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論

易象論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侯敏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01791
  • ISBN13:9787301101797
  • 裝訂:228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易》為五經之首,在相當長的一段發展時期內,它或者被當作占筮之書,或者被當作古奧的哲學著作。

文學地、藝術地對待《周易》,則是《周易》研究的一個新起點。

《易象論》從《周易》的文本入手,分析從八卦到六十四卦的象征蘊涵,沿着觀物取象的思想脈絡,通過探討立象盡意的表現形式,從思想分析范疇 過渡到文學藝術領域,把《易》之象與《詩》之興聯系起來,探尋古典意象思維的形成過程,在思想與文學的交叉地帶呈現了一種別樣的景觀。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象以盡意——無往而不適的易象
第一節 立象盡意:《周易》的表意特征
第二節 觀物取象:《周易》的取象方式
第三節 簡易、變易、不易:易象特征
第二章 言以明象——言象互動的易象體系
第一節 卦名與卦象
第二節 卦爻辭與卦爻象
第三節 《象傳》與卦爻象
第三章 言不盡意——立象盡意的哲學依據
第一節 言、象與意
第二節 《周易》的意象思維
第三節 言意之辯——「立象盡意」的哲學依據
第四節 《周易》及其象征
第四章 興象——《易》之象與《詩》之興的比較
第一節 興與象的具象系統
第二節 興與象的象征意蘊
第三節 《易》之象《詩》之興之相異
第五章 道與器——易象的文化闡釋
第一節 形而上者謂之道:觀象知理
第二節 形而下者謂之器——制器尚象
結語
后記
 

顧炎武講過「人之患,好為人序」,已經下過多次決心不再為人寫序,可是當侯敏同學找到我時,還是難以推辭。侯敏是我的第一個碩士生,后來又隨我讀了博士,而這本頗有建樹的《易象論》又是她的第一本學術著作,心里為她高興,故略陳數語,置諸簡端。

春秋時把《周易》也稱為《易象》。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40年(魯昭公二年)晉國重臣韓宣子到魯國訪問,政治上並不強大而文化上頗為自信的魯國向其展示了豐富的文獻典藏,這其中就有《易象》與魯之《春秋》。觀看了《易象》與魯之《春秋》的韓宣子,由衷感嘆:「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矣。」

把《周易》稱為《易象》,恰恰說明了「象」在《周易》中的重要地位。《系辭》謂:「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上古人類在觀察世界思索世界的時候,不是求諸邏輯,而是借助形象,以「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的方式,構建了豐富而復雜的思想體系。「《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系辭下》),「象」是具體的象征的,抽象的哲學闡釋正是從具體的藝術象征形式的表現開始的。古代先哲們仰望天空,遠眺大地,觀四時流轉,察宇宙變化,以詩意的目光打量世界,進而上升為哲學的表達,由此形成了中國古典哲學「詩性智慧」的品格。

詩性智慧的特點,使中國文化的發生呈現出哲學與藝術同源的輝煌景觀,哲學之思與文學之詩都從生動而具體的現實世界里尋求象征的語言形式。雖然思詩殊途,而其本源卻是一致的,所以章學誠在《文史通義·易教》里說:「《易》之象也,《詩》之興也,變化不可方物也」,「《易》雖包六藝,與詩之比興,尤為表里」。意象不僅是傳統思想的象征形式,也是古典詩學的表現方法,因此在理解《周易》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理解具有豐富思想蘊涵的「天下之賾」,更應該注意分析富有生動藝術意味的「形容」與「物宜」。

作者正是循着如此思路沿波討源,從《周易》的文本入手,分析從八卦到六十四卦的象征蘊涵,沿着「觀物取象」的思想脈絡,通過探討「立象盡意」的表現形式,尋找古典意象思維的形成過程。整個敘述娓娓道來,層層展開,漸次深入,仿佛為一條思想的大河找到了活潑潑的源頭活水。而佇立源頭,作者忽又筆墨盪開,順流而下,從思想分析過渡到文學藝術的探討,把《易》之「象」與《詩》之「興」聯系起來,描述出思想與文學的兩江合流處的浩浩盪盪的雄偉壯闊的景觀。讀《易象論》一方面覺得引用材料的豐富和思想脈絡的清晰,另一方面由於作者行文簡潔,富有書卷氣,雖然《周易》本身是古奧的哲學著作,而讀她的論述卻顯得興味盎然。

侯敏外表纖弱,但內心卻堅強而有毅力,憑借刻苦,憑借努力,在教學與學術研究上都取得了許多成績。前些時學校組織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她得了一等獎,說實話,那是出乎我意料的。總覺得她還是一個學生,其實,時光匆匆,她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師,歷經鍛煉,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都已經成熟起來了。從她最初來哈爾濱讀研究生到現在,倏忽之間,也已經十多年了。都說科學的道路是崎嶇的,我還是祝願她未來的學術和生活道路會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平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