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醴泉銘》名師指導

《九成宮醴泉銘》名師指導
定價:66
NT $ 57
  • 作者:歐陽中石 指導
  • 出版社: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1331197
  • ISBN13:9787501331192
  • 裝訂:平裝 / 4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九成宮醴泉銘》,唐貞觀六年(632)四月刻。魏徵撰文,歐陽詢楷書,石莊陝西麟游縣。碑文二十四行,行四十幾字不等,額陽文篆書二行六字。

九成宮,即隋之仁壽宮,唐太宗李世民曾避署于此,因乏水而掘地,得水而甘,遂謂之醴泉。

魏徵(580—043),字玄成,魏州(今河北大名)曲城人。貞觀中為侍中,進鄭國公拜特進,知門下省事。謚曰文貞。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高祖時為官給事中,後至銀青光祿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其書學二王及三公郎中劉 ,自創一格,人稱『歐體』。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家。
 

目錄

總序
《九成宮醴泉銘》簡介
碑帖拓本
名家題跋
臨習指導
 

中國書法藝術源起流長,歷史上曾經產生過許多名家和名作。由于年代久遠加上天宵人禍的原因,宋代以前的名家真跡大我都已毀滅,留存至今的堪稱鳳毛麟角,于是那些本來是為了傳史記事或歌功頌德而制作的碑銘,便因保存了前人的字跡而為後世學習、研究古代書法的重要依據,後人習慣上把歷代的碑版、墓志、摩崖、造像記等石刻統稱為“碑”;從宋代開始,人們為了復制傳播書法作品,將名家書跡匯集、編排並摹刻在木板或石板上,稱為“法貼”、多卷的稱為“叢貼”。

為了滿足人們學習書法的需要,前代名家的書跡常常被復制流傳。古代復制書法作品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專門的蠟紙罩在原跡上面雙鈞填墨,得到的復制品稱為“摹本”。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忠實真切地保存原作的面貌乃至細節,但工序繁瑣而且技術要求高,因而難以普及推廣;另一種方法則是將刻在石碑或貼版上的字跡用特殊的技巧捶拓到紙上,所得到的復制品稱為“拓本”。在攝影印刷技術出現以前,通過捶拓而獲得碑貼拓本一直是復制傳播書法作品最常用的方式。

宋代以來,碑貼拓本作為學習書法的範本和研究金石學的資料,逐漸受到人們普遍的喜好。到了清代,一方面在翁方綱、趙之謙等學者的帶動下,金石學非常興盛;另一方面由于包世臣、康有為等人的倡導,書法界形成了推崇和學習碑刻的風氣,專門著錄、研究碑貼的著作不斷問世,社會上對碑貼拓本的需求及重視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此時古代碑刻與叢貼願版大都已經殘損散失,于是許多學者或書法家便到處搜訪、傳拓古碑。這一過程中,一批名碑名貼的宋拓、初拓、精拓、孤本脫穎而出,名聲大著,價值可與名家法書繪畫不相上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