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格爾到尼采:19世紀思維中的革命性決裂

從黑格爾到尼采:19世紀思維中的革命性決裂
定價:162
NT $ 141
 

內容簡介

全書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題為「19世紀德國精神史研究」(下分一個導論和五章),說的是德國人文主義之后的「德國古典哲學」引發的精神嬗變——雖然基爾克果並非德國人,其思想卻源於「德國古典哲學」,其影響也首見於德語思想界。第二部分題為「市民一基督教世界的歷史研究」,在這里,「市民一基督教世界」與第一部分標題中的「德意志精神」形成對應,顯得是指「19世紀德意志精神」的政治層面——同樣下分五章(沒有導論),分別涉及:市民社會、勞動、教育、人道、基督教信仰等論題。在這一部分中,洛維特扯到更多「外國人」,尤其法國思想家(盧梭、托瞄爾、蒲魯東、索雷爾),似乎19世紀的德意志精神是對18世紀法國思想的政治性反應。
 

黑格爾[Hegel]和尼采[Nietzsche]是兩個端點,19世紀德國精神歷史的真正發生就在這兩個端點之間運動。但由於人們大多把黑格爾的業績看做是唯心主義體系光輝燦爛的終結,並為了合乎時宜地運用而從尼采的作品中摘取出任意的部分,所以人們必然會關注這兩個人物。當人們在尼采這里只考慮影響,而在黑格爾那里只考慮業績的時候,黑格爾顯得十分遙遠,而尼采則顯得非常貼近。但事實上,黑格爾的業績通過其學生仃)對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發揮了難以估量的作用,而自1890年以來出白尼采的無數影響,則只是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才凝聚為一種德意志意識形態。與40年代的黑格爾學派相對應的,是昨日的尼采學派。
與黑格爾專家和尼采的崇拜者們對黑格爾體系的學園式固守和對尼采作品的通俗扭曲相反,下面的研究真實地再現了從黑格爾到尼采的這一時代,從而在當代的視域中「重寫」了19世紀的哲學歷史。但是,重寫歷史並不意味著為了生活的利益而以犧牲真理為代價,歪曲一去不復返的事件不可抗拒的力量,而是意味著正確地對待生活歷史的事實,意味著從其果實認出大樹,在兒子身上認出父親。只有20世紀才使19世紀的真正歷史變得清晰起來、變得可以解釋。在這方面,黑格爾之後哲學發展中極度的連貫性有助於追蹤前後相繼的步驟,但這種連貫性的結局卻是誇張的。
盡管如此,對精神歷史的這些研究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精神史著作。因為源自黑格爾精神形而上學的精神史的基礎,自此以後一直淡化得空洞無物。作為歷史之主體和實體的精神不再是一個基礎,而充其量是—個問題。黑格爾的歷史相對主義把「絕對知識」作為開端和終結,與此相關,精神展開的每一個步驟都是自由意識中的—種進步;各門歷史科學關於「精神」的知識甚至不是相對的,因為它缺乏評價時間中的事件的尺度。至於精神所剩下的,只不過是「時代精神」。然而,哪怕是僅僅為了把時代理解為時代,就需要一個超越時代的單純事件之上的立場。但是,由於哲學與「時代精神」的等同通過黑格爾的學生們獲得了它的革命性力量,因此,關於從黑格爾到尼采的時代的研究歸根結底必然提出以下的問題:歷史的存在和「意義」是完全從其自身出發來規定的嗎? 如果不是,又是從何處出發來規定的呢?
以下關於19世紀德國精神歷史的研究並不打算提供一部19世紀哲學的完備歷史,尤其是,一種歷史把握在材料上的完備性不僅是無法達到的,而且也違背歷史因果聯系之意義。無論在現實的世界歷史中,還是在現實的精神歷史中,都有微不足道的事件發展成為重要的大事;反過來,看起來內容豐富的東西,可能很快就變得毫無意義。因此,要確定在所有方面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男階整體,無論是在事先還是在事後,都是一件荒唐的事情。意義轉移的過程是決不會結束的,因為在歷史生活中,決不是一開始就有終結時出現的東西。於是,這些研究要表現的僅僅是黑格爾的完成與尼采的新開端之間決定性的轉折點,以便在當代的視野中澄清一段被人遺忘的插曲的划時代意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