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作者長期而豐富的外交經驗,圍繞雙邊外交這一主題,分目的、機構和方法三個部分進行詳細闡釋,從而認為常駐使館的重要性前所未有,雙邊外交正在「復興」。書中運用了大量作者的經驗實例,偏重外交實踐層面,既可以作為外交學研究的參考用書,也可以作為外事工作人員的行動指南。

作者簡介:

基尚·拉納,曾任印度駐阿爾及利亞、肯尼亞、毛里求斯和德國的大使和高級專員,駐美國舊金山總領事,曾在英迪拉·甘地的內閣中任職一年。著有《走進外交》。

譯者簡介:羅松濤,曾任職於外交部直屬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現在我駐外大使館工作。
 

目錄

第一部分 目的
導言 為什麼是雙邊關系
背景
良好的治理
適得其所的外交
注釋
第一章 關系的框架
國際關系
一個國家的外交輪廓
關系的性質
外交的變化
新任務:促進和「拓展」
反饋、管理和服務
外圍和問題國家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注釋
第二章 建立政治關系
概念和宗旨
發展關系
實際方法
培育對象
管理復雜性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注釋
第三章 安全與外交
安全關切
安全的定義
全球恐怖主義
安全和外交
個案研究:一條印度-巴基斯坦天然氣管道?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注釋
第四章 經濟與外交
當代重要性
經濟工作的組織
方法論
國家促進
平衡的經濟外交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注釋
第五章 貿易、投資、援助和技術
貿易
投資
援助
技術
旅游促進
網站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注釋
第六章 文化、媒體、教育、科技
……
第二部分 機構
第七章 外交部
第八章 大使館和領事館
第九章 聯合委員會和其他團體
第十章 以邊首腦會議
第十一章 外交具報
第十二章 跨文化敏感性
第十三章 外交信號
第十四章 雙邊談判
第十五章 提高績效
第十六章 未來趨勢
縮略語
部分參考書目
索引
譯后記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着幾千年的輝煌歷史。然而,近代中國卻一度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一點十分清楚,中國的衰落是在外交方面表現出來的。外交是反映一個國家實力地位的一面鏡子,人這個意義上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會通過外交體現出來。

當代世界全球化日益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存日益增加,非國家行為體的地位和影響不斷提高,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以來國際關系藉以為基礎的民族國家受到了很大挑戰。這必然要求各國對外交實踐中的方法和技巧,甚至原則做出調整。實踐中的這些變化,要求我們從理論的角度加以總結。

在國際形勢變化的同時,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中國外交也出現了新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迅速提升,中國積極、成功地融入了全球化的進程。目前我們和世界上一百六十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中國的外交舞台從來沒有這麼大,在世界上的影響也從來沒有這麼深。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隨着中國的發展,世界上各種形式的「中國威脅論」時而出現,試圖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干擾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唑這個角度來說,隨着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中國外交的任務不是減輕的而是更重了。此外,隨着我們的公民、商品、資本走向世界,領事保護的工作也變得十分緊迫。這些都要求我們加強對當代外交的研究,培養越來截止多既了解中國,又了解世界的外交人才,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時代需要。

我們的現代外交研究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楊振先的《外交學原理》、劉達人的《外交科學概論》等都是早期的著名作品。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標志着中國的外交研究掀開了新的一頁。周恩來總理對中國共產黨的外交學研究十分重視,在1949年11月8日外交部成立大會上,他就明確指出要「把外交學中國化」。198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提出新設外交學二級學科的要求,並委托外交學院編寫《外交學概論》一書,1997年該書正式出版,這標志着中國外交學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當然,加強外交理論與技術的研究,關起門來閉門造車是不行的。不可否認,中國在幾千年的對外交往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現代的外交交往中也具有明顯的特色,但是畢竟近代以來世界通行的外交規則肇始於西歐。從17世紀開始,以法國外交家卡利埃、威克福(荷蘭人)等人為代表就開始了對外交業務與技術進行系統的研究,20世紀英國外交家薩道義、尼科爾森等人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研究。近年來,以英國萊斯特大學外交研究中心貝里奇教授為代表,世界各國也出版了許多外交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這些研究對於我們了解世界外交學發展的最新狀況,發展和完善中國的外交學學科具有重要意義。

隨着中國國際交往的深入,外交與國際關系的研究已然成了熱點學科,大量的國際關系學名著得以翻譯出版,相比之下,對外交業務與技術的翻譯工作明顯滯后。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同時也為國內外交學的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方便,我們選擇翻譯了這套叢書,希望能夠對讀者和中國的外交學研究有所裨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