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個自殺未遂的青年在一次列車旅途中,停車時下到黑暗隧道中探視,誤殺一名修路工人。一切發生得那樣隱匿和平靜,火車開動后,他自己也無法確認事件的虛實,負罪感的重壓促使他逃離真相,轉向一個偶遇的美麗盲女尋求愛情。

短暫而和諧的同居生活無法抵擋雙重折磨,他再次來到黑暗的隧道中……桑塔格在她的第二部小說中才情遽現,跳躍性詞句和清晰的單線情節勾勒出一個黑色驚悚故事,舞動着卡夫卡式寓言的鋒芒與顛覆力。
 

2002年秋在武漢的一次外國文學學術會上,聽說《世界文學》季着部擬於次年初邀請蘇珊·桑塔格來華。我很是高興,因為我正≡象譯她的這部《死亡之匣》。拿定主意一定要參加那次會議,以著對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可是,到了開會的時候,我卻因他事纏身未能與會。后來聽說桑塔格也因故未能如約出席會議,心中的遺憾感稍稍有所減輕。小說譯完等待出版期間,桑塔格於2004年12月28日去世了。

桑塔格1933年出生於紐約。生父傑克·羅森布拉特在中國天津經銷裘皮,母親隨夫在中國居住。蘇珊和妹妹被留在美國跟祖父母一起生活。5歲那年,母親獨自一人從中國回來了,聲稱父親不久也會回來。幾個月之后,母親對蘇珊說出了真相:父親因患肺結核已經不治身亡。年幼喪父當是蘇珊對死亡及其意義比較關注的一個原因。七年后,母親另嫁內森·桑塔格上尉,蘇珊始隨繼父姓桑塔格。

蘇珊·桑塔格比較聰慧,10歲的時候就對百科全書感興趣,15歲進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學習,一年后,轉學到芝加哥大學。在上大學二年級的時候,蘇珊愛上了比她大二十八歲的社會學老師菲利普·里夫,並與他結婚。婚后,蘇珊隨丈夫到了波士頓,在哈佛大學繼續求學。從1955年到1951年,她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蘇珊與菲利普·里夫的婚姻沒有維持很久,50年代末兩人就離婚了。畢業后,蘇珊·桑塔格在紐約市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教過書,也當過客座撰稿人。從60年代起,蘇珊為《紐約圖書評論》等雜志撰寫文章,成為自由撰稿人。后來,她患上了癌症,因為沒有醫療保險,生活異常艱難,靠着朋友的幫助和堅強的意志,蘇珊一邊頑強與病魔搏斗,一邊筆耕不輟。

蘇珊·桑塔格一般被稱為散文作家和小說家。她的散文也很有名,其中《反對闡釋》(1968)使她在文論領域有了一席之地。作為小說家,蘇珊·桑塔格起步算晚的。30歲才出版第一部小說《恩主》(1963),《死亡之匣》(1969)是她出版的第二部小說。小說出版之際,《波士頓環球報》評論說:「《死亡之匣》是蘇珊·桑塔格寫的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黑色小說,卡夫卡式的寓言給人以強烈的沖擊,令上心神不安。」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效果在《死亡之匣》的末尾得到了典型體現:主人公迪迪在想像中來到了一連串的墓室。墓室里屍體堆積成山——脫水干癟的皮囊,皮肉殘掛的屍骨。

三十五年過去了,在她新作《面對他者的痛苦》(2002)里,蘇珊·桑塔格似乎還在琢磨一個問題:為什麼在《死亡之匣》里要寫那麼多的腐棺僵屍?她似乎想從柏拉圖《共和國》的一段描述中尋找人性方面的答案:萊昂修斯看到幾具被處決罪犯的屍體,既想看又惡心。他用手捂住眼睛。可是想看的欲望太強烈了,於是萊昂修斯快步跑到屍體跟前,高聲叫道:「看吧,遭詛咒的,將這美好的情景看個夠!」據此,蘇珊·桑塔格斷言,人們具有觀看衰老墮落、痛苦扭曲和斷肢殘軀場面的欲望,盡管觀看這種場面的時候,心中不無恐懼和厭惡。

《死亡之匣》所描寫的恐怖場面是恐怖心境向現實的投影,是恐怖現實對灰暗心境的強化。人的心境有陽光燦爛的時候,也有陰雲密布的時候。擁有陽光燦爛心境的前提必定是生活動力充沛,境遇平順;而心境布滿陰雲的原因卻往往是生活的動力匱乏,境遇艱難。生活動力匱乏又有兩種不同性質的原因,或者因為輸送環節受阻,或者因為生產動力的機制老化。前者所導致的陰郁心境是可逆的;而生產動力的機制老化所產生的心境陰影則是難以去除的。《死亡之匣》里寫的心境陰影屬於后者。小說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似乎患有抑郁症的中年人的心境。這個中年人便是迪迪。陰影似乎像棉被一樣把迪迪的心境塞得滿滿的,不僅暗無天日,而且讓人透不過氣來。人到中年,健康程度漸不如前,世態炎涼充分經驗,生活熱情逐步降溫,心境陰霾的時候自然比童年和青年時期要多一些。這不,迪迪感覺「他本已習慣的混濁液體正在一點一點地漏走。日子軟綿綿的,像彼此掛連的纖維,現在變得松散了。水靈靈的豐滿肌體開始脫水,突出的部分變得殘缺不全,人不人,鬼不鬼的。混濁的液體仍在不斷蒸發;相互連結的生命纖維失去滋養。死去了。剩下的只是些武斷的、令人費解的東西。」尤其嚴重的是,迪迪實實在在地感覺到,給他以生活動力的「發電機能量越來越小。或者說他感到發電機出了嚴重故障,變得狂躁起來。噴吐出一股臟兮兮的油,污穢不堪,臭氣熏天。無論是人還是物件,任它是粗陋的還是珍貴的,是丑陋的還是依然算是漂亮的,全被弄得油污不堪。迪迪的天地被污染了,全無用處了,沒法再居住下去了。」

對生活絕望了,迪迪嘗試過自殺。后來在火車上,他遇上盲女赫斯特,兩人墮入情網,引出情愛與尋求拯救的母題。同樣在這次旅行中,火車突然停在隧道里,迪迪下車察看究竟,與孤獨的修路工人發生齟齬,最終以迪迪殺死工人告結束。迪迪返回車廂,赫斯特卻肯定地說他根本就不曾離開過座位。那麼他是否真的殺過人便成了與情愛和尋求拯救母題相互交織的另一個母題。情愛、恐懼、憤怒、懊悔、同情、渴望、迷惘,種種情感波瀾壯闊,形成小說的看點。小說末尾,情感的波瀾在屍體成堆的墓室里平息了下來,變得凝滯、令人窒息。讀者似乎也被帶到了黑暗心境的中心。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