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士傅聖澤神甫傳:索隱派思想在中國及歐洲

耶穌會士傅聖澤神甫傳:索隱派思想在中國及歐洲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美]魏若望
  • 譯者:吳莉葦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4726298
  • ISBN13:9787534726293
  • 裝訂:467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1699—1722年間在華的法國耶穌會傳教士傅聖澤的生平為線索,介紹了耶穌會士中以鑽研中國古代典籍並探索其與《舊約》之聯系為己任的索隱派的基本情況,勾勒出影響了17—1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中國禮儀之爭、傳教區各種勢力的爭奪,以及康熙朝廷與羅馬教廷往來的史實。同時還通過傅聖澤返回歐洲後的活動,描繪了萌芽中的法國——歐洲漢學,以及與歐洲漢學和近代早期歐洲思想史有密切關系的中國古代編年史之爭和18世紀歐洲中文圖書的狀況。

本書還提出了一些深具思想史意義的問題,比如因被目為異端而長期遭忽略的索隱派思想的文化史意義和比較文化學意義;禮儀之爭中爭議和權力之爭的相互影響;耶穌會士向中國傳播歐洲科學知識的動機和實踐是否如李約瑟所評價的那樣消極,等等。

本書英文本1982年首次出版,是一部較早專論索隱派問題的著作,其開創性價值至今不衰。作者為撰寫本書廣泛閱讀傅聖澤的著作和書信--其中多數是未刊手稿,並將這些文獻詳細羅列,書讀者開列出一份內容廣泛、數量龐大、語種豐富的參考文獻目錄,使它還具備實用的工具書價值。
 

目錄

中文版作者序
中文版序
致謝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在華法國耶穌會士傳教區:開端,1687—1697
第三章 關於江西的一個傳教士教區
第四章 在康熙皇帝的宮廷
第五章 重返歐洲
第六章 尾聲
參考文獻
手稿資料來源
手稿資料
西文資料
中文與日文資料
索引
譯後記
附記
 

傅聖澤(Jean-Francois Foucquet,1665—1741),清代法國入華傳教士,「聖澤甫蒞中國,即傳教福建,然無所定所。1702年諸道長遣之至江西之南昌、撫州。聖澤初至撫州,僅有教民百人,逾年其數倍增。考試年士子集州城,多有訪問聖澤者,聖澤常集士子多人為之講說教義,並以前輩教師所撰之書籍贈之」。他在華的活動時間並不長,1699年來華,1722年返回歐洲,茌中國生活了約二十二年(1699.7—1722.1——譯者)。如果同那些在中國生活幾十年,最後又葬於中語的傳教士相比,他並不太突出。但在清代的人華傳教士中,他仍是一個很有特點、值得研究的人物。美國漢學家魏若望先生所著《耶穌會士傅聖澤神甫傳:索隱派思想在中國及歐洲》一書,是西方學術界關亍傅聖澤研究最有影響的一本薯作,作者依據大量的原始文獻給我們提供了布關傅聖澤的豐富材料,使傅聖澤這個和中國清代歷史相關聯的人物形象漸漸清晰起束。如果把傅聖澤放在清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大的歷史背景下考察,傅聖澤在以下三個方面還是很有犄點的。

第一,傅聖澤曾被康熙帝招進宮中和白晉一起研究《易經》。白晉是首批來華的法國傳教士,到北京後和張誠一起在宮中為康熙服務,深得康熙寵愛。白晉很早就開始中國文化的研究,並對其十分推崇。1697年他返回法國,在巴黎做講演時就說「中國哲學是杳理的,至少同柏拉圖或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同樣完荑」。《易經》這本書「蘊含了中國君主跋體的第一個創造者和中國第一位哲學家伏羲的(哲學)原理」。六年後,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白晉已經寫出了研究中國典籍的著作《天學本義》。在《天學本義》自序中他提到了《易經》,說:「秦始皇焚書,大易失傳,天學盡失。」他的書的目的在於恢復天學,這本書的上卷是「擇其小經文論上天奧妙之大要」,下卷是「擇集士民論上天公俗之語」。如韓琰在給白晉《天學本義》所寫的序中說的「此書薈萃經傳,下及方言俗語,其旨上本於敬天」④。此時,白晉研究的內容已經涉及到《易經》,但尚未把注意力完仝集中在《易經》的研究上。

目前所發現的康熙安排白晉研究《易經》的最早的文獻曾記載傅聖澤的情況有:「四月初九日,李玉傳旨與張常住:據白晉奏說,汪西有一個西洋人,曾讀過中國的書,可以幫得我。爾傳於眾西洋人,著帶信去將此人叫。再白晉畫圖用漢字的地方,著王道化幫著他略理。遂得幾張,連圖著和素報上,帶去。如白晉或要欽天監的人,或要那(應為「哪」——作者注)里的人,著王道化傳給。」⑤據學者考證,這份文獻的時閬應是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