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的寫法——中國思想史導論

思想史的寫法——中國思想史導論
定價:120
NT $ 104
  • 作者:葛兆光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9041011
  • ISBN13:9787309041019
  • 裝訂:204頁 / 24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原系《中國思想史》「導論」,內容為交代和說明研究角度、資料取舍、寫作思路。現經作者補充、修改,增加了《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與減法》、《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思想史研究視野中的圖像》三節,以單行本問世,題為《思想史的寫法》。

用「寫法」為題,並不是說這里討論的只是一種寫作策略,因為思想史的不同寫法背后,總是有不同的觀念、思路和方法,寫法的改變常常意味着思想史研究的觀念、思路和方法的改變。這里討論的就是一些關於中國思想史或哲學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和方法問題,比如思想史應當如何思考精英與經典的思想世界和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知識史與思想史之間應當如何互相說明,古代中國思想的終極依據或者說基本預設是什麼;思想史應當如何改變過去的傳統寫法和充滿訓導性的教科書式的章節結構,以追尋思想史的真正脈絡和精神;思想史是否應當描述所謂「無思想」的時代,在無畫處看出畫來;作為歷史記憶的傳統知識和思想如何在重新詮釋中成為新的思想資源,又因此而產生了思想史的連續性;思想史研究中如何看待和使用考古發現與文物資料等等,最后,《導論》也討論了在后現代歷史學理論漸漸進入中國的背景下,應當怎樣理解和限制這種理論資源的意義和邊界。
 

目錄

小引 思想史的寫作
思想史的意味——中國哲學史的形成——從謝無量、胡適、馮友蘭到任繼愈——對「哲學」和「哲學史」的疑問——哲學史真的適合敘述古代中國思想世界麼——思想史的中心和邊界在哪里——思想史究竟如何寫?
第一節 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的歷史
關於中國思想史敘述與解釋的習慣——對「經典話語系統」中的思想史寫法的三個疑問——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的歷史——思想史的基盤或底線:長時段——文獻資料范圍的拓展與使用方法——重寫思想史的前景與困境
第二節 知識史與思想史
學術與思想:近來學界的一個爭論話題——思想史的知識源頭與背景:以數術史與經學史為例——知識的變動與思想的變動之間——知識影響思想的一些歷史例證——對歷史的體驗和理解——關於這一想法的來歷
第三節 「道」或「終極依據」
科林伍德的比喻和馬王堆帛畫的聯想——探尋知識、思想和信仰的歷史源頭處——天經地義:無不變道亦不變——天人合一:不僅僅是環境保護或親近自然的口號——天崩地裂:終極依據的坍塌以及思想史的變局——處處碰到它:朱熹直覺中領悟到的終極依據
第四節 連續性:思路、章節及其他
思想史、《思想史》以及《思想史》的三種寫法——歷史的連續性與福科的疑問——連續性追尋的三種思路——教科書模式與章節的割裂——思想史連續性的三種類型——對於一個思想命題的不斷解釋——脫魅或理性的排斥,斷裂中的連續——對外來思想的回應中重新發掘和解釋思想傳統中的資源——個人性寫作與重寫思想史的想法
第五節 無畫處皆是畫
思想史為何不願意敘述平庸的時代?敘述的形式、觀念和心情——「空白」的背后,其實寫滿了未發表的文字——傳統的思想史寫法:思想史是思想家的思想史——思想史不是點鬼簿和光榮榜——無處即有,思想史不僅要寫那些「變異」和「凸顯」,而且要寫那些「綿延」和「蟄伏」——盛唐缺席的例子——思想史是在建構「道統」麼?——思想史:究竟是思想還是歷史——思想的平庸時代是否具有被思想史書寫的意義——它應當被省略麼:文革時代只有一種思想——平庸背后有深刻的內容:洞察力和批評力的消失,難道不是思想史應當討論的歷史現象麼——盛唐、明代、清代到文革時代的幾個例子——兩種歷史時間——如果思想史還屬於歷史,那麼它不能無視「空白」,因為這里可能有過去的眼光忽略的東西——重新敘述的力不從心——可以在「空白」處描述出思想史的三種情況——需要對過去思想史不常涉及的(田人彡 zhen)域和文獻進行打撈和爬梳,更要用另一種觀察歷史的立場、視角和眼光
第六節 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與減法
第七節 歷史記憶、思想資源與重新詮釋
第八節 什麽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
第九節 思想史研究視野中的考古與文物
第十一節 從「六經皆史」到「史皆文也」:作為思想史研究資源的後現代歷史學
附錄 穿一件尺寸不合的衣衫——關於中國哲學和儒教定義的爭論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