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國‧山東卷

山水中國‧山東卷
定價:180
NT $ 157
 

內容簡介

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又言“山水有清音”,中國人對山水的親近其來有自。北大出版社擬以“山水中國”二十卷圖文叢書,對各省區的自然風光、歷史古跡、風土人情等作全景式的掃描,每卷配以近200幅插圖,文采煥然,圖繪精美,以深沉厚重的文化內涵和蘊藉流暢的敘述筆調,區別于時下流行的以資訊為主的旅游指南和以歷史文化為研究對象的純學術著,使讀者在閱讀中體味“行走”,盡賞錦繡中華。首批六卷︰北京卷(上下),寧青藏卷,浙江卷,陝西卷,河南卷,山東卷已于2005年1月出版。

本叢書的主編段寶林,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現已退休。編著有《中國民間文學概要》、《中國民間文藝學》、《笑話的喜劇藝術》、《文藝上的雅俗結合律》、《民間文學詞典》等十余種。江溶,197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留系任教。1980年調任北京大學出版社文史編輯,現任編審。先後編審學術著作近百種,其中《文藝美學叢書》三十種。負責國家“八五”、“九五”重點圖書項目《中國文化大觀系列》。

正是為了幫助讀者朋友在旅游中獲得更多的精神財富,本叢書熔景觀審美,掌故傳說、山水詩文和風土人情于一爐,送大家一本“山水故事大全”本叢書能以現在這樣的面目問世,是許多同道和朋友共同努力的結果。

本書為其中一卷,作為“山水中國”圖文叢書中的一卷,對山東省的景觀名勝、歷史古跡、傳說掌故、風土人情等作了全景式的掃描,並配以近200幅插圖,文采煥然,圖繪精美,以深沉厚重的文化內涵和蘊藉流暢的敘述筆調,區別于時下流行的以資訊為主的旅游指南和以歷史文化為研究對象的純學術著作,使讀者在閱讀中體味“行走”。切合市場需求,有比較廣大的讀者群。
 

目錄

《山水中國》總序
卷首語
第一編 曲追之旅
曲阜
禮儀之鄉
故跡幽奇東蒙長
道化千年瞻魯邦
城郭雖荒遺址存
天下衣冠仰聖門
聖跡尋蹤
尼山誕聖美名揚
闕里街坊紀聖故
父母合葬梁公林
千年書院洙泗濱
鐘鼓齊鳴祭聖靈
嶧山地貌天下殊
聖徒遺跡
陋巷故址有顏廟
曾子純孝感上蒼
微山湖畔仲子廟
學子擷英
匡王村匡衡鑿壁偷光
瑯邪古地王羲之練筆
醴泉寺範仲淹劃粥苦讀
孔廟
萬世師表 千古奉祀
宮牆高萬仞
廟門標聖道
古碑銘千秋
天工開物驚龍柱
至聖先師 百賢從祀
朗朗明月 清輝無限
先師手植檜
孔子生前宅
魯壁金絲堂
天遣奎星下
柱有金石聲
孔府
煌煌“天下第一家”
孔門寫尊榮
石碑載恩遇
廳堂顯威嚴
內宅示豪奢
西學東學 府連北斗
衍聖公府享盡龍恩
“明七星”同天並老
孔林
宜與天地共長久
教澤垂千古 泰山終未頹
子貢廬墓處 弟子淚不干
帝王勤駐跗 康熙行大禮
聖門後世 亦有炎涼
千古流芳孔尚任
孔廟墓群
才士荒冢
孔林多奇事 風沙關國運
孟廟
繼往開來懷亞聖
古井奇傳錄
英靈化神珠
孟子故宅
孟母教子揚美名
孟母三遷
孟母林
金雀山漢墓
出土簡牘解懸案
第二編 泰山之旅
泰山
五岳獨尊
山至泰山 天下無山
自然造化 萬民崇拜
奇幻優美 泱泱大觀
山高水長
群峰爭傲水潺浮
盤路風雲入翠微
萬古此山先得日
扶桑旭日臨岱頂
紆回鶴徑入蕭樓
環泰諸峰更添勝
奇木異石
松柏滿青山
緣木述怪異
涉石為奇景
因石成佳趣
泰山封禪
泰山封禪紀盛世
秦皇留罵名
漢武夸功業
玄宗封岳神
真宗造天書
乾隆屢登臨
仙蹤佛跡
山靈神仙聚
香火鼎盛數元君
王母與呂祖
寶寺靈宮
文人屐痕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李杜五岳尋仙不辭遠
宋代多風流
似喜詩人來
“貪樂”有隱士
書藝攬勝
碑碣如林成大觀
名刻巨制壯山河
大汶口遺址
新石器時代的輝澤
大汶口文化
山東龍山文化
第三編 濟南之旅
濟南
泉城景色異他郡
七十二泉天下聞
家家泉水 戶戶垂柳
趵突泉
珍珠泉
黑虎泉
大明湖
半城湖色 無限風韻
荷艷柳垂悅心目
文人騷客共吟哦
大明湖畔名士多
千佛山
齊煙九點 舜禹留跡
李清照紀念堂
梧桐細雨 詞壇豪杰
玉函山
青鳥棲居之所
北馬鞍山
齊晉大戰華不注
蒲松齡故居
《聊齋志異》的故鄉
淄博
齊國故城子聞韶
齊國故城︰海內名都
韶院村︰孔子聞韶
二王冢︰桓公爭霸 景公沾衣
三士冢︰二桃殺三士
晏嬰墓︰三世名相
管仲墓︰管鮑之交傳千古
殉馬坑︰千乘之國不虔言
沂山
表鎮東方而萃秀
濰坊
風箏名園州縣吏
些小吏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鳶飛蝶舞喜翩翩 春風送你上青天
十笏雖小氣象大 水石之勝甲北國
……
 

經過幾載的勞作,《山水中國》與讀者朋友見面了。

這套叢書有兩個關鍵詞︰一是“山水故事”,一是“山水情懷”。

山山水水背後“故事”的豐富多彩,是中國山水的主要特色。由于悠久的文明與歷史積累,長期的農耕生活陶冶,使得我國山水背後的“故事”特別多,亦即是說,人文景觀特別豐富,歷史文化的積澱特別深厚。

山水故事與旅游質量的關系極大。古人曾把山水審美分為“應目、會心、暢神”三個精神層次。應目,即指山水的形象、色彩、音響等形式美給感官以愉悅。會心,是說欣賞者與山水達到情景交融、物我相親。暢神,是山水審美的最高境界,即指游心物外、物我兩忘,在生命的本原上求得與宇宙生命的融合與超越。怎樣達到暢神的審美境界呢?山水故事是重要的動力、媒介和思想庫。當你面對奇山異水驚詫莫名或在殘廟斷碑前茫然尋思之時,一首古人的山水詩可能溝通你和景物間的“靈犀”,一個歷史掌故可能為你打開厚重的歷史崔幕,讓你盡享發現的喜悅,讓你“千古興亡,百年悲歡.一時登覽”……

正是為了幫助讀者朋友在旅游中獲得更多的精神財富.本叢書熔是觀審美、掌故傳說、山水詩文和風土人情于一爐.送大家一本“山水故事大使”。

山水情懷,是我國先民在長期農耕社會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心態。

這種情懷,表現于同自然山水的關系上,就是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的“林泉之心”。即如王羲之,“游名山,觀滄海,嘆曰‘我卒當以樂死’”;如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這種情懷,表現于日常生活,就是情趣化、藝術化。《世說新語》載︰“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日︰‘何可一日無此君!’”鄭板橋“十笏茅齋,一方天井,修竹數竿,石筍數尺”,貧寒之中收獲精神的富足︰“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閑中悶中有伴”。居室之外,亦無處不是情思︰雪後尋梅,霜前訪菊;望秋雲,神飛揚,臨秋風,思浩蕩;“誰與同座,明月、清風、我”……

這種情懷,表現于對人生和社會的態度,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禮樂心境。即如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數千年來,這種情懷,不僅使許多社會個體獲得特別豐富的人生,也使中國秉有一種令世界羨慕的特別美麗的文化精神。

這種情懷,這種文化精神,在人被工具理性異化為生物標本、精神世界被分割為七零八落的文明碎片的現代社會,無疑有著特別的意義。本叢書定名“山水中國”,就是意在呼喚這種情懷和這種精神的回歸。我們希望它能成為新世紀國人文化尋根途中~片心靈的綠洲,一泓精神的清泉。

最後,我想說的是,本叢書能以現在這樣的面目問世,是許多同道和朋友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是為保護文化遺產踏遍青山的羅哲文先生和顧棣、李玉祥、吳蔭南、李翔德等著名攝影家提供了大量文物古跡和山水藝術圖片,為本叢書增添了濃郁的古典詩意;河北教育出版社鄧志平、張子康二位同道提供了諸多現代山水名作,更為本叢書倡導的山水情懷作了最好的現代詮釋。在此,我要向他們,同時也向所有為本叢書付出辛勞和關愛的朋友們致以衷心的謝忱。

二00四年冬
于北京大學寒暑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