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謙經典印作技法解析

趙之謙經典印作技法解析
定價:174
NT $ 151
  • 作者:舒文揚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6675097
  • ISBN13:9787536675094
  • 裝訂:平裝 / 166頁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篆刻是趙之謙心中永恆的情結。盡管他從政江西,為實現經世致用的政治理想而試圖舍棄藝術,但內心的苦悶彷徨仍溢于言表。他的一生最終仍是屬于藝術的,活躍于19世紀中葉的趙之謙因書畫篆刻載譽史冊,而不是其他,這在趙之謙而言,既是始料未及,也有悖于他涉藝的初衷,從而為他的藝術人生增添了悲壯的色彩。本書為“歷代篆刻經典技法解析叢書”中的一本,意在通過對作品文化背景的闡述,為趙之謙篆刻藝術的愛好者提供基本的解讀方法,並試圖通過對趙之謙個性化創作的解析,使讀者對篆刻藝術的技法有所了解,在學習方法上有所提示,並希望能由此增進對傳統藝術的興趣。

趙之謙是我國近代一位在書法、繪畫、篆刻、詩文等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家。本書為“歷代篆刻經典技法解析叢書”中的一本,選取趙之謙的印章作品,通過一方方具體的印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對篆刻創作技法進行分類解析,並從中梳理出一定的技法規律。該書行文體系完整,文字簡潔曉暢,對趙之謙印章篆刻技法的解析及臨摹與創作都很獨到,值得一讀。閱讀本書,你可以走進大師的生活,了解他的個性,讀懂他的藝術歷程。
 

目錄

歷代篆刻經典技法解析叢書總序
緒論
第一章 趙之謙篆刻的篆法特征
一 印從書出
二 印內求印
三 印外求印
第二章 趙之謙篆刻的章法構成
一 平實‧意趣
二 疏密‧朱白
三 並筆‧殘破
四 對稱‧呼應
五 穿插‧避讓
六 增減‧繁簡
七 邊欄‧界格
八 綜合‧變化
第三章 趙之謙篆刻的刀法技巧
一 刀法的淵源遞變
二 刀法的風格個性
三 刀法的技巧分析
第四章 趙之謙篆刻的邊款賞析
一 邊款的技法特性
二 邊款的書體展示
三 邊款的行文布局
四 邊款的基本組合方式
五 邊款文字的豐富內容
第五章 趙之謙篆刻的臨摹要領
一 臨印的方法和步驟
二 臨印的對照和評析
三 臨摹相關的畫印和鉤摹
四 從臨摹到創作
五 意臨的研究和思考
六 關于代刀與贗品
第六章 趙之謙篆刻藝術的發展及在現當代的影響
一 趙之謙的弟子
二 從晚清印壇到民國印壇
三 對現當代篆刻的重大影響
後記
參考書目
 

1999年,作為國家“九五”重點出版工程,重慶出版社出版了《中國歷代印風系列》21卷(以下簡稱《歷代印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並獲得“國家圖書獎”。繼《歷代印風》之後,重慶出版社于2006年又出版了這套《歷代篆刻經典技法解析叢書》(以下簡稱《技法解析》)。《歷代印風》突出的特點是站在篆刻藝術立場去認識和梳理歷史遺存,基于這一指導思想,《歷代印風》在不同的篆刻藝術風格流派這個參照系中將歷代印章進行收集和分類整理,並在每卷的專論中對其進行綜合述評和理論提升。《歷代印風》既不同于單純的印章史圖錄,也不同于單純的篆刻藝術教科書,而是兼具二者的功能,重在揭示篆刻形式與風格的發生和變化。而這套《技法解析》叢書則是在前套書對歷代印風整理和研究的基礎上,利用並拓展前套書的篆刻資料,突出了篆刻藝術創作的教學功能,選取經典的古代印章和代表性印人的作品,通過一方方具體的印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對篆刻創作技法進行分類解析,並從中梳理出一定的技法規律。如果說《歷代印風》重在資料的整理和對歷代篆刻風格發展變化的把握,那麼《技法解析》叢書則立足于藝術創作實踐,側重于創作技法的揭示和研究。

當我們確定這套書的選題後,接下來就是如何進行分冊設置,而面臨的是以前編撰《歷代印風》時分卷的同樣問題。由于篆刻發展史的特殊性,《歷代印風》在分卷設置時采用了多種方法︰對古代印風的分類,基本上是依印章史發展的時序進行的;對于清代以來的篆刻創作,則依其風格流派的劃分設卷,也就是以代表性篆刻家設卷;但對于一些特殊藝術形式的古代印章或印跡(如封泥、印(�缶)、肖形印等),則打破時序按材質和表現內容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式順應了篆刻發展的特殊性及篆刻藝術形式的特殊性,又能緊扣篆刻藝術的主題,所以這套《技法解析》叢書基本上依照印風的分卷設置進行。由于這套書要針對當代篆刻創作的實際,《歷代印風》中一些與當代創作關系不太密切的分卷,如《元代印風》、《明代印風》等,就不再在《技法解析》叢書中專設分冊;在《歷代印風》中將漢魏印風、浙派印風等內容又設為多個分冊,根據《技法解析》叢書的體例及實際要求,則每類技法解析對象只設一冊即可,而一些與當代創作關系密切的清代中晚期及近代篆刻家,則重點保留。經過反復推敲,確定本套叢書設為12分冊︰《古璽技法解析》、《秦印技法解析》、《漢印技法解析》、《元朱文印技法解析》、《浙派經典印作技法解析》、《鄧石如經典印作技法解析》、《趙之謙經典印作技法解析》、《吳昌碩經典印作技法解析》、《黃牧甫經典印作技法解析》、《齊白石經典印作技法解析》、《古印(�缶)、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析》、《鳥蟲篆印技法解析》。

篆刻藝術的形式美依靠相應的技法手段來完成,篆刻藝術的審美思想通過技法與形式來物化,可以說沒有篆刻技法發生作用,篆刻藝術就不存在。在創作中,沒有美學思想的作品就等于沒有靈魂的人;沒有形式的作品,就等于人沒有了軀體,而一切美學思想對于藝術表現技法來說,則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技法是完成作品形式、傳達美學思想的唯一手段,所以一件作品有無技法的存在,是判定藝術創作與非藝術創作的界限,技法的高下難易,是判定一件作品高下的重要內容。

篆刻技法是藝術創作的重要內容,它既是完成藝術創作所必須的手段,同時又是篆刻美的重要組成部分。篆刻美具有空間構成與時序進程的兩重性,篆刻技法也具有這兩重性。篆刻的空間形式有賴技法完成,此時的技法只是完成藝術形式的一種手段,而刀石相激之間的美,刀筆相生的意韻,刀刀遞進過程留下的痕跡,表現著一種時序之美,此時的技法又是篆刻美的內容。庖丁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畸,砉然響然,奏刀轄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其中充分表現著技法的時序之美、節奏之美。《技法解析》這套叢書緊扣篆刻創作技法這個主題內容,這也正是與篆刻創作最為直接、作者最為關心的內容。

這套叢書立足于藝術創作實際而力避空談,通過不同的具體印例、不同的印面形式、不同的風格流派探討不同特點的技法。但我們又不能局限于對象,僅僅停留在具體的、局部的認識和分析之中,而要求站在整體的、宏觀的立場去認識具體和局部,通過具體和局部去把握整體,通過實踐的驗證升華到理論,通過具體技法的分析和敘述總結出規律,上升到篆刻美學的層面,這就是古人所謂的“技進乎道”。

對歷代優秀篆刻作品進行技法解析,我們應站在篆刻藝術創作的立場上去認識、解析古代印章,在分析具體技法時,也必將突破古代印章的制作方式、使用方式。如對于刀法的論述,我們是依照以刀刻石的創作方式去認識和研究用刀的種種效果,在古代印章制作中,並無今天我們所依據的“以刀刻石”的方式而建立的刀法概念。解析古代印章中的所謂刀法,實際上是對古印中不同的制作效果、不同的印材質地以及不同的用印方式而形成不同的線條質感的分析,探討如何轉換為“以刀刻石”的刀法技巧,如何在古印線條特質的啟示下形成創作風格。在研究篆刻創作技法中,《技法解析》叢書突破《歷代印風》各分冊之間的分野;在化人創作的研究中,突破古璽、漢印之間的時代懸隔,突破浙派、鄧派等等之間的風格差異,將古代印章中表現出的金石氣、明清流派篆刻中的文人雅意、當代篆刻創作中的形式變化及刀與石的表現力融合貫通在一起。

我們站在當代藝術的視角去發掘、認識、繼承和發展歷代篆刻藝術遺存。在臨摹和創作中,一方面不局限于古代的“爛銅印”模式,同時也不必局限于文人篆刻所追求的那種“不激不厲”、“中正沖和”之美;另一方面我們決不能割斷歷史而向壁獨造,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動人而失去了傳統文化在篆刻中的支撐力。要以當代的視角,以篆刻藝術創作的立場去把握古與今、表現與內涵之間的辯證關系。

基于這套叢書的特征,我們聘請的各分冊作者都有著兩方面的素質一方面是篆刻創作實踐的專家,另一方面是篆刻學研究的專家。這兩方面的素質缺少其一便不能完成叢書編撰工作。作者們在努力客觀、準確把握解析對象的技法特征的同時,又不可避免地帶有主觀傾向,對研究對象的審美理解、在臨摹與創作中的審美表現從來就帶有主觀色彩,這是由藝術創作的本質所決定的,這種主觀性也是藝術的個性,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必要的。但限于解析對象的規定性,以及讀者群體的需要,作者們將把個性的表現把握在一定的度上,將著作者的個性融人篆刻藝術的共性規律之中,這是本叢書對所有著作者的要求。

希望這套叢書能成為讀者切實有用的篆刻學習工具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