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善書注譯

勸善書注譯
定價:84
NT $ 73
  • 作者:唐大潮 等注/譯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2003X
  • ISBN13:9787500420033
  • 裝訂:123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2版
 

內容簡介

勸善書又稱善書,其名蓋取《太上感應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意。此名出現,當在南宋以降,而勸善書的歷史還要遠早於此。歷史上的勸善書都是一些專門宣傳舊式倫理道德、勸人棄惡從善的小冊子。這類書籍儒釋道三教都有,而以道教勸善專書出現的時間較早,影響較大,數量較多。從內容方面來看,現存道經中數《赤松子中戒經》最早以勸善為專題行文。此書葛洪《抱補子》曾錄其名並有引述,學界多認為當出於漢魏,其時道教還處於形成階段。

這部書稿收錄了在歷史上和社會生活中影響較大的七部道教勸善書:〈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文帝孝經〉〈太微仙君功過格〉〈關聖帝君覺世寶訓〉〈唐太古妙孫真人福壽論〉和〈赤松子中誡經〉。它們假借一些人們日常所信仰的神仙之口,闡述了道教所主張的做人倫理規范。
 

目錄

導言
赤松子中誡經注譯
福壽論注譯
太上感應篇注譯
文昌帝君陰騭文注譯
文帝孝經注譯
太微仙君工過格注譯
關聖帝君覺世寶訓注譯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



華夏遠古文明,歷夏、商、周三代至於春秋戰國時期,數千年的積累已經使她的內涵變得異常深刻豐富,而此時恰值奴隸分封制之下的中央集權衰敗不振之際。周王朝在政治上大權旁落,令出諸侯,形成群雄爭霸、逐鹿中原的格局;在文化上,官學摧折,典籍散佚,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學派率先異軍凸起,其余各家,相繼而興,自騁其說,形成千古稱頌的百家爭鳴局面。

道家肇始於諸子之先而不彰自顯,影響所及周遍百家,延至今日。這恐怕首先要歸於老子身份具有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周代制度,禮不下庶人,官學高居朝堂,普通士子,難得看到這種寶貴文獻。老子長期充任柱下史,執掌千年學庫管鑰,卻使他能夠廣泛披閱歷代秘檔,全面總結前面的社會發展經驗,提出系統的理論。老子道家思想建立大廣博的文獻提煉基礎之上,總結了深刻的歷史法則,加之他的官方身份,使他在有生之年,已經聲名遠播。天下學子,爭相宗之為師,或受業於其門,或輾轉相傳。其情其景,可想而知。即使仲尼與老子,主張殊不相侔,也曾經遠道負笈問禮。可見老子影響,非同尋常。老子歸隱后不久,由於兵亂,周室典藏,分散民間,不復綜窺全豹。各家學子遂在老子的基礎上,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各執一端,各任其說,亦各逞干世之術於當時,遂演成九流之別。即使道家學派,也各自分趨,一化為多。故《庄子·天下篇》說:「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把當時學者,分為八家,其中四家——宋開、尹文之學,彭蒙、田駢之學,老聃、關尹之學,庄周之學——以闡發道論為樞機,仍屬道家。班固《漢書·藝文志》所列「九流」之中,除陰陽之家外,儒家、法家、墨家、名家、縱橫家、雜家和農家,雖獨立門戶,自成一派,而探其源流,則或多或少都與道家有關。

自漢武以降,儒術定為一尊,其他各派,漸歸湮滅,唯道家與之並存。而其思想因素的主體,則為后漢興起之道教所承襲和整合,組成對抗儒家意識形態的聯合陣線。至此,中國思想史發展的螺旋運動,完成了一個由合而分、由分而合的周期。所以《道藏》瓊札,五千余卷,所列眾書,多招拾諸家絕學,看似以續余響,實稱葉落歸根,或更貼切。其中更多有儒家所不敢言不能言者,更有后興之佛教所不能識不能辨者。歷代佚亡典籍,或附道經而存,自成題中應有之義。

道學雜而多端,舊時學人詬病者多多。然而道學之所以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之根柢,實為中華學術歷史發展的邏輯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她實際上「多端而不雜」,不雜不多就不足以成其為根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