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發達史

漢學發達史
定價:56
NT $ 49
  • 作者:莫東寅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4727588
  • ISBN13:9787534727580
  • 裝訂:129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漢學發達史》一書,按時代順序,論述了外國漢學研究的演進史。原書一共分七章,計169頁,這七章在體例上前后有所不同,可分為前六章和第七章兩大部分。第一到第六章主要是介紹歐洲對中國的認識和研究過程,以相當篇幅追溯了古希望和羅馬關於中國的知識,以至后來與中國的接觸、晚明以來傳教士的活動等等,直到清代中葉。鴉片戰爭以后,漢學發達,諸國學者各有千秋,故書的第七章改為分國敘述,歷數法、荷、德、英、俄、美、瑞典、匈、奧、日等國的漢學研究情況,比較詳盡,篇幅幾乎占到全書的一半。
 

國際漢學研究在今天已經成為國內一門蓬勃發達的學科,有了不少專門研究的機構,出了許多刊物、專著和叢書,然而追溯這門學科的萌生,有一本書是人們不會忘記的,就是莫東寅先生的《漢學發達史》。這本只有168頁的「小」書,出版於建國前夕的1949年1月,在漫長的幾十年間,卻是唯一一種中文的國際漢學通史,有着相當深遠的影響。

請允許我在這里作一些個人的回憶。莫東寅《漢學發達史》是在當時北平的文化出版社印行的,很快我便在書攤上買到一冊,翻讀之下,才知道國外學術界對中國歷史、語言、文化介紹和研究的概況,真好像打開了一扇寬闊的窗口。我被國際漢學所吸引,正是由這里開始的。《漢學發達史》這本書,限於其時條件,紙張、印制都很差,若干年下來,書頁都脆黃了,但我始終舍不得離開它。即使是「文革」時期,我的很多藏書都喪失了,這本《漢學發達史》還留在我的身邊。

《漢學發達史》成為我走人漢學世界的向導。書的未了附有「參考書舉要」,我選擇其中屬於漢學史性質的幾種,按照出版次序,從圖書館找來閱讀。這些書其實都是日文的,包括1932年的石田干之助《歐人的中國研究》、1933年的後藤文雄《中國文化與中國學的起源》(我還讀過他的《中國文化西漸歐洲》)、1939·年的W.Barthold《歐洲特別是俄羅斯的東方研究史》(日譯本)、1940年的青木富太郎《東洋學的成立及其發展》、1942年的石田干之助《歐美的中國研究》。與《漢學發達史》對照,才了解莫東寅先生是以《歐美的中國研究》為主,將上述各書內容融會貫通,並且參用了張星娘先生《中西交通史料匯編》的材料。作為國內首創,這本書功不可沒,盡管若干地方只是譯載日本學者原文,由於晚清以來多有先例,也無可厚非。

關於《漢學發達史》的編著情況以及其間的優缺點,清華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的劉國忠博士有《四十五年前的一部漢學史》專文,刊於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清華漢學研究》第二輯,建議讀者參看。

相信有不少學者和我一樣,是通過《漢學發達史》起始認識國際漢學的。由於歷史的原因,國際漢學的介紹和研究在我們這里冷寂了好多年,莫東寅先生與他的這本書,也漸漸被人們淡忘了。記得我看到過他一種論作的題目,那是同漢學史全無關系的,看來他的工作領域已轉移開。

國內的國際漢學研究真正起步,要到改革開放以后。孫越生先生主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情報研究所的「國外研究中國叢書」,自1979年起出版,是這方面工作的先聲。1991年,四川外國語學院成立國外中國學研究所,出版《國外中國學研究》第一輯,季羨林先生為之題寫前言,還說「頗為感到吃驚」,然而這一學科的發展相當快速,到1997年春天,《中華讀書報》就以《國際漢學研究「冷」板凳坐「熱」》為題,在頭版頭條發布報道。用清華大學徐葆耕先生的話說,學術界對國際漢學研究業已「習焉不驚」了。

北京外國語大學張西平等先生的海外漢學中心,是這一學科的一支主力軍,不但組織編輯了由任繼愈先生主編的《國際漢學》,已出版十四輯.,更在學科發展的各個方面作出了卓著的貢獻。與大象出版社合作,編印「西方早期漢學經典譯叢」、「當代海外漢學名著譯叢」、「海外漢學研究叢書」等等,即其顯例。

隨着國際漢學研究熱潮的興起,莫東寅《漢學發達史》也越來越為公眾重視。重989年,上海書店有影印本,但印數無多,大家仍不易見到。現在北外海外漢學中心對這本書進行了整理重新出版,是非常值得感謝的。希望此舉能促進新的漢學通史的編著,使國際漢學研究在新世紀的進步獲有更好的基礎。

李學勤

2005年3月21日於清華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