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藝術史

西域藝術史
定價:750
NT $ 653
  • 作者:王嶸
  •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22046615
  • ISBN13:9787222046610
  • 裝訂:388頁 / 26 x 18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古代西域藝術文化,是一個五彩斑斕的奇異夢幻,又是一個確確實實的客觀存在。本書由上編原始藝術、中編佛教時期藝術、下編伊斯蘭教時期藝術三大部分組成。

本書從出土文物、遺址遺存、傳統文化與習俗等各個層面申發開來,詳盡論述了西域藝術的源流、發展以及在原始階段、佛教流行時期、伊斯蘭教流行時期西域各民族在藝術上取得的輝煌成就。

本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編:原始藝術,中編:佛教時期藝術,下編:佛斯蘭教時期藝術。這樣划分,只是一個大致的時限分期。如原始藝術的內容,不僅是產生於原始社會的藝術,而且還包括有文明歷史以后一切處於原始文化狀態,具有「原始性」特征的游牡民族、部族「藝術」;佛教時期藝術主要指佛教傳入西域至佛教在西域衰落期間的西域藝術。「佛教時期藝術」並不是「佛教藝術」的轉換稱謂,這一時期雖然以佛教藝術為代表,卻不是單一的佛教藝術一統西域,而是還有其他宗教的藝術和不屬於佛教范疇的民族民間的本土藝術活躍其間;同樣,「伊斯蘭教時期藝術」也不是「伊斯蘭教藝術」的同義語,它只是指伊斯蘭教傳入西域至「西域」稱謂被「新疆」稱謂取代以前的西域藝術。本書對三個時期藝術的界定,主要是為了突出每個時段的敘述主體,並不存在排斥同一時期非主體藝術的問題。
 

目錄

自序
導言
上編 原始藝術
第一章 原始藝術概說
第一節 原始藝術的共性和個性
第二節 異峰突起的西域原始藝術
第二章 石器藝術
第一節 原始人類舉起第一把石刀
第二節 石器怎麼變成了藝術品
第三章 隱患藝術
第一節 火與泥土的傑作
第二節 美妙的器表紋飾
第四章 岩畫藝術
第一節 刻在石頭上的形象「史書」
第二節 西域岩畫的文化意義
動物和牧獵主題
生殖崇拜主題
巫術與宗教主題
征戰與遷徙主題
舞蹈主題
第三節 西域岩畫的藝術風格
稚拙簡朴的原始風格
以具象為特征的實寫風格
以抽象為特征的寫意風格
多義性的無定型風格
第五章 石雕藝術
第一節 神奇的鹿石雕刻
第二節 怪異的石人雕刻
藏匿深山草原的石人
草原部落人像寫真
第六章 歌舞藝術
第一節 文獻和傳說中的西域歌舞
第二節 圖像資料中的西域歌舞
第三節 西域歌舞與原始藝術的起源
中編 佛教時期藝術
第七章 佛教時期藝術
第一節 佛教來自近鄰
第二節 扣動心扉的藝術形式
第八章 兩漢時期西域藝術
第一節 兩漢時期的西域
第二節 草原文化的搖籃
第三節 西域藝術與東西方藝術
西域藝術在中原
中原藝術在西域
西方藝術的影響
第四節 佛教文化在西域的傳播
佛教初傳西域
佛教藝術的濫觴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藝術
第十章 隋唐時期西域藝術
下編 伊斯蘭教時期藝術
第十一章 伊斯蘭教時期藝術概說
第十二章 宋遼金時期的西域藝術
第十三章 元明時期的西域藝術
第十四章 清朝時期的西域藝術
后記
附錄一 王嶸著作及文論要目
附錄二 拓荒、挑戰與超越
——評王嶸新作《西域藝術史》
 

古代西域藝術文化,是一個五彩斑斕的奇異夢幻,又是一個確確實實的客觀存在。

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就是創造美。藝術是人類文明中美的集中體現,人類始終是美的追求者。然而,美往往是稍縱即逝,難以永存。正如培根所說:」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最容易腐爛而難得保持的。」不過,即使消失的歷史藝術文化,人們仍能從中獲得一種新的價值存在。

古往今來,形形色色的文獻、史論,就是盛夏水果的保鮮劑,就是歷史藝術文化精神的傳承鏈。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說得好:」早期的文化將變成一堆瓦礫,最後變成一堆灰土,但精神將縈繞著灰土。」

近一個世紀以來,人們對歷史藝術文化的關注日益突出,藝術文化史學著作應有盡有。且不說音樂史、舞蹈史、文化史、文明史,僅就美術史,繪畫史一類就屢有出版,總計達十種以上之多。

然而,在洋洋大觀的中國藝術史中,古代西域藝術史基本上是一個空白。之所以是空白,不是它不重要,它在歷史上自成體系,地位顯著,輝煌一度,光照千秋;而是因為歷史文獻記載很少,實物遺存也破敗難尋,檢索文獻和實地考察又要付出巨大艱辛,寫出一部《西域藝術史》難度太大。

不僅如此,藝術史不同子一般的歷史,它描述的對象是藝術文化,它既是歷史,又是藝術;既要宏觀地把握,又要對藝術各門類的歷史形態進行微觀分析。惟其如此,就要對漫長的歷史脈絡概覽於目,對分支繁雜的藝術史實了然於心。所以,寫出一部完整而有特色的《西域藝術史》,更是難上加難了。

當我最初有寫作《西域藝術史》的念頭時,心情很激動,我想澄清一種誤解。中國的歷史,包括文化史、文明史,歷來忽視邊疆地區的歷史文化,這是因為邊疆地區大凡都封閉落後,加之對邊疆歷史文化缺少了解、知之甚少,就以為沒有多少可入史的內容。其實,古代西域雖然對中原地區來說是邊遠地區,是封閉的;但對整個世界來說,它是歐亞大陸的中心、絲綢之路的樞紐、歷史文化和文明傳播交匯的前沿,是開放的。一部《西域藝術史》,能最好地體現西域歷史文化、文明的開放與封閉、輝煌與衰落的變革與變遷。當我把寫作《西域藝術史》的想法告訴一些朋友時,多數熱情支持,並作出很有見地的指導。但有的朋友則猛潑冷水,說好寫的話別人早寫了。這時,我的眼前一片茫然。不過,冷水一潑,使我冷靜下來,我推遲了《西域藝術史》的寫作。這時,我堅決要求提前退休,卸下肩上的工作擔子。雖然我已經發表了一批西域藝術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章,也完成了」九五」立項的省級重點課題《西域藝術與中原文化》的研究任務,並且幾乎走遍了新疆的天山南北,考察過各民族文化藝術和大部分歷史文化遺址,還主持、組織和參加過多次關於西域歷史文化的國內外學術活動,積累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但我還必須繼續努力,把准備工作做得充分一些。此後七八年當中,我一直處於昂奮的學習、考察和寫作狀態。每當伏案,心情就格外愉快,文思開闊,激情噴涌,一發而不可收。圍繞西域歷史藝術文化這一主題,連續寫了十本書,約二百多萬宇,在新疆、北京、河北、雲南、山東。四川等地的出版社出版。在此期間,我也斷斷續續地寫出了有關西域藝術史的一些章節。此時,我的心胸豁然開朗,撰寫《西域藝術史》的信心更充足了。直到雲南人民出版社通知我,《西域藝術史》已列入出版計划時,我才正式投入這本書的寫作,只是請求將此書的出版再拖後一年。這樣,我就集中精力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完成了《西域藝術史》初稿。但我注入這本書的,卻是我數十年的文化積累、學術思考和人生體驗。

縱觀中國歷來的史書,歸納起來不外乎編年體(如司馬光《資治通鑒》),紀傳體(如司馬遷《史記》)、本末體(如南宋袁樞《通鑒紀事本末》)三大類。再就是近現代流行的章節體。至於時代划分,現當代則以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等為框架。《西域藝術史》也不脫章節體的窠臼,基本上按朝代斷限,但又用了原始藝術、佛教時期藝術,伊斯蘭時期藝術三大編,來歸納各個時期占主導地位的藝術文化。同時,也從編年體。紀傳體、本末體史書典范中吸收營養,取其「綜融而博」。

傳統的史書,大都」敘而不議」或「敘而少議」。本書則有些不同,在行文中常常是夾敘夾議,史、論結合。當然這不是什麽創新,只是按照以史為宗、論從史出的原則,在表述形式的變化和理論哲思的深度上作一點探索。

西域藝術文化中的原始文化,與人類同一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個性。而佛教文化與伊斯蘭教文化,則完全是外來文化。西域藝術文化是在兼收並蓄、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形咸的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文化體系。任何一種藝術文化體系,它既有民族性,地域性,又有人類性、世界性,其生命活力永遠是在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融會中實現的。羅素在《東西文化之比較》一文中說:「不同文化的接觸,曾是人類進步的路標,希臘曾經向埃及學習,羅馬曾經向希臘學習,阿拉伯人曾經向羅馬帝國學習,中世紀的歐洲曾經向阿拉伯人學習。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曾經向拜占庭學習。在那種情形下,常常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西域藝術文化也是如此,這種與中原藝術文化不同的多元聚合的異質文化,正是善於學習、勇於創造才達到輝煌境地的。

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藝術文化之間,有著復雜的關系,有互相影響也有互相排斥,有互相交流也有自我封閉。要弄清西域藝術文化的本質,就要走出藝術學科的狹窄范圍,在更高的視點上,把各種藝術文化現象聯系起來,從宏觀和微觀的結合上進行全方位的觀察、思考,既要接近歷史藝術文化的真相和原貌,又要進行哲學反思和理論思辨,挖掘其精神內涵.從中推導出普遍的或特殊的規律性認識。本書在史與論的結合上作了一些嘗試,對傳統史書的模式有某些突破,是對是錯,留待方家評說。湯因比在其巨著《歷史研究》中一再強調,史學要有個人風格。他說:」沒有像挑戰一樣的應戰,就不會產生創造性的火花。」

對於一部不同於通常史書的藝術史來說,更應該進發出」創造性的火花」。

歷史是漫長和沉重的,但本書的筆調,力求輕松生動,寫成一部讀起來不累的書。

克羅齊有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名言,柯林伍德也說過」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的話。這兩位學術大師,一位強調歷史必須著眼於當代,一位強調歷史不能抽掉思想,其核心都是強調歷史的主觀性。對此我心悅誠服,身體力行。但同時也要看到,理性是學術的基礎,理性的力量是建設性的,是直指」真實」的。正如被稱為20世紀」歐洲最富獨創性」的藝術史家的哈斯克爾所說:「歷史學家的職責之一就是要讓往昔復活,即是使其真實可見。我的至高無上的理論是藝術史家必須讓讀者看到往昔的人物的真實面貌。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到這一步,但我將奉之為原則,讓往昔恢復生命┅┅」

有學者將史學寫作的佳境,概括為「縝密其思」、「磅礴其勢」、」激揚其氣」、「史哲其質」。這種識見正合我意。本書也勉為其難地依據這樣的標准進行,但願不要差得太遠。

本書的出版,無非是向西域藝術史的研究者,提供一個可作批評對象的文本而已。

王嶸
2003年7月
北京黃村達音書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