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趣談

古文字趣談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陳煒湛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541509
  • ISBN13:9787532541508
  • 裝訂:平裝 / 41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研究古文字,特別是研究甲骨文,一向被人視為高深艱難的學問,猶如”陽春白雪“,知音少而和者寡。又由于多年來忽視普及工作,缺乏普及性的著作,能看懂有關甲骨文(及其他古文字)方面的論著的讀者也就不多,它的”群眾基礎“遠不如文學等學科的廣博深厚,所以,日後如何做好甲骨文(及其他古文字)的普及性工作,把研究成果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紹給廣大人民群眾,從根本上培植基礎,肥沃土壤,確實是頗關重要的問題。

卷內計收長短不一之文凡九十有二,其寫作時間前後逾二十年。各文執筆之時,全憑興趣,故各自獨立,彼此實無內在聯系,更無系統可言。此次修訂,主要是文字上的校訂潤色,並改正若干原文中的錯誤。既然是合三書為一集,為便觀覽且收同類相聚之效,乃將原有篇目次序打亂,略依所“談”內容,重予類次。大體上是先之以日月山川草木,次之以鳥獸蟲魚,又次之以雜物奇怪,再次之以世間人事,復以稍具綜合性之婁文殿後。
 

目錄

前言
序言
日出——旦
落日——莫
月兒彎彎照九州——月和夕
日月爭輝——明
“西樓望月”及其他
雨悅
過河與登山——涉、陟、降
撐船——蕩(蕩、(湯皿))
火常在,“光”永存
林中之火——焚
馴象——為(為)
形神兼備之“虎”
逐鹿考源
禽獸小考
漫談“家”
犬與人的關系及其在語言文字上的反映
捕鳥和羅網
可怕的“它”
“萬(萬)”是蠍子的象形
“皿蟲為蠱”說
捕魚雜談——說“漁”
說“寶”
不能吃的豆
鼎說
舉鼎——說“具”
玩弄解
青竹奇功-冊、典
“筆”談
刪削
爨說
樽中酒不空——說福和富
漫說雙輪“車(車)”
說東道西
樂(樂)從何來
前字的變遷
想當“初”
大路朝天,各走一邊——行
公私分明
“戰”爭“漫議”
“止戈為武”說
敗北與南北
砍頭——伐
梟首——縣(懸)
要斬與要領
不順的由來——(ni)和逆
斷足
……
附錄
《漢字古今談》序
《漢字古今談》後記
 

記得十多年前,在廣西河池地區做跑腿工作的時候,茶余飯後,總喜歡和朋友們聊聊天,談談山海經。有時也不免談到古代那些鼓晴暴眼的文字,談到烏龜殼,青銅器,朋友們感到很新奇。為了想進一步了解這些東西,有些朋友總要問一句:“有什麼合適的書可以看看嗎?”這可使我為難了。關于古文字的書倒是很多,但,不是太貴,買不起;便是太深,看不懂。哪些是“合適的”呢?何況我當時的朋友也頗“雜”:論文化程度,大中小學的都有;論職務,有負有一定責任的領導干部,也有社隊的基層干部。那時想來想去,適合他們看的關于古文字學的書委實舉不出,只好老實答以“現在還沒有”或“記不起來”。這樣的回答當然使朋友失望,自己也感到慚愧、內疚:為什麼不能寫一本“合適的”書給朋友們看看,讓廣大讀者都知道一些祖國的這些珍貴遺產呢?

這問題在我腦海里盤旋了好多年。每想到它,就像負了債,總感到對不起那些在大山區里工作的朋友們。後來在一本油印的雜志上看到董作賓先生的兩篇遺稿,一篇題為《皇帝可以沒有頭的嗎?》,另一篇題為《被遺棄了的嬰孩》。講的都是古文字,但寫得生動活潑,很有文采,不懂古文字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董先生是研究甲骨文的知名學者,造詣很深,他的論著言簡意賅,文筆流暢,沒有學究氣,我是早就欽佩的。但想不到他還有這兩篇雅俗共賞的文章,真是妙極了。據介紹,在他生前,經常拿這兩篇文章給往訪的青年學生看,看後,又問他們懂不懂,有沒有興趣,回答都是肯定的。董氏這兩篇文章,給了我莫大的啟發:這樣的文章不是很適合我那些朋友們看嗎?自己何妨也來試一試呢?于是我也產生了寫這類文字的念頭。

事有湊巧。正當我躍躍欲試的時候,1977年冬,老友羅錫詩同志受人之托,約我寫點東西去投稿。我說談談甲骨文、金文之類如何,他說只要有趣,能使人家看得懂就行。既然如此,那就試試看吧!先寫了三篇,即《談“天”》、《“目不識丁”解》、《羊大就算“美”嗎?》,登在《廣東青年》上。後來又陸陸續續地寫了若干篇,我的老師商承祚先生看後覺得還有點意思,就推薦給了《隨筆》。《隨筆》不僅刊登了這些文章,1980年初秋的一個上午,編輯黃偉經先生和徐建中先生還特地跑來找我,鼓勵我繼續寫下去,並說,寫得多了,還可以出個集子,作為《隨筆》叢書出版。我要衷心感謝這兩位編輯先生,正是由于他們的支持、鼓勵,我又堅持下去,“擠”時間寫了十幾篇,得以湊成現在這個集子,獻給讀者。

由于工作的關系,我的主要精力未能放在寫這類文章上。又由于資質駑鈍,這種文章做起來也並不省力,想題目,找材料,乃至構思,都頗費心力。所以,這薄薄的一個集子,長短不一的文章才三十余篇,寫作的時間卻前後經歷了四年半。這些文章,如果自我評論,它們的特點大概就是淺吧。這里面既無重大的發現,也無高深的理論,更沒有旁征博引的考證,只是介紹了一些文字的來龍去脈,談了些有關古文字學的基本知識,如此而已。其所以如此“淺”,乃是因為:一、古文字本身並不神秘,並非高深莫測的東西,在古代也是通行的文字,平常得很。二、我自己更沒有別人不能懂的深奧學問。自己淺得很,寫出來的東西自然也就深不了。這倒不是故意謙虛,而是確實如此。所以,這些文章講的雖然是古文字,凡具有中學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只要願意讀,都是可以讀下去的。不過,我也相信,從這本淺薄的集子里,有些讀者是會尋出合于他的用處的東西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