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東漸與文化調適

西醫東漸與文化調適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何小蓮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543927
  • ISBN13:9787532543922
  • 裝訂:349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何小蓮博士的力作,對明清以來西方近現代醫學的傳入過程,以及中國社會在接納這一異質文化時,如何調整固有的文化傳統的問題作了深入的研究,資料豐富翔實、觀點新穎獨到,不乏真知灼見,曾得到著名學者熊月之、姜義華的高度評價,是近年來這一領域的傑作。

明清、特別是晚以來的西學東漸,使古老的中國發生曠古未有的巨變,其中,西方近現代醫學的輸入,起到了極為獨特而巨大的作用。有鑒於此,何小蓮博士對這一過程進行了長期而艱苦的研究,全面解剖了這一過程,如西醫傳入的歷史背景、傳入的過程、對中國近代公共衛生事業和教育制度的影響,對中國社會制度、思想文化乃至政治生活的影響等等,以及中國社會在接納這一異質文化時,如何調整固有的文化傳統的問題。這些都是以前的研究著作所忽略的。本書即何小蓮博士研究工作的結晶,曾得到著名學者熊月之、姜義華的高度評價,是近年來這一領域的傑作。本書還配有相當數量的歷史圖片,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目錄

序言
引言
一 西醫東漸與文化調適
二 資料與先行研究
三 醫學傳教的思想史意義
第一章 與基督教同行:西醫東漸的歷史文化背景
一 明末清初的西醫東傳
二 新教崛起及「醫學傳教」之理念基礎
三 19世紀:新教和科學的世紀
第二章 19世紀新教醫學活動的時空透析
一 1807—1842:嶺南地區
1.馬禮遜時期醫藥傳教事業的開拓
2.伯駕眼科醫院的開設
3.中國醫務傳道會的成立
二 1843—1860:東南沿海通商口岸
1.新開口岸城下的醫學傳教
2.港粵醫學傳教的新態勢
三 醫學傳教在全國范圍的推進
四 傳播與影響:自下而上的路徑和地域性差異
第三章 西醫醫療空間的確立及近代意識的拓展
一 從「醫家」到「醫院」:醫療空間的轉換
二 教會醫院的示范效應
三 教會醫院與人道主義
四 以醫院為中心的醫學研究
第四章 傳教士與中國近代公共衛生事業
一 公共衛生的沼澤地:前近代時期的中國
二 傳教士:公共衛生事業的前驅
三 社會痼疾的診治
四 輿論及影響
五 政府的進步與合作
第五章 職業門檻與近代西醫教育
一 近代醫學教育起步:從招收生徒到學校教育
二 教會醫學校的挑戰
三 官方醫學教育的初步體制化
四 女醫者
五 醫生:職業化趨勢與地位
第六章 傳教士關於西醫知識體系的譯介
一 合信與早期西醫著作的系統譯述
二 德貞、嘉約翰等傳教醫師的貢獻
三 中國學者的參與及影響
四 醫學名詞的翻譯與統一
第七章 從西醫到西學:醫學觀念與思想變遷
一 西醫東漸中異質文明的交接
1.兩個系統,兩種文明
2.從文化沖突到政治沖突
二 西醫的文化穿透力剖析
1.「治病」與「攻心」
2.知識界的反應
3.中醫界的反思與內省
三 思想界科學觀的演變
1.醫學傳播與器物科學觀之形成及影響
2.「醫學救國」:維新思想家啟蒙與救亡的雙重使命
附錄一 1807—1911年各階段新教傳教醫師在華醫務工作情況簡表
附錄二 參考與征引文獻
附錄三 外國人名對照表
後記
 

《西醫東漸與文化調適》是何小蓮博士的學位論文。2001年12月19日,她的論文以優秀的成績通過答辯。在這之后,她對論文又作了精心的修改與補充。基於這一研究,她又應熊月之教授之邀,參與了熊月之主持的上海社會生活系列研究中的相關課題。本書行將出版,為這部著作寫幾句話,當是一名導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醫學,因其嚴謹的科學性、貫穿始終的應用性以及突出的技術性,在現代科學分類中,被划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之列。醫學名家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就是以此為依據的。何小蓮博士在對西醫東傳進行系統考察時,注意到西醫除去明顯的工具性特點以及同數、理、化、天、地、生等學科一樣精深的知識體系外,作為一種區域醫學,更具有極其深刻的人文傳統。這種傳統與西方哲學傳統及基督教傳統緊密相關,具體表現為人道主義與有機論立場、生態學與博物學傳統、天賦人權意識等等。基於這一認識,本書尤關注西醫東傳的社會文化內涵,以及與之相聯系的包括病人托管制度、醫生職業許可制度、醫生培訓制度、醫療檔案制度等等在內的醫院制度、醫療制度的變革,使本項研究成為一項文化史研究、思想史研究,成為整個西學東漸乃至中國近代化研究的一個縮影。

西醫和中醫,是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不同醫療體系,體現西方與東方兩種不同文化的根本特征。近代以來,西醫又廣泛吸取了新興的人體解剖學、病理解剖學、生理學、細胞學、細菌學及工業技術發展的大量成果,使之又打上了與中醫不同的時代烙印。因之,當西醫東傳來到中國時,與中醫、中國文化、中國社會的摩擦乃至沖突便難以避免。盡管西醫有其顯著的應用價值,要使中國公眾自覺接受,仍必須有效地克服這種因思維方式相異乃至文明相異而引發的文化的、思想的、心理的障礙。

異質文化相遇,從文化摩擦到文化認同,再到文化融合,是一個艱難而曲折的歷史進程。本書以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在中國開展的醫學活動為中心,對西方醫學在晚清中國傳播的路徑、范圍、成效以及其問的諸多困頓,作了系統的審視與清理。作者敏銳地注意到,西醫東漸最后可走的路徑是由下而上而不是由上而下,這是因為上層精英層處於中華傳統的核心位置,對原有的文化依存度最大,對異質文化排斥力最強,而下層普通民眾,處於傳統文化的邊緣地帶,對原有文化依存度相對較少,對異質文化排斥力相對較弱。西醫東漸之初,也曾試圖由中國社會上層即精英層率先突破,但成效甚微,而當轉向處於社會邊緣地位的下層即民間社會時,反而意外地獲得了成功,並反轉來影響及於上層精英社會。本書結合西醫東漸的過程,研究了在異質文化接觸過程中,處於社會文化核心地位的精英階層與處於社會文化邊緣地位的大眾階層對於異質文化認同與接納的差異,發現處於邊緣地位者較易於認同與接納異質文化是一相當普遍的規律。西醫成為東傳的西學中最先也是最廣泛地為一般民眾所接受的部分,原因當即在此。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