專業讀物,改善我國相關專業理論性文獻相對缺乏的現狀。
從自己20世紀90年代以來所發表的論作中挑選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篇章,按照各研究專題匯編成集。文集中各第無不體現了他在留學期間和歸國之后,嘗試用國外新的理論方法來推動我國學術研究的努力。陳淳博士對海外研究堪稱精熟,多年來的研究論題又處於學科前沿,因此這本文集雖然是作者一家之古,卻與學界關注的熱點密切相關,且代表了一種可喜的新的研究趨勢。相信無論是從事研究的學者,還是正在修讀這門專業的學生,都能從這本文集中受益。
論文集涉及的范圍和專題主要限於史前學部分。史前考古學很難依賴文獻記載,因此這一領域的推進完全依考考古學自身、理論方法的拓展。可以說,在考古學的各個領域之中,史前考古學的理論方法是考古科學水平的集中反映,而且這些方法完全可以延伸到歷史時期的考古研究。我國的考古學一直是歷史學的一個分支。但現在史學工作者們一般只能利用考古發現所
得的文字資料,比如甲骨文、金文、石刻銘文等,面對其他考古成果時,卻總有「入寶山而無獲」的困惑。其實考古發現對歷史學以及其他人文學科來說,遠不止提供一些文字材料那麼簡單。在社會、藝術、經濟、環境以及精神意識等諸多層面的研究上,考古學和其他人文學科都有許多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可以對話和交流。因此考古學本身的開拓也可使其他人文學科受益。對於中國考古界長期以來缺乏學術交流的歷史狀況,這本文集里對當代考古學理論方法的借鑒和實踐,會起到一種開闊學術視野的作用,讓國內的學者,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學生、研究生接觸到最近幾十年里國外研究的趨勢、關注的問題、方法的改善、領域的突破。
論文集在理論方法部分介紹了國際上的學科進展和特點,對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新考古學變革着墨尤多。陳淳博士將此對照中國考古學發展的歷史與特點進行了比較.這些論文可以使讀者對整個考古學發展史、中國考古學與西方考古學發展的關系以及中國考古學與當代國際學術水平的距離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舊石器時代考古學是陳淳博士的主要專業方向,其中收集的論文都曾在國內權威專業刊物上發表,體現了這些論文的分量。特別是許多研究案例,比如河北陽原小長梁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在國內研究中是全新的嘗試,受到了很好的評價,對於推動我國舊石器考古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農業和國家起源課題是國內外的學術熱點,在這兩個專題中所收入的論文,不少已經在國內學術界引起了相當的關注。對於農業起源研究,論文並不局限於用考古發現來探討,面是圍繞國際流行的社會發展動力問題來展開,不但介紹了西方對該問題研究的現狀,而且努力和中國的具體研究相結合,具有很大啟迪作用。對於文明和國家的起源問惠的專題,作者也收入了他在最近幾年中發表的力作。這些論文提出了我們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給出了一些值得中國文明與國家探源課題借鑒的新思維和新視野。
陳淳博士的論文集可謂是世紀之交中西學術交匯的一種反映,具有相當的研究水平與學術價值。選入的論文觀點新,起點高,內容扎實,文思通暢,充分體現了留學人員將自己的知識與國內科學實踐相結合的努力,並給出了喜人的成果。
這本論文集榮獲上海市馬克思主義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令人十分欣喜,因為這將為我國考古學界的同仁提供一本十分有價值的理論著作,不僅可供專業人士參考,而且為廣大的高校相關專業學生和研究生提供一本非常及時的教材和專業讀物,改善我國相關專業理論性文獻相對缺乏的現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82折$188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