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的起源

海陸的起源
定價:204
NT $ 177
  • 作者:[德]魏格納
  • 譯者:李旭旦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095570
  • ISBN13:9787301095577
  • 裝訂:軟精裝 / 17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魏格納(1880-1930)是著名的德國地球物理學家。1915年魏格納出版了《海陸的起源 》一書,從四個方面論證了大陸漂移的假說。大陸漂移的假說基于這樣一個事實,大洋兩岸的海岸線是如此的相似,如果兩塊大陸拼接在一起,能夠非常好的吻合。因此,人們設想大洋兩岸的大陸原本是連在一起的。並進而提出世界上所有的大陸原本都是和南極大陸連在一起的。在魏格納之前,已有學者提出過類似的觀點,但是只有魏格納搜集了大量的證據,具體地描述了大陸漂移的過程,從而科學地論證了這一理論。

作者簡介︰

德國A.L.魏格納關于大陸漂移假說的著作,1915年出版。魏格納在這本書里系統地闡述、論證了他在1912年提出的大陸漂移說。全書分3篇共13章。第一篇論述大陸漂移的基本內容,並把它同地球冷縮說、陸橋說和大洋永存說進行對比。
 

目錄

弁言
《海陸的起源》導讀

第一篇 大陸漂移學說的基本內容
第1章 大陸漂移學說
第2章 與冷縮說、陸橋說和大洋永存說的關系
第二篇 證明
第3章 地球物理學的論證
第4章 地質學的論證
第5章 古生物學和生物學的論證
第6章 古氣候學的論證
第7章 大地測量學的論證
第三篇 解釋和結論
第8章 地球的黏性
第9章 大洋底
第10章(石圭)鋁圈
第11章 褶皺與斷裂
第12章 大陸邊緣
第13章 大陸漂移的動力
譯後記
附錄 地質學現代革命的偉大奠基者
 

在今日尚待解決的問題中,很少有比地球歷史上海陸的範疇及其關系這一問題更令人著迷的了。曾經有許多關于這方面的地圖發表過︰有些是依據已知其年代的海陸沉積層的形成及其分布而制成的;有些地圖的依據則不十分具體,例如對于含有時代相同但性質不同的海相動物的沉積層間認為存在著古陸的阻隔。另一方面,如果目前為海洋所隔開的陸地上的動植物極為相似,就往往認為這是陸地間必曾有過陸橋相連接而後來陸橋才沉沒于海底的充分證據。

但是,在復原過去地形的工作中,卻從業沒有人想到大陸間的相關位置有過顯著的變動,雖然在從前的宇宙學者們中曾經不止一人暗示過這種可能性。

一直等到魏格納教授搜集了大量地質資料,才進而證明了這種相對運動確實是發生過的。

不僅分布在陸地上的古今生物提供了支持他這種論點的有力證據,而且,今日隔海數千英里的地區彼此沉積層系列極為相似的現象,除了表明它們是在相近地區的相同條件下沉積的外,也別無其他合理解釋。

地球上各處重力與磁力變化所提供的證據使我們不得不承認:海洋與陸地並不如過去所想象的那樣只是地表局部的和暫時的起伏,而是由地殼組成成分的基本差異所引起的。

大陸塊的岩石大部分是由酸性深成岩(即花崗岩與片麻岩)所組成的。沉積岩、變質岩和基性火成岩雖然在地球表面上具有顯著的作用,但在數量上到底居于從屬的地位。大陸岩石整個說來密度較小,主要由(石圭)、鋁、堿組成,合稱為Sial,即(石圭)鋁層(注︰蘇斯[Suess]曾稱之為Sal,但我們贊同魏格納的意見,采用普費弗爾[Pfeffer]教授的建議,改稱為sial,以免與鹽[salt]的拉丁字[Sal]相混淆)。

有足夠的理由可以相信,形成大洋底的岩石具有較多的基性成分,含有大量的鎂、氧化鐵及石灰,鋪在大陸的 鋁層下面的也是同一成分的這種岩石或岩漿︰它們組成了厚約1,500千米的一個地球物質圈。它被稱為Sima,即 鎂層,以區別于 鋁層。

據魏格納等人的估計,大陸(石奎)鋁層的厚度為100千米(我認為這個數字似嫌太大)。魏格納教授相信,大陸的漂移是(石圭)鋁塊在(石圭)鎂層的物理性比作火漆,是一種黏性極大的液體。當然,(石圭)鎂層的黏性(即對于變形的抗力)遠比火漆大,但在地球歷史的漫長歲月中,遭到不斷的作用力以後,它會像火漆一樣發生變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