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塞斯學素描

跟塞斯學素描
定價:234
NT $ 204
 

內容簡介

本書中的大部分素描選自藝術家1981年在紐約科‧克爾畫廊舉辦的個展“舞蹈世界”。除了一些圖表及三個神話主題的畫作來源于想象,本書所有的素描都通過寫生來完成。書中的素描雖然看起來很寫實,但實際上充滿了個人的情緒和獨特的描述方式,他們既包含了最基本的原理又隱含著深奧的哲學觀念——藝術家的思考。

一般的教學技法書總有一個層次的定位,就是說一本書深淺程度的定位,說基本原理就是ABC之類的東西,說深的就是藝術語言的情感表達或個性化特質,而《跟塞斯學素描》則是把最基礎的原理和最深層次的思考合在一起寫。他為什麼這樣做?我想可能是作者想警示讀者,不要把技術和藝術分開來學,當你一開始拿起筆你就是一個藝術家!你要學會通過觀察、思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不是先學技術再學藝術。正如他書中常說的“要和對象融為一體”,也就是客觀與主觀的有機結合。

作者從視覺認知談起,這是非常科學的,因為,繪畫的過程就是把視覺的感受用可見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過程,感知方式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表現結果。通常我們對事物的固有觀念會歪曲我們所獲得的視覺信息,觀念的缺陷就會造成素描的缺陷。書中所說的觀念是指由視覺經驗而構成的對事物的概念。我們知道“觀看”不是天生就會的,是需要學習來獲得的。當一個天生的盲人通過手術治療好後,在第一次見到這個世界時,他只能看到光和色的混亂圖像而無法知道它們是什麼,只有通過觸摸、听聲、聞味後才能把所見的東西形成看的概念,要看得懂一件東西必須要預先知道它,這種預先知道的概念就是本書所講的“觀念”,但這種對物體的固有觀念往往會使我們不能以某一種具體的角度來正確地觀察物體,而是用“所知”來代替“所見”。我們常常看見小孩總是把杯子的杯口畫成像俯視看下去一樣的圓,而杯身的高度卻沒有因此而縮減,還是一樣的高,這就是小孩用對杯子認識的固有觀念來代替他的具體觀察,他認為杯口就是圓的,而不管他所處的角度看上去應該是什麼樣的。這種用“所知”的觀念來畫畫的現象同樣會發生在成人身上。所以在《跟塞斯學素描》一書中作者總是不斷地提醒讀者不要用概念化的方法來表現事物。
 

目錄

序言
素描的思考
有關術語的定義
素描的沖動
輪廓與外觀
線條與觸覺
觸覺造型方法與視覺造型方法
認知的幾個不同尋常的方面
觸覺型雕塑法
人體曲線
素描——哲學的一種闡釋
象征與描繪
兩種方法的混合
視覺型描繪方法
消除語言概念的素描
走近而不是遠離觀察之物
運用情緒因素達到更高境界
循序漸進的練習
素描的提高是沒有止境的
眼(目青)的聚焦方法
培養心靈之眼
研究物體之間的關系
紙是最好的老師
發現世界的另一面
首次觀察模特
自然演變的過程
藝術中隱含的意義
身心的協作
集中注意力,但是要放松!
煉丹術︰藝術家要會點石成金
清除頭腦中的符號概念
色彩素描
關于人體素描的思考
用身體解放頭腦
避免不自然無生氣的形體
潛在的曲線
曲線的軸和傾斜度
避免平行與對稱結構
木偶
產生力量感的形體
傳遞能量的形體
表現力量和靈活性的形體
運動的形體與靜止的形體
曲線的延伸
對稱的運用
幾何形體的危害
人體中抽象的弧線
空間中的傾斜姿態
框架線
框架線的構造
消除頭部和五官的概念化畫法
眼(目青)


關于面的思考

頭發
抓住相貌特征
頭部的框架線
頭部的潛在曲線
形體的組織構成
形體的功能和動作
重量效果
平衡與抗衡
平衡姿態
身體的褶皺效果
重力對形體的擠壓
向上的推力
織物的生動表現力
消除透視的概念化觀念
直線可以成為弧線,弧線可以成為直線嗎?
關于光線的思考
光是視覺的媒體
光線的方向性
繪畫中的素描,素描中的繪畫
光線與空間
陰影的性質
模糊的輪廓
陰影的形狀
亮部與暗部的形狀與比例
以月球的明暗變化為素描對象
暗部與亮部的分割
投影
反射光
入射光和反射光
對比度強烈的區域
光線與形體的統一
卵形物上的光線變化
形體之上的形體
高光的特殊性質
光線效果的細微形狀
視覺幻象的世界
手段的反應
多個光源
亮部的縮減
有關技法的一些問題
風格問題
握筆方法
紙的準備和上色
混合材料
線條的性質
素描的自由創造
亞洲人的方法
結論
挑戰假設
世界不止一種藝術風格
不要自滿
綜合與分解的螺旋狀
素描與繪畫的相互轉變
如何向老師學習
听著,抓住要點,向一切挑戰!
 

作為一位美術學院的教師,我看過很多關于素描教學的書籍。這本由特德‧塞斯‧雅各布斯著的《跟塞斯學素描》則是因該書策劃編輯覃西婭女士叫我譯校才看到的。任何人剛剛拿到一本關于繪畫的書時,總是粗略瀏覽一下才會進一步細看,而我這一瀏覽就被書里的素描作品吸引住了,它絕不是我們平常見到的那種為掌握素描原理而練習的素描寫生練習,而完全上升為用素描造型語言來表達情感的載體。我們判斷.一件繪畫作品的優劣,絕不是看它是否真實地表達了對象的客觀性,而是看它是否通過對象的客觀性來表達作者的主觀性,也就是說,要在畫面上創造出具有個人特質的形式來才是有價值的。書中的素描雖然看起來很寫實,但實際上充滿了個人的情緒和獨特的描述方式,它們既包含了最基本的原理又隱含著深奧的哲學觀念——藝術家的思考。

一般的教學技法書總有一個層次的定位,就是說一本書深淺程度的定位,說基本原理就是ABC之類的東西,說深的就是藝術語言的情感表達或個性化特質,而《跟塞斯學素描》則是把最基礎的原理和最深層次的思考合在一起寫。他為什麼這樣做?我想可能是作者想警示讀者,不要把技術和藝術分開來學,當你一開始拿起筆你就是一個藝術家!你要學會通過觀察、思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不是先學技術再學藝術。正如他書中常說的“要和對象融為一體”,也就是客觀與主觀的有機結合。

作者從視覺認知談起,這是非常科學的,因為,繪畫的過程就是把視覺的感受用可見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過程,感知方式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表現結果。通常我們對事物的固有觀念會歪曲我們所獲得的視覺信息,觀念的缺陷就會造成素描的缺陷。書中所說的觀念是指由視覺經驗而構成的對事物的概念。我們知道“觀看”不是天生就會的,是需要學習來獲得的。當一個天生的盲人通過手術治療好後,在第一次見到這個世界時,他只能看到光和色的混亂圖像而無法知道它們是什麼,只有通過觸摸、听聲、聞味後才能把所見的東西形成看的概念,要看得懂一件東西必須要預先知道它,這種預先知道的概念就是本書所講的“觀念”,但這種對物體的固有觀念往往會使我們不能以某一種具體的角度來正確地觀察物體,而是用“所知”來代替“所見”。我們常常看見小孩總是把杯子的杯口畫成像俯視看下去一樣的圓,而杯身的高度卻沒有因此而縮減,還是一樣的高,這就是小孩用對杯子認識的固有觀念來代替他的具體觀察,他認為杯口就是圓的,而不管他所處的角度看上去應該是什麼樣的。這種用“所知”的觀念來畫畫的現象同樣會發生在成人身上。所以在《跟塞斯學素描》一書中作者總是不斷地提醒讀者不要用概念化的方法來表現事物。

我想說明的另一點是︰特德‧塞斯‧雅各布斯的語言表達方式在我們看來有點艱深隱喻,不夠深入淺出,帶有很多藝術家個人化的體驗,這可能與西方文化背景及表述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由于東西方文化及藝術觀念的差異,翻譯過來的東西很難找到完全對應的詞來代替,就像唐詩翻譯成外語一樣,一定也是干澀無味的。但不管怎麼樣,只要能在閱讀中不斷地練習,就會慢慢體會到書中一些難以言傳的意味。其實,藝術表達的意思往往是含混的,而正因其含混才會使我們有回味的空問,如果說這也是優點,那麼,這本書就沒有缺點了。

黃超成
二○○四年十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