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紀事本末

世界五千年紀事本末
定價:1080
NT $ 940
  • 作者:齊世榮/主/編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3401X
  • ISBN13:9787010034010
  • 裝訂:1132頁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時間順序,列條1100余件敘述世界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始自人類的起源,止於20世紀末。
本書是采取傳統的紀事本末體形式,立條列述世界歷史上重大且對后世有影響的事件的一部工具書。全書分為「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當代史」四大部分,以時間為序,選擇起自遠古時代、迄止20世紀90年代的歷史事件1000余件,體例之新,字數之多,為我國世界歷史辭典所僅有。本書選目精當,編排得體,內容豐富,史料翔實,對每個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都作了詳細、具體的敘述,且富有一定的情節性。注意廣泛吸收近年來史學研究的新成果,增添了一些新內容,並溶入編者本人的研究心得,集知識性、科學性、學術性、可讀性於一身。
 

目錄

古代史部分
人類的起源
原始宗教觀念的出現
母系氏族公社的產生
父系氏族公社的產生
三次社會大分工
文字的萌芽
國家的產生
埃及的統一
史詩《吉爾伽美什》的編成
蘇美爾城市國家的建立
埃及金字塔的建造
烏魯卡其那改革
哈拉伯文化
克里特文明的興起
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
邁錫尼文明的興起
卡疊什之戰
瑪雅文化的興起
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改革
亞述帝國的建立及其擴張
人類移民美洲
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創造
特洛伊戰爭
荷馬史詩的編定
婆羅門教的形成
印度種姓制度的出現
迦太基的興起
雅典城邦的建立
斯巴達城邦的建立
奧林匹克競技會的舉行
美塞尼亞戰爭
希臘的海外殖民活動
梭倫改革
庇西特拉圖的僭說政治
塞維·圖里阿改革
克里斯梯尼改革
印度列國爭雄與摩揭陀的興起
佛教的產生
佛教的四次結集
大流士一世改革
羅馬共和時期平民對貴族的斗爭
希波戰爭
提洛同盟的建立與演變
羅馬征服意大利
伯里克利時代與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
伯羅奔尼撒戰爭
猶太教的形成
馬斯頓王國的崛起
亞歷大里亞文化的興盛
……
近代史部分
現代史部分
當代史部分
附錄 歷史事件索引
 

我國的世界史學科,建立較晚,嚴格說來是在1949年以后。這麼重要的一個學科到如此晚的時間才出現,根本原因是中國在近代大大落后了。一個國家在它強盛和發展的時期,總能關注它以外的世界,並具有一種勇於吸收異域文化的雄偉氣魄和開闊胸懷。及至式微時,便閉關自守,害怕與外界接觸,因而對世界形勢和外國事務茫無所知。已故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回憶他幼年時讀過《瀛寰志略》和《海國圖志》這兩部書,但因「該兩書中均無德意志之名,所以竟不知德國之所在,由今思之,真覺得可笑了。」他還回憶說:「這時候的人,見聞是很窒塞的。還記得甲午戰時,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日本在哪里,只約略知道在東方罷了。」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的世界史學科逐步建立起來。這是因為我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屹立於亞洲的東方大國,在世界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國不能再像舊中國的統治者那樣只把眼睛盯住歐美列強,作它們的尾巴,而必須放眼世界,既要了解它的現狀,也要了解它的歷史。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開放成為國家的一項基本政策。鄧小平說:「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現在任何國家要發達起來,閉關自守都不可能。我們吃過這個苦頭,我們的老祖宗吃過這個苦頭。」江澤民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的《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這篇講話中,着重講了學習中外歷史的問題。他說:「希望我們的各級領導干部,認真地讀一點歷史,首先要了解中國的歷史。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為了適應擴大國際交往的需要,更好地學習借鑒世界各國的長處,還要了解世界的歷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胡錦濤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要求領導干部在新形勢下更加重視學習歷史知識,「不僅要學習中國歷史,還要學習世界歷史;不僅要有深遠的歷史眼光,而且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總之,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我國人民迫切需要豐富自己的世界歷史知識。
為此,我們編寫了這部《世界五千年紀事本末》,以期能對普及世界歷史知識起到一定的作用。「紀事本末」是我國有悠久傳統的一種史書體裁,創始於南宋袁樞(1131—1205年)所著的《通鑒紀事本末》,這種體裁以記事為主,把歷史上的大事詳其首尾,予以表述,其優點是「文省於紀傳,事豁於編年」。本書的開篇盡管上溯至人類的起源,但有比較可靠紀年的則為「埃及的統一」(約當公元前3000年)等事件,從那時起迄今大約是5000年,故以《世界五千年紀事本末》為名。如此命名,也是為了配合本書的姊妹篇:《中華五千年紀事本末》(已於1996年出版)。
本書按照時間順序,列條1100余件敘述世界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始自人類的起源,止於20世紀末。本着「略古詳今」的原則,古代史和近代史約占400余件,現代史和當代史約占700余件,這樣可以使讀者對人類歷史上變化最大、最快、最劇烈的20世紀有更詳細的了解。「略古」絕不意味着輕視古代,而是在歷經久遠之后,以史家的眼光,選擇具有重要影響的主要事實,以求體現歷史發展的趨勢。猶如一幅《萬里長江圖》,並不需要萬里之長卷,只需畫師筆下的山重水覆,雲遮霧罩,便可令人領略到大江東去的意境。我們畢竟是生活在20世紀的人,對本世紀的認識理應超過以往各個世紀。如果顛倒過來,越是遠古的事情,我們了解得越多,那麼歷史的重擔就要把我們壓垮了,我們對現實的認識反而會模糊不清了。
本書的古代史部分包括自遠古有人類以來直至1500年左右的歷史。從社會形態看,古代史包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歷史。由於嚴格意義的世界歷史在古代尚未形成lu,各個地區、國家和民族之間的聯系還相當松散,各有不同的發展水平,故就世界范圍而言不應再找出一個年代的斷限,以區別古代和中世紀。近代史包括自1500年左右至19世紀末的歷史。世界近代史主要是一部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向全世界擴張並由之在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和反響的歷史,而導致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等,都發生在1500年左右,故以1500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是比較合理的。馬克思說:「資本主義時代是從十六世紀才開始的。」
世界現代史包括自20世紀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歷史。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為重新瓜分殖民地、勢力范圍和爭奪世界霸權而展開激烈的斗爭,最后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大戰的過程中,俄國無產階級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由於帝國主義力量在戰爭中的削弱,由於十月革命的影響,戰后出現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空前高漲。大戰也使國際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19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列強支配世界的局面告終。美、日兩個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崛起於北美和東亞。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地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帝國廢墟上興起。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和歷史劇變都發生在本世紀初期,故把20世紀初作為世界現代史的開端,是比較合適的。從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從全球范圍看,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緩慢(個別國家如蘇聯除外)、充滿暴力(革命的和反革命的)的階段。世界工業的年增長度,1900—1913年為4.2%,1913—1929年降為2.7%,1929—1938年再降為2.0%。1929—1933年還爆發了世界經濟危機,其波及范圍之廣,破壞程度之大,前所未有,至今無繼。在政治方面,暴力與戰爭是這一階段的重要內容。繼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之后,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多次向資本主義世界發動沖擊,但后來都被鎮壓下去。在一些帝國主義國家中,還建立了法西斯專政,對內殘酷鎮壓勞動人民,對外發動侵略戰爭。 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為重新瓜分殖民地、勢力范圍和爭奪世界霸權,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世界當代史包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至20世紀末的歷史。從全球范圍看,這是世界經濟發展迅速、相對和平的階段。1953—1973年20年間,世界工業總產量相當於1800年以來半個世紀的工業產量的總和。造成這一階段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 由於經濟的繁榮發展,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比前一階段鞏固,沒有受到大的革命沖擊。各種類型和性質的戰爭盡管仍不斷發生,但自1945年到現在已經半個世紀尚未爆發新的世界大戰,而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僅僅相隔了20年。
我們盡可能從經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選取歷史事件,敘述力求准確、具體,觀點寓於敘事之中,而不做空論,但限於水平,所定的標准未必能夠達到,還請讀者多多提出批評,以便在適當的時候予以修訂。
人民出版社的領導對本書的出版給予了積極支持,責任編輯魯靜同志對本書的審讀付出了辛苦的勞動,我們在此謹向他們表示謝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