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與歷史︰20世紀中國美術論稿

圖像與歷史︰20世紀中國美術論稿
定價:179
NT $ 156
  • 作者:李偉銘
  • 出版日期:2005-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065155
  • ISBN13:9787300065151
  • 裝訂:平裝 / 40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活躍在20世紀中國美術舞台上的粵籍藝術家的個案研究為中心,內容廣泛涉及20世紀中國社會政治、美術觀念、美術語言以及圖像風格之間的互動關系及其發展變化。將美術問題看成整體意義上的中國文化問題的有機組成部分,強調美術研究的實證性和確切的歷史感,是作者力圖貫徹的學術思路和學術風格。所有論文,作者均依據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寫成。

在近代以來關于中西藝術是否可以兼容以及兼容的結果是否具有存在價值的爭論中,我們甚至已種下了這樣一種根深蒂固的情結︰你必須證明你在中、西藝術兩者的修養方面已經真正達到了登堂入室的程度的時候,你才具備使你兼容的結果達到像漢語中“合璧”這個詞所描述的那樣完美無缺的可能性。于是,奢談方法,成了20世紀持續高溫的時尚。
 

目錄

總序一︰東西東西
總序二︰東來西去
前言
——最後的寓言︰關于趙春翔(1919-1991)的思考
現實關懷與語言變革
——20世紀前半期廣東繪畫之一斑
從折衷派到嶺南畫派
黎雄才、高劍父藝術異同論
——兼論近代日本畫對嶺南畫派的影響
一劍風塵自負奇
——重讀何劍士(1877-1915)
高劍父及其新國畫理論
——《高劍父詩文初編》前言
文化策略與權力意志
——《復興中國畫的十年計劃》及高劍父教育生涯中的若干問題
高劍父繪畫中的日本風格及其相關問題
在介入與超脫之間
——陳樹人簡論
筆墨因緣︰陳樹人與日本美術的關系補正
黃少強(1901-1942)的藝文事業
——兼論20世紀前期中國繪畫藝術中的民間意識
理性與情緒的平衡
——林風眠研究札記
丁衍庸與廣東早期美術館事業
——丁衍庸研究之一
尋找“失蹤者”的蹤跡︰譚華牧(1895-1976)及其繪畫
——兼論現代主義在20世紀中國美術歷史中的命運
王顯詔及其畫學
當代中國畫中的嶺南風骨
——黃志堅(1919-1994)及其花鳥畫藝術
關山月山水畫的語言結構及其相關問題
——關山月研究之一
戰時苦難和域外風情
——關山月民國時期的人物畫
後記
 

地球村時代是時空縮略的時代。它令人想到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的兩個縮略詞︰在時間上,我們用“春秋”約言“一年四季”,而不用“夏冬”;在空間上,我們用“東西”約言“四方萬物”,而不用“南北”。這真是有趣得很。

“藝術這‘東西’”,的確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從“原始”到“古典”到“當代”,它從“架下”到“架上”又到“架下”,從“變生活為藝術”到“變藝術為人生”再到“變人生為藝術”.伴著人類從“群體生存”到“個體生存”又到“類體生存”的螺旋式升華。研究不同藝術在這升華過程中的變異與趨同、“意義與闡釋”更是一件饒有興趣的事。

“東西”,又指東方與西方。近代“西風東漸”以來,視覺藝術形態的變化的確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比起對中國本土藝術的研究來.我國對西方藝術長期停留在“編譯”狀態,對其有獨特見解和個性的深入研究和比較研究一直是個較薄弱的環節,不過仍有一些以藝術為生命的學者默默地充滿樂趣地于此耕耘著、播種著。

這套叢書,是定居西方、留學西方、訪問西方、留守東方的幾位學子,在新千年之始對東西藝術的研究筆記。比起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兩極對立的“東西風壓倒論”,他們多了些“雙贏多贏”的寬容和自信;比起80年代急切浮躁的“西學熱”,他們多了些“靜沐西風”的深刻和沉穩。還不敢說他們“學貫東西”,但他們起碼不同程度地有著“東尋西找”、“東奔西跑”、“東張西望”、“東涂西抹”的經歷。他們的藝術研究,超越了東西方“隔岸遠眺”的距離,也超越了旅游者“走馬觀花”的匆忙,而是住下來、沉下去,從“視覺‧軀體‧文本”解讀西方藝術,以“優選‧提升-融創”構建全球文明。

“藝術東西叢書”就這樣“說東道西”,告訴你“東西藝術”這“東西”曾經是怎樣的“東西”,將成為怎樣的“東西”,幫你理清藝術與時俱進的原委,助你提高藝術鑒別欣賞的能力。

“藝術東西叢書”就這樣“東環西顧”,以全新的大視野,從東向西,從西向東,將“西風東來”和“東風西去”結合起來,將“本土世界化”和“世界本土化”互動起來。

在經濟一體化、文明全球化的今天,這套叢書各有重點地為讀者提供了解讀“藝術東西”的新模式、新理念、新角度、新方法。

願讀者喜歡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