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

關於電影
定價:132
NT $ 115
 

內容簡介

科克托與查理·卓別林同時出生於1889年,所不同的是,卓別林出生於英國倫敦一個平民的家庭,而科克托則降生於巴黎一個富有的家庭,自幼便浸潤於上流社會的氛圍中。六歲的時候,科克托便觀看了盧米埃爾兄弟早期的影片《水澆園斗等,並接觸到了戲劇和馬戲。他九歲的時候,父親開槍自殺。父親的死成了他一生都無法擺脫的魔咒,悲劇主題在他日後的創作中循環出現,死亡與血追隨著他的作品,如《詩人之血》、《雙頭鷹》、《永恆的回歸》、《俄耳甫斯的遺囑》等。極具藝術修養的外祖父每個周末都帶他去聽音樂會,他因此發現了貝多芬、李斯特、瓦格納等,音樂的熏陶對他一生的創造精神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盡管他涉足的藝術領域甚廣,真正留下來的,或許正如弗朗索瓦·佩里耶所說,「還是他的電影」。他的藝術聲譽主要來自於電影,他甚至被認為是法國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他不僅與雷諾阿、布萊松等人齊名,更作為不受教條約束、進行自由創作的藝術家典型,得到戈達爾、特呂弗、雷乃、德米等後來的新浪潮年輕導演們的仰慕。

其實,科克托直到1927年才嘗試電影拍攝,而這部與一些朋友一起拍攝的、題為《讓·科克托拍電影》的16毫米影片已無處找尋。當諾阿耶家族在1929年底建議他拍攝一部動畫片的時候,可以說,他對電影拍攝知之甚少。然而,他很快在電影里找到了實現自己夢想的新空間、新語言,最初的動畫片最終在1930年變成了傳世先鋒派影片《詩人之血》。

如果說令超現實主義者們反感的《詩人之血》成了心理學家和電影愛好者感興趣的典型,那麽1943年拍攝的《永恆的回歸》終於為他贏得了觀眾,這部以中世紀特里斯唐和伊澤的傳說為原型的現代故事,重新燃起了他對電影的激情。而大獲成功的《美女與野獸》則可以說是幻夢劇作中最傑出的一部影片。

科克托將電影作為表現自我的方式。他借古希臘神話中的詩人俄耳甫斯之名,唱出了詩人之歌《俄耳甫斯》和《俄耳甫斯的遺囑》。他說:「《俄耳甫斯》曾經是我的『總和』,我將我全部的生活都放了進去。」而「《俄耳甫斯的遺囑》將是我對電影的告別」,「將是人們在船或火車消失之前揮動的手帕」。

於科克托而言,電影應該是以詩的形式來探索世界的另一種方式。他對於電影的獨到見解,在《關於電影》一書里,有著詳盡的論述。他向來強調電影的藝術性,將電影稱為第十位繆斯,雖然年輕,但也應像其他繆斯一樣擁有高貴的身份。他多次引用穆索斯基臨死時驚人的預言:「未來的藝術將是那些會動的雕像。」會動的雕像即電影,電影即藝術。他厭惡以商業為目的的電影,急功近利使電影誤解它作為繆斯的神聖使命。他崇尚黑白電影,彩色就像「吸引昆蟲的假花」,將淡化電影的神話色彩,使電影里會動的雕像接近現實,變得庸俗。

科克托的影片通常曲高和寡,這也許與他對電影的藝術要求吻合。他希望電影能跟其他繆斯一樣,做一只母螳螂,吞噬它愛的人,讓愛人的作品代替愛人活著。偉大的藝術品通常在藝術家死後獲得價值。科克托影片的價值,在電影史里才充分顯現出來。應該不要忘記的是,科克托還為眾多法國著名導演編寫了劇本,其中就有布萊松的傑作《布洛涅樹林里的女人們》。因此,這位詩人電影藝術家在法國電影里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
 

目錄

法文本序
書目提要
電影與詩意
關於電影的注解
關於有聲電影
戲劇與電影
關於悲劇
美的秘密
關於有聲電影
膠片的奧秘
電影,詩歌的載體
美的秘密
電影的美
表演
詩歌和影片
電影里的詩意
我的頭號問題
關於兩年一度的威尼斯電影節
受社會排斥的電影
電影節的教訓
《電影世界》的機會
女士們,先生們
電影與青年
戛納之約
科學與詩歌
聲音文明
為了16毫米
大寫的
給傻瓜的忠告
敬意與注釋
碧姬·芭鐸
安德烈·巴贊
雅克·貝蓋爾雅
羅伯特·布萊松
查理·卓別林
雷內·克萊爾
詹姆士·狄恩
┅┅
詩之電影
未拍攝的電影劇本綱要
 

讓·科克托喜歡強調自己是一個假的電影藝術家,電影不是他的職業,他使用電影,就像開車,是為了「展示」詩歌、小說、戲劇或文論只能「說出」的東西。「我不從事電影」,他於1923年申明,「是因為我把精力用在了其他地方,需要專一地投入進去。」事實上,他在1930年拍了第一部電影,1960年拍了最後一部。在這兩部電影之間,幾乎兩個十年沒拍東西,另一個十年比較活躍(1942—1952)。

「安德烈·紀德讓人相信」,三十年後,他抗議道,「我利用了先後出現的各大潮流,而事實上相反,我一直與之斗爭,或是通過書,或是通過戲劇,或是通過電影。其實,我只是把我的燈籠轉來轉去,以照亮追逐著我的那些主題的各個方面:人類的孤獨,醒來的夢,可怕的童年,我永遠都避不開的童年。」

不斷地追求主題與美。從1925年起,這位未來的《美女與野獸》的導演和《克萊芙王妃》的編劇在《職業秘密》里寫道:

「再也沒有什麽比貴族階級更煩人的了,無論那是什麽樣的貴族階級。像《克萊芙王妃》這樣的書,在社會秩序里,是一部同類體裁的傑作。這個仙女、神靈、人類、非人類的故事,使那些描述托爾斯泰所說的『上層』的小說變得極為庸俗。在拉法耶特夫人的作品旁邊,最優秀的小說世界變成了半個世界。」

這位未來的《幽靈男爵》、未來的《俄耳甫斯》和《俄耳甫斯的遺囑》的編劇,在同一部作品里還記述了這樣的形象:

「詩人跟死人一樣,在活人中無形地游盪,而且只有在死後才能模糊地被活人看見,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說到死人,是因為他們以幽靈的形式出現。」

《騙子托馬斯》讓他想到了以下這個對照:

「電影本應該展現沒有劇本的心理。我用《托馬斯》來嘗試展現沒有心理,或僅有符合樣板電影的某些解釋線路的基本心理的劇本。光禿禿的虛假小說的分析和描寫性的虛假小說的景物,具有同樣的價值。」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