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訓導書

十八訓導書
定價:174
NT $ 151
 

內容簡介

尼采恣情,克爾凱郭爾羞澀;尼采崇生命 的強力,克爾凱郭爾惜生命的脆弱;尼采縱情審美的人生,克爾 凱郭爾縱身上帝的深淵;尼采對女人既懼又恨,克爾凱郭爾對女 人既羞又惜;尼采呼吁殘忍,克爾凱郭爾贊頌犧牲;尼采的文體 恣肆,時有神智不清的誇張,克爾凱郭爾的文體沉郁,時有簡朴 溫情的反諷;尼采與克爾凱郭爾盡管都屬非理性思想家,但非理 性的含義在兩人那里絕然異質:前者厭蘇格拉底,後者崇蘇格拉 底,就是證明。概言之,尼采與克爾凱郭爾都看到「虛無」和 「主義」的來臨,並力圖抵抗之,卻基於截然不同的個體心性編 織出截然不同的思想。無論如何,兩人的思想構成的張力,對西 方現代思想的嬗變和現代性問題的突進,都是決定性的。

為什麽漢語中國思想界偏愛尼采,而非克爾凱郭爾?這是否 反映出漢語思想的某種結構性氣質?在漢語思想者家譜中,據說 可以找到與尼采同氣質的人——庄周,但迄今還找不出一個與克 爾凱郭爾同氣質的人。若果如此,克爾凱郭爾思想就會滋補漢語 思想的體質。可以設想,當年王國維先生讀的若是克爾凱郭爾, 其人間詞話的寫法就會不同。無論如何,克爾凱郭爾思想之在是 對每一當下屬己的個體之生存脆弱的痛惜。漢語思想界只知尼采 而不知克爾凱郭爾,不僅對現代性思想結構的了解是殘缺的,更 重要的是,對屬己的生存在性的理解是貧乏的。在我看,與克爾 凱郭爾交往,更重要的是個體自我理解的更新。

索倫·克爾凱郭爾(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19世紀丹麥神秘主義哲學家,基督教思想家,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先驅。他的作品種類繁多,充滿思辨和個性。他認為人生應該經歷審美、倫理和宗教三個階段。從《非此即彼》到《十八訓導書》可以看到他的思想演進軌跡。
 

目錄

總序
中譯本導言
第一篇 信的盼望
第二篇 各樣美善和各樣全備的恩賜都是從上頭來的
第三篇 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第四篇 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第五篇 剛強內心
第六篇 賞賜是主,收取是也是主,主的名當受稱頌
第七篇 各樣美善和各樣全備的恩賜都是從上頭來的
第八篇 各樣美善和各樣全備的恩賜都是從上頭來的
第九篇 你們當在忍耐中贏得靈魂
第十篇 你們當在忍耐中保全靈魂
第十一篇 你們當在盼望中忍耐
第十二篇 趁年幼顧念造你的主
第十三篇 你們當盼望永世的拯救
第十四篇 他必興旺,我必衰微
第十五篇 仰賴上帝是人最高的全備
第十六篇 肉中刺
第十七篇 戰勝怯懦
第十八篇 你們若能正確地祈禱,就必要在祈禱中作戰,但你們必能得勝——因為上帝必能得勝
 

每一時代的思想都有自己的結構,並充滿張力,即由不同的思想信念構成的張力,它推動著思想的發展。了解某一時代的思想結構,就得了解其中的張力,了解形成思想發展的時代動力的質料。 就19世紀以來的現代性思想而言,克爾凱郭爾與尼采的思想構成了經典性張力之一。的確,克爾凱郭爾和尼采都是依情緒思想,以散文體寫作的思想家,唾棄思辨哲學體系,注重思想的個體性生存實在感,有時甚至哽咽著述說切身的病痛思緒;兩人身體都不好(尼采體質虛弱,克爾凱郭爾腿有先天之疾),而且敏感得很,與女人也都有特殊的距離(獨身);他們倆都看不起群眾式的人,對倫理式的生活樣式沒有信心甚或感到憤慨或絕望。哲學對這兩個人來說,不是冷漠的、與己身無關的思辨,而是純然屬我的傾情。這兩位思想的世紀天才把思想從年逾千祀的泥潭中拔出腳來,交還給純然偶在的個體,以致有時他們的身體也不堪承負。凡此種種,都可謂思想的現代性事件:思想被引向個體的生存差異,成為偶在的個體的我在呢喃,哲學言述不再圍繞普遍性知識,而是繚繞著「這一個人」。 然而,克爾凱郭爾和尼采的思想品質卻又判若雲泥,絕然是兩種生存信念的表達:尼采恣情,克爾凱郭爾羞澀;尼采崇生命的強力,克爾凱郭爾惜生命的脆弱;尼采縱情審美的人生,克爾凱郭爾縱身上帝的深淵;尼采對女人既懼又恨,克爾凱郭爾對女人既羞又惜;尼采呼吁殘忍,克爾凱郭爾贊頌犧牲;尼采的文體恣肆,時有神智不清的誇張,克爾凱郭爾的文體沉郁,時有簡朴溫情的反諷;尼采與克爾凱郭爾盡管都屬非理性思想家,但非理性的含義在兩人那里絕然異質:前者厭蘇格拉底,後者崇蘇格拉底,就是證明。概言之,尼采與克爾凱郭爾都看到「虛無」和「主義」的來臨,並力圖抵抗之,卻基於截然不同的個體心性編織出截然不同的思想。無論如何,兩人的思想構成的張力,對西方現代思想的嬗變和現代性問題的突進,都是決定性的。 早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尼采和克爾凱郭爾就已進入漢語文化界,但漢語知識人很快就親近尼采,詮譯尼采者趨之若騖,對Kierkegaard一直陌生,未見過有哪位文化名人親近過他,甚至迄今此人之名的漢譯乃顯無措:克爾凱郭爾、基爾克加德、基爾克哥、祁克果、齊克果,不知何是。按丹麥文,Kierkegaard意為「教會園地」,按音譯規則再加寓義譯法,當為「基爾克果」;其人一生乃依基督信仰克服個體偶在之不幸和近代思想之舛謬的生命之果,帶著自己個體偶在不知名何的顫栗和不安,走出了教會園地。可以說,路德把基督教帶出了帝國式的教會,克爾凱郭爾把基督教帶出了民族國家式的教會(「亞伯拉罕的事業與整個民族的大業無關」),以致社團性的基督教信仰重新成為個體性基督信仰(「信仰即是這樣一種悖論:單獨的、個體性的比普遍性的更高」)。在如此信仰中,個體的偶在性比歷史的必然性更值得看重,無論這歷史必然性是黑格爾一馬克思的歷史發展的規律,還是尼采的永恆復返的巡回。 為什麽漢語思想界偏愛尼采,而非克爾凱郭爾?這是否反映出漢語思想的某種結構性氣質?在漢語思想者家譜中,據說可以找到與尼采同氣質的人 ——庄周,但迄今還找不出一個與克爾凱郭爾同氣質的人。若果如此,克爾凱郭爾思想就會滋補漢語思想的體質。可以設想,當年王國維先生讀的若是克爾凱郭爾,其《人間詞話》的寫法就會不同。無論如何,克爾凱郭爾思想之在是對每一當下屬己的個體之生存脆弱的痛惜。漢語思想界只知尼采而不知克爾凱郭爾,不僅對現代性思想結構的了解是殘缺的,更重要的是,對屬己的生存在性的理解是貧乏的。在我看,與克爾凱郭爾交往,更重要的是個體自我理解的更新。 1991年春,我應邀訪問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與該校的東亞系和克爾凱郭爾研究所的學者討論過克爾凱郭爾著作的漢譯問題。當時,國內克爾凱郭爾漢譯著作寥寥無幾,就我所知,較早的克爾凱郭爾文集是「歷代基督教名著 集成」中的一卷《祁克果的人生哲學》(香港基督教文藝版,1963,500頁) ,由思想史大師Karl Lowith指導選目,頗有特色(如關注其政治思想)。可惜漢譯文筆不堪讀。翻譯克爾凱郭爾的著作,對漢語思想是一種考驗:思想氣質和語文品質的考驗。牟宗三讀不通克爾凱郭爾,何足怪哉?據我自己的感覺,譯克爾凱郭爾是一種精神的歷練。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