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會馬克思∶馬克思哲學原生態的當代闡釋

神會馬克思∶馬克思哲學原生態的當代闡釋
定價:150
NT $ 131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體部分是作者已經引起反響的《回到馬克思》一書的精寫與重寫。秉承着「面向實事本身」的現象學精神,《回到馬克思》以古典經濟學和黑格爾哲學為重要源頭,對馬克思一生的哲學研究及其變遷進行了抽絲剝繭、不屈不撓的哲學努力,還給了讀者一個真實的馬克思。同時,本書也概要介紹了作者《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一書和近期關於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和最新的成果。

本書一改艱澀難懂、非行家無以入門的學術臉孔,以流暢漂亮的文字,深入淺出地引領讀人一步步地邁入精彩的當代馬克思哲學研究的精神世界。「神會馬克思」因此得名。

張異賓,筆名張一兵,男,1956年生於江蘇南京。1981年8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土學位。現為南京大學副校長,哲學系資深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方向博士生導師。學術專長在於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馬克思文本學研究,對人文科學之領域有着濃厚的興趣。1982年開始發表文章,至今不輟。主要著作有:《問題式、症侯閱讀與意識形態——阿爾都塞的一種文本學解讀》(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無調性的辯證想象——阿多諾的文本學解讀》(三聯書店,2001年);《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張一兵自選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
導言
第一章 人本主義之累
引子
第一節 上帝的沒落與興起:啟蒙時代的文明之歌
1.遲到的啟蒙:宗教異化與人的「類本質」
2.古典經濟學:自由主義的搖籃
第二節 誰主中流:反抗現代性的人本主義哀歌
1.抽象的謊言:見物不見人
2.經濟異化:拜物教的貞節坊
3.勞動異化:形而上學的含羞草
4.走進新時代:「類本質」的顛覆和人本主義的終結
5.重返經濟之路
第二章 門前的風景
引子
第一節 哲學是一種思
1.僅使費爾巴哈成為實踐的並不夠
2.康德問題的解決與實踐概念的庸俗化
3.歷史與時間性
第二節 歷史正在生成
1.歷史是什麼?
2.人是誰?
3.分工與世界歷史
第三節 自然歷史過程與社會歷史決定論
1.對歷史觀的歷史考察
2.似自然性與物役性現象
3.再論歷史唯物主義
第三章 花落的聲音
引子
第一節 辯證的影子
1.理論反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邏輯超越:真理是具體的
第二節 歷史打了個結
1.理論前引:一定的歷史的暫的情境
2.帽子與人的論戰:反對蒲魯東
3.歷史性:戳向布爾喬亞意識形態的匕首
第三節 認識論再研究
1.假象的客觀性
2.認識的異化
第四章 歷史現象學之光
引子
第一節 跨越古典經濟學的柵欄
第二節 拜物教的畫像
第三節 復制的形而上學
第五章 凡牆都是門
引子
第一節 辯證法的守望者
第二節 帶腳鐐的辯證法
第三節 辯證法的知音
最后的話:他者的聲音
附錄一 但開風氣不為師——「回到馬克思」的本真心路歷程
附錄二 「回到馬克思」的原初理論語境
主要參考文獻
 

歷史常常出現這樣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個偉大哲學家的某些理論以至整個學說往往在其身后,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歷史運動之后,才充分顯示出它的內在價值,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馬克思哲學的歷史命運也是如此。馬克思哲學產生於19世紀,它適應了那個時代,同時又超越了那個特定的時代。一種僅僅適應時代的哲學是不可能高瞻遠矚的。20世紀的歷史運動以及當代哲學的發展困境,使馬克思哲學中一些重要理論的內在價值凸現出來,同時又使馬克思哲學的本真精神和當代意義透顯出來了,當代哲學家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轉向馬克思的哲學。福柯認為,在現時,研究歷史要想超越由馬克思所定義和描寫的思想地平線是不可能的。詹姆遜指出,馬克思哲學「是我們當今用以恢復自身與存在之間關系的認知方式」,它提供了一種「不可超越的意義視界」。德里達斷言:我們「都是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繼承人」,「仍舊是在用馬克思主義的語碼而說話」,「未來不能沒有馬克思」。

福柯、詹姆遜、德里達對馬克思哲學的評價是真誠而公正的。在當代,無論是用實證主義、結構主義、新托馬斯主義,還是用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解構主義乃至現代新儒學來對抗馬克思哲學,都注定是蒼白無力的。在我看來,這種對抗猶如當年的龐貝城與維蘇威火山岩漿的對抗。馬克思哲學的確是當代「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學」,仍是我們時代的真理和良心。

我不能同意這樣一種觀點,即在當代中國,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馬克思哲學研究越來越趨於「冷寂」以至衰落。這種觀點看到了某種合理的事實,但又把這種合理的事實溶解於不合理的理解之中。同改革開放前,尤其是「文化水革命」中「全民學哲學」的「盛況」相比,目前哲學在社會生活中的確顯得較為冷清,許多人對馬克思哲學持一種冷漠、疏遠的態度◇但是,我不能不指出,改革開放前的哲學繁榮是一種虛假繁榮,是一種受功利主義支配和領導人好惡引導的假性繁榮,其中不乏對馬克思哲學膚淺甚至庸俗以及急功近利的運用。而目前所謂的馬克思哲學研究的「冷寂」,實際上是人們對馬克思哲學本身的一種深刻反思,是對馬克思哲學本身的一種學術回歸。具體地說,哲學界通過對現代西方哲學的批判反思,通過對中國傳統哲學的批判反思,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批判反思,以及通過對哲學的重新定位完成了這種學術回歸。在我看來,正是這三個「批判反思」以及「重新定位」促使中國的馬克思哲學研究走向成熟。換言之,目前馬克思哲學研究的「冷寂」並不意味着馬克思哲學研究在中國的衰落,相反,它預示着中國馬克思哲學研究的成熟。

實際上,市場經濟與馬克思哲學的關系並非如同冰炭,不能相融。沒有市場經濟也就沒有馬克思哲學。馬克思哲學本身就是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中產生的。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馬克思正在向我們走來,離我們不是越來越遠,而是越來越近了。正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我們真正理解了市場經濟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時代,是從人的依賴性向人的自由個性過渡的時代,真正理解了人的全面發展以及以人為本的極端重要性,真正理解了社會主義公有制以及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真實含義……一句話,馬克思哲學仍具有「令人震撼的空間感」。同時,當代中國的市場化又是同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改革交織在一起,在同一個時空中進行的,可謂史無前例,它必須引發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哲學問題,必然為我們重讀、重估馬克思哲學提供一個廣闊的社會空間和思維空間。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