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辯證法講演錄

黑格爾辯證法講演錄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鄧曉芒/著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097220
  • ISBN13:9787301097229
  • 裝訂:296頁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作者2003年給武漢大學本科生所開設的[黑格爾辯證法研究]選修課的錄音記錄稿整理而成,與一般哲學理論著作不同,內容通俗,聯想豐富,保持了講課時的很強的現場感。作者從黑格爾辯證法的兩大構成要素即[努斯精神]和[邏各斯精神]的辯證關系入手,展示了黑格爾辯證法結構,以及它與人的生命哲學和自由精神的關系,充滿作者的人生體驗。能夠像本書一樣將如此深奧的道理講得讓非專業人士都能懂得的書並不多。
鄧曉芒:男,1948年生,湖南長沙人,初中畢業後下放農村10年,當土工和搬運工5年,1979年考取武漢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長期從事西方哲學的研究和教學。現為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已出版著作14部,譯著7部,民表論文200余篇。
 

目錄

序言
緒論 黑格爾哲學與中國傳統思維
第一講 黑格爾辯證法的兩大起源
一、西方理性概念的內涵及文化背景
二、邏各斯精神的發生
三、努斯精神的形成
第二講 黑格爾哲學的開端
一、為什麽要有開端?
二、邏輯學怎樣開端?
三、第一個三段式:有、無、變
四、《精神現象學》的「開端之開端」
第三講 黑格爾辯證法的靈魂——否定
一、否定的含義:從文化背景來看
二、否定與否定之否定
三、否定與目的性
四、否定與主體性
五、否定與自由
六、否定與理性的異化
七、否定作為矛盾
第四講 黑格爾辯證法的形式——反思
一、反思的文化背景
二、反思的結構
三、反思與理性
1.知性
2.消極的理性
3.積極的理性,思辨
四、反思的邏輯功能
1.顛倒
2.必然性
3.綜合
第五講 黑格爾辯證法的邏輯學本體論的統一
一、辯證邏輯與認識論的統一
1.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的關系
2.辯證邏輯與體驗
3.辯證邏輯與認識論的統一
二、辯證認識論與本體論的統一
1.辯證理性
2.理性與實踐
3.辯證認識論與本體論的統一
三、辯證本體論和邏輯學的統一
1.自由和必然
2.現實的與合理的
3.歷史的與邏輯的
參考書目
認識論
 

這本書是我2003年夏季學期為武漢大學本科生開設《黑格爾辯證法研究》的選修課的課堂錄音記錄,整理錄音的有博士生徐良梅、夏宇、蘇德超和碩士生陳進,最後由我自己審定和修改。由於前面兩講錄音不全,所缺部分由我自己事後補上,所以有不少句子是書面語,雖然我盡量使它們不要太書面化,但效果不明顯。不過,總體上看,本書要比我的專著《思辨的張力》通俗易懂多了。這也是這本書之所以還可以出的價值所在。《思辨的張力》出來已有十多年了,其影響至今還是停留在專門的學術圈內,無法擴展到廣大青年學生中。但唯的一例外就是我在課堂上的講授。自從1994年以來,我為本科生開設《黑格爾辯證法》課有四次,即1994、1998、2002、2003年,沒有哪次不要換教室,即最先安排的教室坐不下,只好申請換到更大的教室。最後這次來聽課的有兩百多人,而且從頭至尾濟濟一堂,熱烈非凡。我很難想像在一個黑格爾被當作過時的哲學家而幾乎無人間津的時代,學生們怎麽會有那麽大的興趣來聽這種頗費腦筋、近乎做「苦工」的課程。這次講課從9月1日開始,由於我10月26日要去台灣講學兩個月,於是把課程壓縮在不到兩個月內,每周講兩次,每次3節課。有學生自發地錄了音,我當時並沒太在意。後來我的研究生說他們要整理錄音,我還是沒有放在心上。直到2004年夏天,我收到北京大學出版社楊書瀾先生的約稿函,才想起確實可以弄成一本哲學通俗讀物或本科生教材,這才與研究生們商量具體整理的事宜。幾個研究生積極性很高,不久就完成了全部錄音的整理工作,這是要在這里特別提出感謝的。接下來,我又經過邊錄入電腦邊修改,終於完成了這部書稿。再次閱讀一遍,感到它的優點和特色就在於原汁原味地記錄和保持了我在講課時的那種課堂氣氛(特別是後面三講),這是專門用心撰寫的學術著作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黑格爾哲學、特別是黑格爾辯證法是我長期以來關注和研究的一個學術專題。但正如研究康德沒有止境一樣,研究黑格爾哲學同樣是一個無底洞。在這次整理課堂錄音的過程中,我發現又有不少地方是以前沒有注意到,而現在還可以擴展開來談得更深入些的,還有些地方找到了比以前更好、更准確的表述方式。當然這些都是一些臨時發揮的靈感式的東西,還有待於將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時參考和審定。無論如何,我覺得這種教學和科研相互促進的方式的確能夠給自己的學術生涯帶來極大的收獲。所以多年來我除了研究生的課程以外,一直都堅持每年給本科生上一到兩門課。面對學生,我自己覺得思路特別開闊,也獲得了生的好評。我覺得這是我使我的思想與當前時代保持密切接觸的最佳方式。本來我自己做德國古典哲學的研究就有一個想法,就是把它做成我們當代中國人的學術研究,不是鑽故紙堆,而是要推動一種時代精神,要鼓動一種青春思想,要形成一種新的社會思潮。在當前中國學術界極度浮誇、浮躁的現實環境下,能否倡導一種認真踏實、深沉反思的學風,能否激發青年學子通過自己的嚴肅思考來建構自己的新型的世界觀,以適應我們這個與傳統完全不同的改革中的社會,這是我所關注的一個中心問題。德國古典哲學就有這樣一種作用,它不僅僅在19世紀的那個年代,而且直到今天,都還是西方思想界舉足輕重的重頭戲,在大學課堂里是每學期都要上演的。反觀國內,如今能夠系統開設德國古典哲學的專題課程的大學已經不多了,近二十年來人們認為古典的學問不能解決當代問題的急需,於是紛紛轉而追趕西方最新的時髦。然而我卻多年來一直把德國古典哲學看做中國在一個長時期內所擺脫不了的啟蒙課題,並抱著這樣的期望在這個冷清的領域里做著自己的思想實驗。事實證明,我的理解是有根據的。當我在課堂上面對學生那一雙雙充滿渴望的眼楮和生動的表情時,我常常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就是覺得一百多年前那些摧枯拉朽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在發揮它的威力,它使中國當代大學生那早熟而世故的心靈煥發了青春,使那些到處彌漫的頹廢情緒開始消散,使萎靡不振的精神獲得了新的勇氣和力量。哲學無東西,無國界,我的這一信念在課堂上再一次得到了驗證。盡管我講的是外國的東西,而且是外國古典的東西,但卻與我們當代的現實如此合拍,與大學生們的思想狀況如此共鳴,這的確令人振奮,也令人驚奇。人們通常把黑格爾稱之為「老黑格爾」,我卻因為講授黑格爾而感覺自己進發出年輕的激情和鋒芒,能夠和青年人同呼吸、共命運。
本書的讀者也許會發現,我的黑格爾研究嚴格說來並不純粹是黑格爾研究,而是借黑格爾哲學來做中國思想的研究。我在課堂上做了大量的中西哲學的比較,一方面是為了我們中國的大學生更好地把握黑格爾思想的真實內涵,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激發起青年人對自己所受到的傳統文化影響抱一種自覺批判的態度。很難說這兩方面哪一方面更重要,它們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前不久一位博士後驚訝地對我說:「我發現鄧老師其實是研究中國哲學的!」我聽了以後很高興。這正是我的初衷。我所有的哲學研究,康德也好,黑格爾也好,馬克思也好,胡塞爾也好,都是中國哲學。人們也許還會發現,我所做的也不止是西方古典哲學,而且是中國當代哲學。我從德國古典哲學家們那里所吸收的哲學思想,都是與當代中國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所以我在課堂上,時常舉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一個思想,有時沒有舉例子,只是一個用語,一個當前的流行語,就能使學生會心一笑。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哲學思想本身的魅力,西方哲人們所思考的問題,在中國傳統哲學中很多都從來沒有涉及過,在以往的介紹中也往往被忽略了,而在我們的時代,正是應當涉及這些問題的時候。所以我講的內容對學生們總是有一種新鮮感,能夠讓他們有一種思想視野的擴展和思維層次的深化。當然,這是對那些愛學習並且愛好哲學的學生而言。現在,青年人「愛好哲學」被視為一種罕見的事情,這是很不正常的。哲學就應該是青年人的興趣,青年人怎麽會不喜歡哲學呢?除非是那種偽哲學,那種不是激發人的思想、而是限制人的思想的「哲學」。真正的哲學,每個青年人都天然地會感興趣。我希望通過我在課堂上和書本中的努力,改變一點目前國人對哲學的偏見,使哲學成為當代中國年輕一代所熱烈關注的一門「顯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