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之有注,始於隋朝初年的蕭該。「《文選》學」(簡稱「選學」)專門名家,起自初唐的曹憲和李善。當時去蕭統成書之日不足百年,而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個春秋。
「選學」在唐朝與《五經》相亞,盛極一時。及至北宋,有「《文選》爛,秀才半」之風。惟南宋以降,學者棄辭章於弗問,「選學」遂告衰微。然而宋元迄明,著述未嘗中輟。延及清朝,「選學」乘勢中興,張之洞《書目答問》列舉有清一代著述家,專設「文選學家」一目,凡十五家,皆有著作傳世。由此可見,「選學」源遠流長,影響至巨,在中國學術發展史上,自有其生生不息之活力。
「選學」肇始之初,主要是音釋訓詁之學,今存李善之《文選注》,千載不磨,首創「選學」基業。嗣後由江、淮而汴、鄭,「選學」支派繁衍,代有新作。於注釋之外,又有詞章、廣續、讎校、評論諸學。近代以來,黃侃(季剛)力倡「平點學」,即「文選黃氏學」,其弟子駱鴻凱激流揚波,於1936年撰著《文選學》(中華書局版)一書,總結千余年「選學」歷史,為「選學」建樹起承上啟下的里程碑。以駱書為界,此前或可稱為「傳統選學」時期,大抵步武唐宋,以注疏、評論為主。此後,現代文學意識介入,研究視野不斷拓寬,探討問題愈加精深,於是「選學」研究進入一個嶄新時期。當今學術界號稱「新選學」者,蓋即接續黃侃、駱鴻凱之學,而發揚光大者也。
以「新選學」為說,確有推陳出新、後出轉精之意,而無割斷歷史、自我作故之心。一則尊重傳統,師承前賢,一則開拓視野,獨發新意,此已成為近十年中國「選學」復的顯著特徵。此種形勢恰好和香港、台灣地區,以及日本、歐美等國際「漢學」相呼應。1963年,日本報刊首次提及「新文選學」一詞,此後研究《文選》編者、《文選》擇錄標准諸問題的文章相繼問世。不過日本學者所謂「新文選學」,雖有新意,似涵蓋未廣,無法概括當前「選學」研究之全局。
-
中外動物小說精品(升級版):野狼谷
$115 -
企鵝經典:小黑書.第二輯(全十冊)
$706 -
中國文學史(圖文版)
$208 -
寫作的禪機
$180 -
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
$171 -
聊齋的狐鬼世界
$261 -
中國文學思想讀本:原典·英譯·解說
$668 -
宋代文學論考
$459 -
中外動物小說精品(升級版):熊貓快跑
$115 -
漢文學史小講
$616 -
敘事的虛構性:有關歷史、文學和理論的論文(1957-2007)
$418 -
文學人類學批評(增訂本)
$392 -
詩的時光書.2:月亮以上的愛情(插圖珍藏本)
$251 -
中外動物小說精品(升級版):66號警犬
$115 -
圖話經典:羅馬諸神與帝國的故事
$355 -
寫作之書
$260 -
錢鐘書集:談藝錄
$322 -
讀讀童謠和兒歌
$88 -
宋文學史(圖文版)
$156 -
己亥:余世存讀龔自珍
$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