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考·交廣印度兩道考

鄭和下西洋考·交廣印度兩道考
定價:108
NT $ 94
  • 作者:[法]伯希和/著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03-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35116
  • ISBN13:9787101035117
  • 裝訂:308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鄭和世稱三保太監,十五世紀初葉著名的航海家。自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的二十八年間,鄭和率眾七次遠航,不但招徠各國稱臣納貢,與這些國家建立起上邦大國與藩屬之國的關系,和別的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的關系,而且還同其他國家進行了大量的貿易活動。本書引經據典介紹了鄭和生平、西行時間與路線、番國概貌與西洋朝貢情況等,從陸道與海道兩方面對唐代時的交州與廣州地貌等進行介紹, 並收錄了唐代的《交廣印度兩道考》。

《鄭和下西洋考》是馮承鈞1934年翻譯的法國漢學家伯希和1933年所著法文《十五世紀初年中國人的偉大航海上旅行》改用的書名。 伯希和這篇論述《十五世紀初年中國人的偉大航海上旅行》是發表在通報1933年第30期。原文為「Les grands voyages maritimes chinois au début du 15ème siècle”。

這是伯希和的一篇重要的漢學論文. 全文分四章: 《瀛涯勝覽》。伯希和根據多種文獻考證《瀛涯勝覽》一書作者的兩個名稱:馬歡、馬觀,認為馬歡一名是正確的。伯希和批評柔克義、兌文達對這本書的1416年序言所作論斷。柔克義、兌文達認為1416年序言是張升的偽作,伯希和認為1416年序言實際上是一篇后序,作者就是馬歡,而不是張升的偽作。伯希和還從幾種不同的版本證明這序言經過多次增補。 《星槎勝覽》。伯希和根據費信著《星槎勝覽》和《明史》考證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日期和行程。 《西洋番國志》。伯希和未見明朝鞏珍所著《西洋番國志》的原本,但根據17世記末葉錢曾所著《讀書敏求記》認為此書有不見其他文獻的敕書。 《西洋朝貢典錄》。黃省曾此書雖作於《瀛涯勝覽》后百余年,但伯希和根據《西洋朝貢典錄》校正了《瀛涯勝覽》本的一些錯誤。
 

目錄

鄭和下西洋考 /3
序 /5
引 言 /11
一 瀛涯勝覽 /15
二 星槎勝覽 /33
三 西洋番國志 /89
四 西洋朝貢典錄 /93
附《明史?鄭和傳》 /159
鄭和下西洋考拾遺 /161
交廣印度兩道考 /175
譯序 /181
上卷陸道考 /183
一 唐代之地理撰述 /183
二 交廣之興替 /184
三 安南都護府治 /185
四 古時中國與交趾之交通 /186
五 獠種 /186
六 東爨及西爨 /187
七 步頭之方位 /187
八 雲南交趾一道之開拓 /188
九 緬甸一道 /189
十 支那名稱之起源 /190
十一 建昌一道 /193
十二 南詔 /195
十三 南詔與緬甸文化之關系 /196
十四 雲南之梵名 /197
十五 日東王摩訶嵯驃信諸名考 /200
十六 南詔王父子以名相屬 /201
十七 麗水及驃國 /204
十八 雲南入緬甸之西南一道 /206
十九 雲南入緬甸之正西一道 /2所
二十 兩道中之印度路程 /209
二一 罐州至環王一道 /(211
二二 林邑古都問題 /212
二三 占城 /216
二四 罐州至真臘一道 /222
下卷 海道考 /234
二五 自廣州至滿刺加海峽 /234
二六 昆侖國及昆侖語 /235
二七 羅越及丹眉流 /241
二八 暹及羅斛 /243
二九 元史中之暹羅斛 /(246
三十 中國載籍與暹羅紀年 /248
三一 訶陵及葉調 /249
三二 諸薄馬五馬禮耶婆提 /252
三三 閣婆及訶羅單 /252
三四 杜薄及閻摩那 /255
三五 婆利及丹丹 /256
三六 訶陵及僧祗 /258
三七 多摩萇及千支弗 /(259

三八 宋史闌婆傳之大食 /260
三九 柴歷亭沒爹蝦羅 昆墩盧林穆哆茶夏至馬羅夜莆家龍大閨婆 /262
四十 佛逝及末羅游 /263
四一 木刺由 木來由麻里予兒沒剌由馬來忽沒刺予 /267
四二 西籍中之末羅游 /268
四三 中國載籍中之佛逝 /270
四四 婆魯師及郎婆露斯 /273
四五 三佛齊 巴林馮詹卑 舊港寶林邦 ?淋邦 /275
四六 自葛葛僧祗至師子國 /278
四七 師子國 /281
四八 沒來及千支弗 /283
附錄 /297
一 賈耽《路程》陸路 /297
二 賈耽《路程》海路 /304
三 安南府城至陽苴 城路程 /304
四 柘東城至羊苴嗶城路程 /306
五 安寧鎮至交趾老撾路程 /307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