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學史

中國小學史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胡奇光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56595
  • ISBN13:9787208056596
  • 裝訂:平裝 / 35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研究和論說中國小學(中國古代語言文字學)史的專題著作。全書以“緒論”形式闡述了“小學”涵義的演變、小學傳統的特點及小學歷史的分期後,分章論說了自周秦至清末時期,小學的發端、創立、發展、轉折及終結的歷史;對小學的基本內容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以及在小學發展史上單有成就和影響的學者,均作了必要的介紹和闡說;對小學研究的成果,作了有益的借鑒和吸收。

胡奇光,1935年生,浙江溫州人。1962年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同年考入該系研究生,重點研究中國傳統語言學(舊稱“小學”)。1965年畢業留校任教。1993年晉升教授,博士生導師。專著有《中國小學史》、《文筆鳴鳳——歷代作家風格章法研究》、《中國文禍史》等。
 

目錄

前言
緒論
一、“小學”涵義的演變
二、小學的基本內容
三、小學傳統的特點
四、小學歷史的分期
第一章 小學的發端——先秦時代
一、古人關于文字起源的討論
二、孔子“定名分”與墨子“正名字”
三、《墨經》的語文符號論
四、名實之爭與荀子《正名篇》
五、古書訓詁的萌芽
第二章 小學的創立——兩漢時代
一、“書同文”與字書的出現
二、小學因古文經學以立
三、訓詁書之祖《爾雅》
四、《禮記》里的社會方言
五、揚雄奠定小學的基礎
六、許慎《說文》是文字學寶典
七、鄭玄研究小學的方向
八、《釋名》探索語源的嘗試
第三章 小學的發展——六朝隋唐時代
一、言意之辯由玄學及文學
二、從俗字書到字樣學
三、孫炎反切與梵文拼音學理
四、四聲‧平仄‧詩律
五、《切韻》與南北讀書音的統一
六、守溫字母與等韻源流
七、從儒家義書到佛家義書
第四章 小學的轉折——宋元明時代
一、與近代白話文學相適應的語言觀
二、由《廣韻》進而探求古音
三、《中原音韻》是普通話音系的歷史源頭
四、古文字、六書學與民族文字的創制
五、從“右文說”到《通雅》
六、文章作法里的語法觀念
第五章 小學的終結——清代
結語 奔向現代的語文新潮
後記
索引
 

在浩如煙海的史學著作中,專題史著作是專門性強而主題面廣的一類學術研究專著。這類著作,以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宗教、科學技術等領域的某一專題為研究對象,在廣征博引文獻典籍和考古發見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鉤沉稽玄、探幽發微、考鏡源流、傳承文明,力求翔實而又清晰地層現這些領域濫觴、形成、發展的歷史軌跡;在加深“通史”和“斷代史”等對相關領域的闡述方面,起著其他論著無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上海人民出版社致力于專題史著作的出版。 自20世紀50年代迄今,先後出版了長期從事專題史研究的專家、學者撰著的《中國貨幣史》、《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發展史》、《中國印刷史》、《中國天文學史》、《中華文化史》、《中國民間宗教史》、《中國舞蹈發展史》、《中國雜技史》、《中國小學史》等一大批專題著作,受到海內外學界和廣大史學愛好者的歡迎和好評。

為了滿足學術界和廣大讀者的需要,我社決定組織出版“專題史系列叢書”,並從歷年已出版的數百種專題史著作中遴選出一批學術價值較高、出版時間較長的圖書,匯入“專題史系列叢書”,分批出版,以饗讀者。

本叢書出版前,在編輯工作中,或由作者對原書作了必要的校訂,或由編者對原書插圖作了相應的技術處理。特予以說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