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那”的指示功能研究

“這”、“那”的指示功能研究
定價:90
NT $ 78
  • 作者:王道英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689486
  • ISBN13:9787806689486
  • 裝訂:平裝 / 18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指示是人類語言的普遍現象。漢語中最常見、最典型、最復雜的指示詞語是“這”和“那”類指代詞。在以往的語用學研究中,篇章指示被認為是不典型的“指示”。但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篇章指示有著特殊重要性。本文運用“指示”理論和“(彳金亍)接”理論重新對漢語“這”與“那”類指代詞進行分類。同時以大量真實文本為語料,詳細探討“這”、“那”指代詞在情景語境中的手勢和非手勢指示、上下文語境中回指、預指等現象的規律或傾向性規律。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緒論。本章簡要介紹了語言中的指示現象,以往的研究及研究現代漢語篇章中“這”、“那”類指示的必要性,本研究的目的。同時指出本文立論依據和具體研究方法。

第二章︰指示類型。本章以西方“指示”理論和“(彳金亍)接”理論為基礎,重新對現代漢語“這”、“那”類指代詞在篇章中的指示進行分類。

第三章︰直接指示。本章研究“這”與“那”在非語言環境中的手勢用法和非手勢用法。語料分析表明,“這”與“那”在語篇中直接指示的出現頻率並不高,我們主要借鑒語用學指示研究中手勢用法、象征用法理論,分析現代漢語中“這”與“那”類指代規律。

第四章︰回指(一)——顯性回指。本章主要研究先行詞在前,回指項在後,先行詞和回指項共指的顯性回指。我們以被替代成分(先行詞)的句法功能為著眼點,詳細討論“這”與“那”類段內回指中名詞性、動詞性、小句性回指,以及跨段回指的指代規律。

第五章︰回指(二)——隱性回指。本章主要研究先行詞在前,回指項在後,先行詞和回指項之間非共指的隱性回指。根據回指項和先行詞之間的隱性關系,本章主要討論“這”與“那”類指示中部分—整體型、聯想型、總括型等隱性回指指代規律。

第六章︰預指。本章主要研究先行詞(被指代項)在後,回指項(指代項)在前的“這”與“那”類指代詞的預指規律。語料頻率統計顯示,預指在漢語中的出現頻率相當低,本章簡要討論了“這”與“那”類在篇章中的用法。

第七章︰結論與啟示。通過對書面語語料中“這”與“那”類指示在語言環境、非語言環境中的考察,總結本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目錄


內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的對象
1.1.1 語言中的指示現象
1.1.2 漢語中的指示詞語
1.2 以往的研究
1.2.1 西方學者對指示的研究
1.2.2 漢語界學者對指示的研究
1.2.3 小結
1.3 研究的思路
1.3.1 研究的角度
1.3.2 研究的特點
1.3.3 研究的具體方法
第二章 “這”、“那”指示類型
2.1 以往的分類
2.1.1 指示詞語的傳統分類
2.1.2 菲爾墨對指示用法的分類
2.1.3 列文森的非回指用法和回指用法
2.1.4 夸克等顯性回指和隱性回指的分類
2.1.5 Buhler區分的回指和預指
2.1.6 陳平的分類
2.2 本文的分類
2.2.1 分類的必要性
2.2.2 指示的類型系統
第三章 直接
3.3 手勢直接指示
3.1.1 指物手勢型直接指示
3.1.2 指人手勢型直接指示
3.1.3 指地點手勢型直接指示
3.1.4 指動作手勢型直接指示
3.2 非手勢型直接指示
3.2.1 時間指示
3.2.2 地點指示
3.3 小結
第四章 回指(一)——顯性回指
4.1 名詞性回指
4.1.1 有指稱距離的名詞性回指
4.1.2 指稱距離為零的名詞性回指
4.1.3 含蓄性語言的回指(epithet)
4.2 動詞性回指
4.2.1 有一定指稱距離的動詞性回指
4.2.2 指稱距離為零的動詞性回指
4.3 小句性回指
4.3.1 回指項作主語的小句回指
4.3.2 回指項作賓語的小句回指
4.3.3 回指項作其他成分的小句回指
4.4 跨段回指
4.5 小結
第五章 回指(二)——隱性回指
5.1 單個先行詞的隱性回指
5.1.1 包括型隱性回指
5.1.2 聯想型隱性回指
5.1.3 總括型隱性回指
5.2 多項先行詞的隱性回指
5.3 小結
第六章 預指
第七章 結論與啟示
參考文獻
附錄1:語料字數和“這”、“那”出現頻率統計
附錄2:“這”、“那”指示類型的語料標記集
附錄3:“這”、“那”指示類型分布
 



這本書原來是作者王道英的博士學位論文,談的是漢語語用分析中的一個重要的議題:指示。

指示,歷來是學術研究的一個熱點。

哲學家、邏輯學家的研究興趣在于透過“指示”來探討“詞語指示的究竟是什麼”。“The morning star is the eveningstar”(啟明星就是長庚星),我們早晨看到的啟明星和晚上看到的長庚星,從客觀事物的角度來說是同一個實體——太陽系的行星金星;可是從語詞的形式和語詞的意義的角度來說,它們又明明是兩個不同的語詞。可見語詞不是直接反映客觀事物的,而是反映概念的。換句話說,語言是思維的直接體現。我們可以說“啟明星就是長庚星”,這是就語詞所指示的客觀事實的同一性來說的;我們也可以說“‘啟明星’不是‘長庚星’”,這是就語詞的同一性來說的。因此,我們對語詞應該進行“語言形式”、“語言意義”、“語言反映的內容”三個方面的分析,簡稱“語形、語義、語用”三個平面的分析。這已經成為哲學家、邏輯學家、符號學家、語言學家的共識。

語言學家研究“指示”的興趣在于探討詞語是怎樣來實現指示功能的。具體的研究往往是從表達指示的形式——指示詞語入手的,指示詞是實現指示功能的顯性標記,由此又進而探索其他表達指示的手段,即隱性標記的研究。語言學中涉及指示的形式和意義的研究是多方面的。

英語用冠詞指示名詞語的有定性,the表定指,a表不定指。司是英語名詞並不是每個都帶上冠詞的,例如專有名詞不能加冠詞,復數名詞一般也不加冠詞,加上了就有特殊的意義,等等。情況復雜,就有了研究的必要、研究的興趣。現代英語的指示問題研究是一個熱點,產生了不少博士論文。

現代漢語也有名詞語的有定性問題。“這”“那”是有定的顯性標記,“一個”“幾個”是無定的顯性標記。沒有顯性標記的名詞語的有定性跟與核心動詞的相對位置有關:“有一種強烈的趨勢,主語所指的事物是有定的,賓語所指的事物是無定的。”“跟有定無定相連系的,與其說是主語或謂語的功能,無寧說是在句子里的較前或較後的位置。”(趙元任1968)現代漢語普通話用“這”表“遠指”,“那”表“近指”,在方言里,還有表“中指”的。(呂叔湘1990)漢語的指示問題研究也是一個熱點,呂叔湘先生認為“跟古代漢語比較,近代漢語里的指代詞(按,呂先生所說的近代漢語,包括我們平常說的現代漢語這一段)更加豐富些,也更加精密些,是語法中很值得研究的一個部分。”(呂叔湘1988)呂先生本人就寫過好多篇關于漢語指示問題的學術論文,還出了專著《近代漢語指代詞》。



要對一個中外許多學者都十分關注的課題做進一步的研究,就要尋找一個有利于學術創新的合適的角度。本書作者閱讀了林林總總的中外文獻,經過了反復比較和思考,決定從篇章分析的角度入手來全面細致地考察現代漢語指示詞“這”“那”的語用功能。這是一個新的視角,很有探索的價值。

要做進一步的研究,必須有理論和方法上的思考。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國外語言學、尤其是語用分析理論有很好的理解,並善于做簡明扼要的闡述;我們也可以看到作者對國內研究成果有很到位的綜合性吸收。本書提出的漢語“指示”類型系統框架顯示了作者相當扎實的理論功底,本書在各個專題的論述中展示了進行準確精細的語言分析的能力。

要做進一步的研究,必須做好語料準備。這個項目的研究在語料的搜集、處理和分析上功夫做得相當扎實,在研究方法上頗有一些創新的嘗試。作者先作了一個百萬字的基礎語料庫,在入庫語料的作者、語體、題材、文體、長度等等方面都有細致的考慮,兼顧了均衡性和專用(語篇分析)性。然後從基礎語料庫中搜索出一套研究語料,做了專門的語篇分析的標記。要知道,這項工作,並無前例可循,作者也走過一些彎路,有過失敗,但她認定這樣做是有實用意義的,鍥而不舍地試驗、改進,終于,在這本書的研究中派上了用場。這種扎扎實實做學問的精神,值得提倡。



本書的作者是英語專業的副教授,在從事英語教學的同時,對語言學、尤其是語用學有很強烈的學術興趣,讀了不少有關的論著,結合英語教學的實踐經驗,做了一些有關英語語用享理論的研究。她的研究在學術會議上發表時,屢屢得到資深專家的贊許和指點。隨著學力的增長和研究的深入,道英萌生了進一步深造的意願,于是,毅然負笈東行,到上海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作為導師,我對她幾近中年、別夫離子、一心向學的決心非常贊賞,對她的學術成長特別關心。幾年里,她系統地學習和鑽研漢語語法學的理論和方法,圍繞著自己的課題。重點加強漢語語用分析的研究,終于有了這篇得到諸多專家好評的博士學位論文。我頗以她的成功而高興。

呂叔湘先生在中國語言學會成立大會上呼吁:“如果從中國傳統語言學入手的人能在吸收兩方語言學方面下點功夫,如果從西方語言學入手的人能在結合中國語言實際上下點功夫就好了。”(呂叔湘1981)王道英的學術行為實踐了呂先生的培養新一代學人的主張。她的成功已經成為我們上海師範大學培養漢語語言學博士的一種模式,在她以後我們又陸續招收了一些以英語語言學為基礎的博士生,他們跟以漢語語言學為基礎的同學同道共同切磋,取長補短,互相啟發,相得益彰。近來,我們又開始有意識地招收一些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根底的漢語語言學博士生,為漢語語言學和漢語應用語言學的學習和研究,再添入一些新的活力。在這些嘗試和努力中,王道英研究制作這篇博士論文的經驗有篳路藍縷之功。今天,這篇論文得以付梓,可以讓更多的專家來評說、指點,對作者來說,是一件大幸事,對我們這個培養單位來說,也是一件大幸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