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日本形象研究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日本形象研究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張哲俊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071027
  • ISBN13:9787301071021
  • 裝訂:平裝 / 37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日本形象研究》,是一本研究日本形象演進和發展的專著,采用了以詩證史,以史證詩的實證研究方法。日本形象的形成主要取決于中日的政治與文化的交流,也取決于中國文化自身觀察事物的方式。各個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日本形象,總體而言日本集體形象有兩種︰一是仁者日本的形象,一是獸類日本的形象。中國古代文人注意描寫了日本的習俗、文學、藝術、物產等。其中既有中國文人想像的日本幻像,也有符合社會、自然等的日本實像。由此不僅可以看到作為他者的日本形象,也可以通過日本形象反映中國文學與文化自身的特征。


張哲俊,1961年生于沈陽,現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東亞比較文學與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著有《中日古典悲劇的形式——三個母題與嬗變的研究》、《東亞比較文學導論》等著作,另有中文、日文、韓文的論文四十余篇,發表于《外國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國外文學》等期刊,還有譯作川端康成的《睡美人》、吉本芭娜娜的《廚房》等。曾獲得宋慶齡基金會孫平化日本學論文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思源外國文學評論獎。
 

目錄

序言
緒論 中國文化中的中日關系與日本形象
一、中國文學中的日本形象的構成
二、日本形象形成的前提和基礎
第一章 唐前的倭國形象
第一節 唐前的中倭關系
第二節 “島夷卉服”與原始的人類
第三節 《後漢書》中的倭圖︰仁者形象與長壽之國
第四節 《三國志》中的倭圖︰走向文明的人類形象
第五節 想像中的仙姿仙態
第六節 獸類形象與文化中心主義
第二章 唐代的日本形象
第一節 唐日關系的一般狀況
第二節 與中國無異的人類形象
第三章 宋代的日本形象
第一節 宋日關系的一般關系
第二節 萬世一系的理想與器物精良的日本
第三節 詩文書畫是文化形象的標志
第四章 元代的日本形象
第一節 元日關系的一般狀況
第二節 倭寇的非類形象
第三節 作為人類形象的理想化
第五章 明代的日本形象
第六章 清代的日本形象
後記
 

“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學術文庫”是近數十年來以北京大學學者為主體的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學術集成,它是這個學術群體數十年來在“比較文學”這一學科中所積累的對于這一學術的理解和從事的學術實踐,現在以“系列書系”的形式公刊于世。

中國比較文學學術研究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復興以來,已經走過了30年的路程。如果從學術層面上考察,可以說出現了三代主峰。以朱光潛、黃藥眠、楊周翰、李健吾、錢鐘書、季羨林、金克木、李賦寧、周玨良、陳嘉、範存仲諸先生為代表,他們是“文革”之後推動中國比較文學復興的第一代學者。以樂黛雲、饒芄子、陳(享)、錢中文諸先生為代表,他們是發展,與中國比較文學事業發展的軌跡相一致。它的前身“北大比較文學研究中心”創建于1981年,由楊周翰教授領餃主其事。這正是第一代學者們致力于復興中國比較文學學術的產物。它被定位于北京大學,或許這正體現了20世紀中國新文化與新學術發展的基本脈絡。

1985年,我國教育部批示同意北京大學把“比較文學研究中心”改建為具有獨立建制的實體性的“比較文學研究所”(1993年,北京大學校長會議依據學術研究的需要,決定將該所更名為“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以季羨林教授為顧問,由樂黛雲教授為所長。不久,樂黛雲教授又當選為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國際比較文學學會(ICLA)理事、副會長。而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也成為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秘書處與國際比較文學學會中國聯絡處的所在單位。這一系列的文化事態,便成為在80年代中期中國比較文學學術經過近十年的復蘇準備而進入向其學術峰面躍進的標志。

此後的20年來,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與全國學術同仁共同努力,希望在這個長期被忽視而又對于我國人文科學在世界崛起具有相當意義的學術領域中能夠有所作為。盡管研究所的規模不大,教學與科研人員不多,但全所對于學術的忠誠不敢懈怠于片刻。在教育部和北京大學的支持下,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不僅在國內學術界而且在國際學術舞台上,在三個層面中取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發展。

第一,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在我國高等學校比較文學研究的專業人才的培養中率先建立起了“碩士一博士一博士後流動站”的完整的學位學術體系。國內和國際上對比較文學學術有興趣的研究者在這里經過嚴格的、規範的訓練,造就成比較文學學術領域中強有力的學者,他們既在國內的學術界,也在歐洲、北美、日本、韓國和澳洲等廣袤的學術領域中發揮著積極的學術作用。與此同時,20年的人才培養也使我們對于在中國人文環境中如何造就以本民族文化教養為基礎的具有世界性多元文化思維能力的比較文學研究者的體驗愈益深入和深刻,成為不可多得的學術財富。推進中國比較文學繁榮和發展的第二代學者。目前,在跨入21世紀之後,中國比較文學的學術研究已經形成了第三代學者。他們中間已經出現了一批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學人。在幾代主峰中間,也都存在著許多過渡性的學術橋梁。前一代主峰學者的學術與精神正是經由這些“學術橋梁”傳達到了後一代的主峰層面上,承前啟後,把學術推向新的境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