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8-1949.5 國民黨政權在滬糧政的演變及後果

1945.8-1949.5 國民黨政權在滬糧政的演變及後果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馬軍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545563
  • ISBN13:9787532545568
  • 裝訂:397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1945至1949年,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為爭奪國家的執政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內戰,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是兩黨爭奪的焦點。其間,糧食危機一直困擾着上海城市,主要體現在供應的不穩定性和糧價的暴漲,這是社會震盪、民情不安、工潮起伏、學界騷動的內在因素。米潮從形成到發展,從爆發到惡化,當局的措施、米商的態度、市民的反應,幾乎每個環節都涉及經濟、社會、政治乃至文化問題的方方面面,實際上它是解讀當時上海城市生活乃至全國局勢的一把鑰匙。

  糧食問題從來不是什麼別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是社會安定問題,是誰掌握政權的問題!當局者的糧食政策通常被認為具有統御全局的功效。本書以此為切入點,抓住典型事例及重要機構,采用全景梳理的手法,寓理於述,透過紛繁現象探尋國民黨政權在滬糧政的規律和實質,進而着重反映其導致的社會政治后果,以期揭示這一史段的基本特征和內在邏輯,為解釋「大陸易手」這個傳統大命題做一新的注腳。
 

目錄


導論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二、中國糧食史研究的簡要回顧
 三、若干定義、主要資料和研究方法
 四、抗戰勝利前國民黨糧政的理論和實踐
 五、1945至1949年上海糧食運作及管理的基本機制
第一章 失敗的嘗試——1946年上海糧食貸款案始末
 一、政策出台
 二、欲抑又揚
 三、初步偵審
 四、供詞紀要
 五、求證糧部
 六、地院審結
 余論
第二章 應對難關:1946年的青黃不接
 一、下車伊始
 二、川米洋米
 三、存底將罄
 四、糙米政策
 五、峰回路轉
 小結
第三章 從限價到搶米(上)
 一、限價政策
 二、漲風又至
 三、愈演愈烈
 四、搶米潮起
 五、探究原因
 六、籌划配售
第四章 從限價到搶米(下)
 一、再度限價
 二、實施之初
 三、步履維艱
 四、搶風再起
 五、恢復秩序
 結語
第五章 計口授糧:以上海市民食調配委員會為主線
 一、局部配售
 二、美糧來了
 三、首期全配
 四、艱難時刻
 五、易手前夜
 小結
總論
總附表
大事記
主要參引文獻
后記
 

本書是作者在其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擴充、調整、加工而成的。從抗戰勝利到解放的上海社會,是作者近年來關注較多的研究領域。他從地方性問題入手,對繁復的歷史信息進行精心組合、分析,考察政府行為的社會文化背景,為一個特定時代的集體記憶留下了很有價值的記錄與思考。

本書的特點是將戰后上海糧食市場監管政策的演變,置於施政者、經營者、消費者三方的參與、沖突和制約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本書對有關的檔案、報刊、前人出版物等大量資料進行了系統和多途徑的搜尋、梳理,以一系列重要決策的推行為脈絡,展示了國民黨政權戰后4年在滬糧政的錯綜軌跡及主要環節,從結構變動、政策調整,到社會反響、矛盾沖突等,為考察、檢視戰后上海城市管理機制和社會控制,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並引發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導致上海糧政受挫的關鍵是什麼?它在近代中國憲政史上留下了什麼樣的記憶印痕?

在近代上海行政制度的變遷中,1945年8月抗日戰爭的結束意味着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延續近百年的兩界三方的市政格局(公共租界、法租界、華界)至此正式結束,開始由國民黨上海市政府實行對全市的統一管轄。與此同時,上海也進人了一個人口持續膨脹期,戶籍居民約400萬,實際人口約在600萬。解決好市民的吃飯問題,自然是政府當局的頭等大事。

戰后國民政府在上海設立了一系列的糧政機構,先是糧食部上海市糧政特派員辦公處(簡稱糧政處,1945年8月),繼而是上海市社會局糧食管理科(1946年7月),再后來是直屬市政府的民食調配委員會(1947年6月)。糧政被列入每周市政會議的重大議事日程中,專管機構業務繁忙。其間,對糧食的分配與銷售曾有過多種嘗試,然而面對糧價的一再狂漲,一系列愈益嚴厲的措施竟然一一失靈。無論是糧商貸款、大量拋售,還是嚴格限價、計口授糧,無不步履艱難。為什麼它們對遏止糧價劇升難有成效呢?

根據本書的描繪,糧政受挫顯然是一個特定環境的產物,是一種社會病症,而病源卻另有所在。戰后幣制的一系列重大變動(中儲券——法幣——金圓券),固然有戰時區域經濟分割失調的背景,但首要根源是政府為了應付龐大的軍費支出,不惜采取「印鈔機」式的財政政策,終因發行總量失控,導致惡性通貨膨脹愈演愈烈。僅從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法幣的發行額便已由5569億元,逐月增至21 125億元,不到1年幾乎增長約3倍,這是在變相迫使國民為巨額軍費買單,其結果必然是走向經濟的全面崩潰。在一個法治尚不嚴密的國度里,超越權限的政府行為得逞無阻,使不同身份的國民從市場物價的不正常變動中,逐漸意識到一場空前的劫難臨頭,於是迅速調整生存策略、應對時艱,甚至身不由己地卷入這場空前殘酷的生存搏殺中。米價成為人們判別物價狂漲的最敏感坐標,其變動。周期也由最初的以年、月為單位,逐漸惡變,發展到最后按天,甚至按小時計算。加之內戰加劇了工商業的衰敗,使大量游資源源匯集上海,投機活動猖獗,貪污、囤積接踵而至,班府當局的行政管理也因此難有成效。在失控、絮亂的社會經濟環境中,任何周全對策、完善的機構均不能再保證糧價的平穩,最終引發劇烈動盪,迫使憲政建國匆匆落幕。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