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新詞語談藪

中國近代新詞語談藪
定價:107
NT $ 93
  • 作者:鍾少華
  •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0054692
  • ISBN13:9787560054698
  • 裝訂:301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在描述中國近代新詞語嬗變軌跡的同時,著重探討了百余年前中國知識分子接受西方文化、反思中國傳統文化過程中的得失及對當時的影響。書中對近代百科工具書做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討,對辭書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本書是探討中國近代新詞語的論文集。著者分析了許多鮮為人知的近代百科類工具書條目,從新詞入手描述了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的啟蒙軌跡,並詳述其發展得失。透過語言現象揭示近代科學在中國的緣起流變以及蘊涵在詞語中的人文精神,是本書的精華所在。
 

目錄


中國近代新詞語的產生與嬗變
研究中國近代新詞語的意義之方法
從馬禮遜的《華英字典》看詞語交流建設
馬禮孫的《華英字典》與《康熙字典》文化比較研究
研究《四洲志》中引進新詞的啟示
「語法」「文法」「文典」概念的近代闡述
中國百年一詞的嬗變——「百科全書」定義問題
清末百科辭書條目物色研究
「主觀—主體」及「客觀—客體—對象」的中文嬗變——兼致於光遠先生
試論民谷學科詞語概念的近代闡述
近代中化民族人文素質評估所用詞語研究
試論「知識」之定位問題
試論近代中國之「國學」研究
 

上世紀50年代我讀大一的時候,朱家玉老師為我們講授「民間文學」一課,朱老師曾受業於民俗學泰斗鍾敬文先生,論輩分鍾先生是我的太老師。1957年,朱老師永遠離開人世,太老師也淪落塵埃。四十余年間,由於工作單位不同,專業不同,我無緣親炙於鍾先生門下。想不到,1999年6月我第一次有機會拜見素所景仰的鍾老先生。這年先生的一位博士生舉行畢業論文答辯會,我應先生的邀請忝任答辯委員會主席。會上,先生惠贈大著《民俗學概論》,毛筆題字,下款注雲:「時年九七。」以97歲高齡還指導博士生,而且思維清晰,語言簡潔,文字流暢,恐怕並世無二。我向先生請教長壽秘訣,先生說了兩個字:淡泊。

淡泊,古人寫作「澹泊」「澹薄」,本作「儋怕」。今人對「淡泊」的理解就是「不追求名利」,而古人認為「非澹泊無以明德」,「非澹泊無以明志」。諸葛亮誡子雲:「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原來淡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德性,可以延年益壽,也可以「廣才」「成學」。先生的令嗣少華君能傳淡泊家風,疏遠名利,學業有成。

少華有今日的學術成就,是他真正進入了淡泊境界,養成了淡泊德性。他的學術道路並非坦途,青年時代因受父母牽連,又遭逢十年動亂,坎坷復坎坷,歲月多蹉跎。張載《西銘》說:「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這中間的邏輯關系,用少華自己的話來表述,就是「感覺像是被置之死地,必須自己主動尋找知識,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尋找」「學習」「掌握」的是知識,而不是別的什麽,我以為這正是古人所謂的「明志」與「明德」。作為一個人,既無「志」又無「德」,也就不可與言「淡泊」了。淡泊的是名利,進取的是知識。少華將知識加工為學問,轉化為思想、為個人獨特的見解,「說自己想說的話」,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已發表論著多部。最近,又將出版《中國近代新詞語談藪》,命我作序文一篇,我與少華父子交知有年,不敢以不文推辭。於是我放下手頭工作,費時二十余日,將集中13篇論文細細讀了一遍。

寫序言是苦事,細讀卻是樂事。樂在哪里,請聽我慢慢說來。

我以半內行半外行的水平,穿行於「新詞語」的密林之中,看少華挑戰權威,向權威較勁,的確很開心。學術界就缺乏這種認理不認人的直性子,讀這樣的讜言直論,樂在其中。

挑戰、較勁,與魯莽狂妄有天淵之別。後者是無知,前者是以求真為目標,以材料為依據,以天性為動力。筆之所向,鋒芒顯露,旁征博引,條條材料有如千軍萬馬,層層展開,四面合圍,必欲置論敵於無可辯駁之地而後快。少華雖能征善戰,也會有自己的弱點與不足。古往今來,還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講的句句是真理。但我敢說,在「新詞語」這塊研究領域里,就材料的掌握而言,少華是當之無愧的權威。他握有的某些材料就連國家圖書館也競告闕如。他那不多的工資有相當一部分就花在搜求材料上了。對名利「淡泊」,對學問可不「淡泊」呀。我以為,只有這樣的人,才配談學問,才能真正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學問家。在這個以空談為理論,以吹噓為能事的年代,少華這樣的學術人才,應當受到必要的關注。我樂意作此序文,這也是理由之一。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