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來太湖南岸鄉村的經濟與社會變遷:以吳江縣為中心

明代以來太湖南岸鄉村的經濟與社會變遷:以吳江縣為中心
定價:138
NT $ 120
  • 作者:洪璞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05-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45154
  • ISBN13:9787101045154
  • 裝訂:302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打破以往慣例,以地理環境為出發點,選取太湖南岸跨越了兩省三府的九個縣作為研究重點,系統考察自明代以來這一區域在經濟與社會方面的變遷,為江南經濟史研究中又一注重細微考察的著作。

本書的各章,都可以獨立成篇,其實是一個個專題研究。現在全書雙經過精心修改潤飾,以完整的形式向人們呈現吳江縣及其周邊地區鄉村社會與經濟的實態,不僅對於專業人士具有參價值,而且對於當地的實際工作者在處理「三農」問題時,也可提供一個具有歷史深邃感的借鑒。
 

目錄

序言
導論
一、研究基礎
二、理論依據
三、主旨與結構
第一編 農業結構的轉變
第一章 明代以來江南受精的生態適應性——以吳江縣為中心
一、江南著名的米、絲、綢三市
二、農業生產的種類與地域分布特征
三、氣溫變遷的影響
四、土壤變遷的影響
五、生物環境的影響
第二章 廄肥:明清江南農業經濟的核心
一、肥事——農業生產的重心
二、廄肥與漚肥——主要的制肥技術
三、墊底與接力——基肥與追肥的配合
四、深耕與耙糊——施肥與耕作的結合
五、施肥量:取走等於歸還
第三章 糧桑並重還是蠶桑獨重?——兼論蠶桑並非利厚
一、糧食價格的災祥性波動
二、桑葉的產量與市價的波動
三、葉市與絲市的風險
四、蠶桑並非利厚——一個被忽略的事實
第四章 生存第一:農民的經濟倫理——再論桑糧並重
一、「戶耕十畝」依據之一:農戶家庭口糧消耗的數量分析
二、「戶耕十畝」依據之二:農戶生產資料投入的經濟分析
三、植桑:農戶富余生產能力的最佳出路
第二編 經濟結構的轉變
第五章 區域經濟體系形成中行業區位格局的整合
一、生產區位因素法
二、明代區域絲織生產中心:菱湖一雙林一線的區位因素
三、清代區域生絲生產中心:南潯一震澤一線的區位因素
四、清代區域絲綢生產中心:盛澤的區位因素
五、雙楊會——區域經濟體系的形成在傳統廟會上的反映
第六章 綢領的職能及其演變——以盛澤鎮為中心
……
第三編 鄉村社會的變遷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江南社會與經濟的高水平發展,集中地凸現出近世中國傳統社會變革的各個側面,在明清時代表現得尤為淋漓盡致,自然引起學者們樂此不疲的研究興趣。幾十年來,前賢與新進發掘史料、拓展視野,可謂碩果累累,真知灼見迭出。人們公認,這一領域的研究水准已達到相當高的層次,不免使后繼者望而卻步,紛紛把探討的目光轉移到其他地區

近年,美國歷史學家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與黃宗智的學術爭鳴,再一次把人們的關注目光聚集於江南這個熱點,恍然若有所思:江南社會與經濟的研究似乎有重新盤點的必要。

2000年,彭慕蘭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引起學術界的轟動。學者們圍繞此書和相關的中國史、世界史問題進行重新解讀,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彭慕蘭教授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同事黃宗智教授,在中國的《歷史研究》2002年第2期發表長篇論文《發展還是內卷?十八世紀英國與中國——評彭慕蘭〈大分岔: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以及彭慕蘭在《歷史研究》2003年第4期發表的反駁論文《世界經濟史中的近世江南:比較與綜合觀察》,把學術爭鳴引到了中國。爭論的焦點之一,就是對於近世江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狀況的估價問題。看來這個學術成果積累極為豐富的領域,依然有許多有待破解的謎團、有待解析的問題。彭慕蘭極富創意地把江南與英格蘭加以比較,認為兩者之間不但有可比性,而且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在工業革命發生之前,中國的江南並不比歐洲落后。或許這一論斷有待於進一步的論證,但是這個問題提出的本身就足夠振聾發聵了。

要解決這一問題,固然需要尋找新的理論與方法,更需要對江南地區作細致的個案分析,只有對江南地區的每個縣乃至每個鎮都有了深切的了解以后,那麼彭慕蘭所提出的「世界經濟史中的近世江南」的問題的一半,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這種背景下,洪璞對於以吳江縣為中心的太湖南岸鄉村經濟與社會變遷的研究,就顯得有了特別的意義。

如果說江南的鄉村是全國的翹楚,那麼以吳江縣為中心的太湖南岸的鄉村則是翹楚中的翹楚。這一人傑地靈之區,不僅農工商各業高度發達,極具研究價值;而經濟發達帶來的文化昌明,歷史資料極其豐富多彩,為開拓型研究提供了施展的可能。

作者本人受過文理兼容的多學科訓練,大學學的是理科,有較好的數理基礎;碩士、博士階段經受了嚴格的歷史學訓練。這使得她在研究本課題時,有可能學習並運用微觀經濟學、農業地理學、統計學、社會學的方法,融會貫通地駕馭、解讀豐富的資料,提出新的解讀思路,因此新見迭出。諸如:「蠶桑並非利厚」,「農民的經濟倫理——『生存第一』」;又如:用「生產區位因素法」分析本地區絲綢業的持續繁榮的原因,用「降低交易成本」來解釋「綢領頭」存在的合理性等。其中多有發前人所未發的創新之處,令人耳目一新。看得出來,作者力圖拓展江南研究的新領域,關注前人較為忽視的方面,在關於本地區鄉村社會的變遷中,注意到家族人口的分析,外來移民(客籍戶)所形成的土客關系等,都開拓了江南研究的新途徑。尤為難能可貴的是,本文采用文獻研究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法,作者親自踏勘太湖南岸鄉鎮,她先后四下吳江縣,足跡遍及松陵鎮(即吳江縣城)、同里鎮、黎里鎮、平望鎮、震澤鎮、盛澤鎮,還到過周邊的西塘鎮、烏青鎮、南潯鎮、月庄鎮,在親身領略人文地理環境的同時,走訪當地的圖書館、檔案館、文史館,訪問當地的地方史志工作者。這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精神,使她眼界大開,廣泛收集鄉土資料(包括檔案、內部資料、口碑資料等),不但強化了解讀文獻的能力,而且有了直觀認知的底線保障,使論述更加真切、准確,且更具深度、廣度。書中的一些圖表、統計,不僅數據充分,而且運用到位,令人信服,並非節外生枝的生搬硬套。

本書的各章,都可以獨立成篇,其實是一個個專題研究。現在全書又經過精心修改潤飾,以完整的形式向人們呈現吳江縣及其周邊地區鄉村社會與經濟的實態,不僅對於專業人士具有參考價值,而且對於當地的實際工作者在處理「三農」問題時,也可提供一個具有歷史深邃感的借鑒。

洪璞勤奮治學多年,一直抱着學問至上的信念。如今,精心結撰的大作即將問世,可以成為一個學術標志。我衷心地祝願她今后在大學的講台上,更好地施展才能,成為學生津津樂道的好老師。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