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詩學:傳媒視野下的文學與文學理論

媒介詩學:傳媒視野下的文學與文學理論
定價:174
NT $ 151
  • 作者:張邦衛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302374
  • ISBN13:9787802302372
  • 裝訂:410頁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考察信息時代與媒介社會中,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文本所面臨的文化困境與發展前景,探討文學在新形勢下與新格局中的一種可能,從而為走向媒介詩學的必要性與可能性、推動媒介形態的文藝理論的重構,開拓了一條極具創意的思想路徑:在很大程度上,也為當代中國文藝學界填補了一項空白。本書理論視野十分開闊,論題極具現實針對性,內容豐滿而不蕪雜,邏輯嚴謹,思路清晰,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

本文的研究目標是:第一,加深對現代與後現代文學的「媒介性」與「媒介化」的研究;第二,以文化傳播為視域,以「媒介與文學」為支點,闡釋詩學重構的迫切性與可能性;第三,探究媒介/媒介場的文學影響力與生成力;第四,建構媒介時代的文學場,並探析新增場素的文學意義;第五,闡釋「媒介詩學」的內涵與文藝學研究范式「走向媒介詩學」的必要性,並初步界定「媒介詩學」的研究視域;第六,對文學的未來與未來文學進行前瞻性展望,並對媒介文學的審美價值進行學理性剖析。總之,本文的根本任務是,把傳統文學研究向當代形態的文學研究轉型放到媒介社會/媒介文化場的結構邏輯內部,放到媒介社會文學形態轉折的大背景下來加以解釋,並以此為契機來尋求給予文學與詩學一個新的命意。
 

目錄

媒介時代的詩性立場(序言)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引言 文化傳播與詩學重構
一 詩學正義
二 詩學轉向
三 文化傳播與詩學重構
第一章 溯源與疏源:媒介理念和社會思潮
第一節 文化媒介與法蘭克福學派
第二節 權力媒介與意識形態分析理論
第三節 商品媒介與傳播政治經濟學
第四節 文本媒介與文化研究的解讀
第五節 文本媒介與結構主義的闡釋
第六節 文本媒介與後結構主義的反省
第七節 文本媒介與媒介帝國主義的剖析
第二章 受控與施控:媒介革命和文學革命
第一節 媒介優先原則
第二節 大眾媒介誘導下的文學革命
第三節 網絡媒介誘導下的文學革命
第四節 通訊媒介誘導下的文學革命
第五節 媒介的詩性訴求與審美創造
第三章 厘清與肅清:媒介時代的文學鏡像
第一節 素描媒介時代的文學鏡像
第二節 文學版圖內的另類風景
第三節 網絡文學與舊文學神話走向破滅
第四章 正視與審視:媒介時代的文學危機
第一節 傾聽文學的呻吟:現代傳媒對文學的消解
第二節 追尋感性的狂歡:傳媒文藝批評的潮涌
第三節 圖像增殖:語言的式微與圖像的狂歡
第四節 為暢銷而文學:文學的產業化與經濟化
第五節 為策划而文學:媒介的商業策划與文學策划
第五章 因襲與突襲:媒介時代的文學場
第一節 媒介場的生成與結構
第二節 媒介場的文學力與文化邏輯
第三節 重組媒介時代的文學場
結語 走向媒介詩學:文藝學研究范式的變革
參考文獻
後記
 

不請人作序也不為人作序,很久以來一直是我所恪守的一個為文著書的心願。這既是出於對當今中國早已泛濫失控的「序文化」的厭惡,也是因為怕麻煩:既不想麻煩別人,也不願為別人所麻煩。但現在這個態度顯然面臨巨大挑戰,讓我在此不得不做出相應的調整。不僅僅因為作者張邦衛是我的學生,也是由於他的這部《媒介詩學》,是一部述之成理、言之有物的著作,值得每一位依然關心當代中國人文事業、對傳說中的「和諧社會」仍有一份真切期待的讀者予以重視。

當今世界是屬於媒介的時代,以電視、網絡、報刊等信息部門為主體的社會大眾的文化媒介,早已成為新意識形態的主宰,是現代權力體制舉足輕重的中堅力量。通過對話語權的牢牢掌控,媒介構築了生活世界里的思想文化格局,對芸芸眾生的日常人倫規范與生存理念起到支配性的影響。所以,對媒介主體及其活動形態的研究,理所當然地成為當今人文社會科學的一大焦點,這方面的著述量在短短幾年時間里的迅速增長,自然也情有可原。於是我們讀到了諸如「媒介管理」、「媒介工程」、「媒介傳播」等形形色色的相關專著,有了從「媒介批評學」和「媒介現象學」到「媒介信息論」與「媒介中介論」等關於媒介問題的面面觀。但我們還缺少一部貨真價實的「媒介詩學」,這種欠缺多少意味著,在當下席卷九州的歌舞升平之中,對人類審美文化在傳媒時代的困境與前景的思考已經缺席。這是十分危險的。

所謂媒介時代,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著一個由消費主義所君臨的社會。媒介的力量來自於它與市場的合謀。雖然市場的形成總是受到有著權力部門為依靠的媒介的制衡,並且也只有借助於媒介的廣泛傳播而獲取其強大的效益;但反過來媒介要體現自身的這種功能,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向無形而實在、如同幽靈般出沒於後工業社會的「市場需求」做出讓步。所以,在商品經濟這個現代社會豪華大廈的基礎的促進下,媒介與市場最終在「娛樂」這面旗幟下結為同盟。躬逢其盛的作為匹夫匹婦的我們,情願或不情願地,紛紛以交出精神自主權為代價換取種種廉價的「開心一刻」,讓生命之舟在那些歡樂的泡沫中四處漂泊,匆匆沉沒。

媒介時代也是屬於「圖像與聲像」的時代。猶如文字是思想活動的親密載體,圖像與聲像既是教育者的良好手段,也是官能享受的最佳工具。幾千年來受「勞動者是幸福的」的教育而一直習慣於無私奉獻的炎黃子孫們,如今擁有了享受生活的合法權益。燈紅酒綠的格調與輕歌曼舞的場景不再是萬惡的舊社會的象征,不再屬於腐朽的封建皇帝們與頹廢的資產階級分子的專利。於是,在昔日為各種各樣的真偽「思想者」們所占據的舞台上,早已有清一色的「空心人」粉墨登場。在表演者與觀摩者一浪高過一浪的熱烈互動中,諸如美與丑、是與非、善與惡這類詞匯相繼黯然失色,剩下的唯有對得與失的全面評估和成與敗的精心考核,「有利」和「有效」是這個時代的一對關鍵詞。

但美麗的風景之所以美麗,當然不只是因為「悅目」而在於能「賞心」;圖像與聲像的意義並不在於直觀與直接,而在於這種直觀、直接同生活世界的緊密聯系,在於這種聯系中有著對真相與真實的真切呈現。但這種呈現卻猶如一把雙面刃,具有兩面性。經驗一再表明,照片從來並不等於事實本身,生動的呈現常常也是最虛假的廣告和對真相的一種最有效的遮蔽。倡導快樂人生主義並不意味著可以將肉麻當有趣,並不表明能夠將醉生夢死的吸毒的興奮與失控的狂熱,同如沐春風的人生激情與酣暢的人性體驗相提並論。所以,看似遠離貨幣的人文事業仍然有其不能抹去的價值,真正的人文關懷依然有必要一如既往地需要我們去落實。我們需要快樂地生存於大地上,去享受冬天的陽光、觀賞雨後的風景,而不是在「過把癮就死」的「無意識形態」之中,自欺欺人地將娛樂進行到底。

魯迅說得好:人生在世一要生存二要發展。人權決不僅僅只是生存權,人文關懷從不只是簡單地落實「飲食男女」的需求,還要有真正精神上的追求。有道是「天地之大德日生」,從生物鏈的方面看,不但豬們和狗們,甚至讓人類厭惡的老鼠、蟑螂、蟻子等,都因其能為生態平衡做出一定貢獻而擁有生存的權力。但在人類學的視野里,苟且偷生地「活著」並不就是人的「生活」,西裝革履地居守奴仆的位置也不是生命的歸宿。所以,諸如文明與優雅、道義與意義、責任與尊嚴等老生常談,不只是前輩先賢們坐而論道的憑空發明,而有著嚴峻的生存論背景,關系到我們能否在這塊土地上和平共處、安居樂業。 。

就像友誼並不是禮尚往來的利益交換、愛情並不是兩廂情願的生殖交配。生命的意義固然並非意味著脫離平凡,但卻總是要求能夠超越平庸。就像冷漠的理性主義在文明歷程中的聲名狼藉,不足以成為我們終結思想、放逐理性的借口;對那些冠冕堂皇的烏托邦說教的理直氣壯的摒棄,不應該演繹為躲避崇高、泯滅理想的結果。建設真正的和諧社會離不開理性的路標,通往真實的家園之路需要理想的燭照。人類在根本上固然不是為了真理而存在,而是為了感覺的愉快和情感的快樂而活著;但為了能真正擁有這樣的生活,我們不能沒有關於真理的思考。重啟價值評估航程最終是對人類價值的捍衛而不是廢黜,人的生活里不能只有面包,這句古老箴言並沒失去其深刻的內涵。所有這一切都在呼喚著,以人文關懷為宗旨的名副其實的藝術精神的回歸。

為這種回歸鳴鑼開道、充當其再築爐灶重新升帳的清道夫,這是媒介詩學的義無反顧的歷史使命;給思想一個生存呼吸的空間、為精神構築一個自由飛翔的平台,這是媒介詩學的職責所在;通過重新張揚真、善、美來為舉步維艱的人文寫作提供一個繼往開來的契機,這是媒介詩學別無選擇的文化立場。凡此種種決定了作者這次學術之旅的艱難困苦。作為張邦衛三年博士學習期間的導師,我很清楚他所作選擇的目標高遠,也目睹了他為此而付出的辛勤工作。在某種意義,可以說邦衛是在進行一次負重探險,但我並不認為他不明智。事實上作者已取得了足以令人喝彩的成績,眼前這部洋洋數十萬字的著述就是最好的證明。邦衛此書的意義不只是在某種意義上乃填空補缺之作,而在於它並非司空見慣的四平八穩的書寫,體現了作者的思想立場和精神個性。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