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豪族社會研究

秦漢豪族社會研究
定價:90
NT $ 78
  • 作者:馬彪
  • 出版社:中國書店
  • 出版日期:2002-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5689849
  • ISBN13:9787805689845
  • 裝訂:251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豪族社會的存在秦漢時期一個極為引人注目的時代新特征,從某種意義上說不理清這一問題,就無法真正解釋四百余年秦漢時代在中國歷史上所處之重要地位。

本書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史學專著。通過對秦漢豪族社會在社會的空間結構,時代沿革以及精神風貌變遷等3個方面的理解,深刻闡述了秦漢社會結構中豪族社會的基本內涵。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作者以「時空」、「精神」為三個立足點,從秦漢時期的社會性質,秦漢豪族社會結構及其運動規律,秦漢社會的地域性與精神特征等不同角度,以全新的思辨方法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形成了較為獨特的學術見解。
 

目錄

自序
一 緒編:總論
第一章 秦漢豪族社會概論
一、豪族研究與秦漢社會性質
二、秦漢豪族社會結構及其運動規律
  三、秦漢豪族社會的地域性與精神性特性
二、民間編:「素封」社會與秦漢帝國共存
 第二章 「素封」社會勢力的發展及其特征
  一、「素」與「封」相矛盾的社會現象
  二、從商人任丞相到「遷虜」政策
  三、秦「車同軌」與漢「商賈之律」
  四、以商制商「素封」極盛而衰
  五、從「素封」到東漢開國新貴
  六、「素封」發展進程的矛盾特征
 第三章 如何估價古漢「重農抑商」政策
  一、保護農業人口的抑「兼並」
  二、「禁末作」以遏制奢侈消費
  三、「本業」與「末流」的生產價值
  四、傳統社會的「蓄積」與消費
三、官僚編:從「文吏」到「儒宗」的官僚士大夫
 第四章 論古代文人的「文吏」形態
  一、三代「文吏」說緣起
  二、古代文人萌芽形態的成因
  三、宗法政治結構與文士階層
  四、「文吏」對后世官僚士大夫的影響
 第五章 論漢代「儒宗」士大夫官僚階層
  一、從「布衣將相」之局到「明經取士」之途
  二、通經-入仕-致富的豪族發展特征
  三、儒宗士大夫官僚階層與漢代政治
四、貴族編:宗室、外戚貴族的興衰變遷
 第六章 兩漢之際劉氏宗室的「中衰」與「中興」
  一、新莽統治下的二等臣民
  二、推翻新莽的領導力量
  三、開國皇帝由「內爭」產生
 第七章 東漢時期的外戚四大豪族
  一、外戚豪族的代表
  二、閥閱勢和中堅力量
  三、宮廷斗爭的主要角色
五、地域編:「帝鄉」的形成與「帝城」的轉移
 第八章 西漢南陽豪族沿革考述
  一、「不軌之民」出身的南陽「商賈」
  二、南陽「素封」的傳統特征
  三、南陽的「秩祿之奉」豪族
  四、「以末致財」,以本守之的綜合經營
 ……
 第九章 東漢西北豪族的地域性諸特征
六、精神編:「名節」士風的「神烏」家族倫理
 第十章 東漢士風中的「祿利」「名節」之變
 第十一章 尹灣漢簡《神烏傅》及其家族倫理觀
參考文獻
 

豪族社會的存在是秦漢時期一個極為引入注目的時代新特征,從某種意義上說不理清這一問題,就無法真正解釋四百余年秦漢時代在中國歷史上所處之重要地位。若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我國史學前輩開始重視這一課題的研究算起,至今已愈六十余載。這期間,不僅我國學界,日本史學家們也一道對此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寫出了許多高質量的論文,說明這確實曾經是一個為學者所關注的熱點問題。然而,熱點也往往正是難點,迄今未見一部對此進行系統研究的專著問世,這本身就是最好的證明。筆者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走上大學講壇以來,對此課題也是幾經掂量又放下,孜孜以求難得正果的精神折磨曾使我多少次痛下割舍的決心,怎奈旅途越趨艱難,就越發刺激跋涉者登頂的欲望,執著終於伴隨我走到了今天。

今天,筆者之所以希望把這本小書呈現給同行,與其說是為了匯報個人研究的階段成果,不如說是真誠地呼吁學友們給予評頭品足,以便從中獲得最後沖刺的勇氣和力量。如果僥幸有讀者表示願意與我共同切磋的話,那麽他首先向我提出的問題一定是:你對秦漢豪族課題研究的最基本特點是什麽?那麽,若允許我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的話,我想至少應該有以下三點可以奉告:

第一,今天我終於走出了對豪族僅僅做階級史、經濟史研究的定式,進入了社會史研究的領域。具體說,如果你只有耐心閱讀本書第一章的話那也無妨,因為在這開篇第一章里,筆者不僅扼要地回顧了以往秦漢豪族史研究領域的史學史特點,而且還盡可能簡明地概括了自己對秦漢豪族社會在空間結構、時代沿革以及精神風貌變遷等三個方面的理解。因為筆者深信,只要能以此「時」、「空」、「精神」為三支點立足的話,遲早可以對本課題做出較為令人滿意的回答。

第二,在「緒編」總論以外的各編,都是圍繞總論的各個不同層面而展開的各論。讀者由目錄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全文在邏輯框架上是力求完整統一的。雖說各論仍是論述,但均屬持之有據而論,斷不敢擅發花哨空論。除個別文章由於寫作年代較遠,有嫌文風不盡統一之外,論述方式基本上是以某一豪族社會階層(如「素封」社會、 「儒宗」階層)之沿革考察為經,而緯之以規律性論述的。既不敢述而不論,也不敢論而無述。

第三,關於取材的特點。正如同秦漢豪族研究是中日兩國學者共同感興趣的課題那樣,關於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不僅綜貫「二戰」前後的兩大時代,而且分散於中日兩種文字的論著之中。萬幸的是,迄今為止筆者對此課題的研究經歷,也正好是半在國內,半在東瀛。這就使筆者既有機會得到中日雙方學者的耳提面命,又有可能較熟練地閱讀兩種語言的資料。當然,正如同行們都清楚的那樣,從事秦漢史研究,最痛苦之事莫過史料的貧乏:論文獻資料遠不及魏晉南北朝,論考古發現難與先秦相提並論。所幸近年來除以往邊境漢簡仍在不斷發掘以外,內地筒的頻頻出土更是秦漢史研究者的一大福音。拙著中利用尹灣漢簡《神烏傅》的一篇稿子,就是參加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簡牘研究班時撰寫的成果。

在拙作即將付梓之時,本打算請中日著名史學家作序,既能推動兩國學術交流,又可坐收增光添彩之名人效應。忽一日聽幫我整理書稿的妻子曉峰慨嘆道:今日出書邀名人作序成風,然名人必忙碌,盛情難卻只好作急就章柳為應酬,幾面時弊。作者、序者、讀者雖對此心知肚明,卻明知故犯,豈不可悲!照此而論,求序竟似敗壞名人名聲!話說得雖有些過,但也不無道理。故而打消前念,自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