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復話語系統與近代中國文化轉型

嚴復話語系統與近代中國文化轉型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韓江洪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741265
  • ISBN13:9787532741267
  • 裝訂:340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把嚴復話語系統置於他所處的歷史語鏡之下,從話語的角度研究嚴復的翻譯,重點探討嚴復話語系統對近代中國文化轉型產生巨大影響的原因,這在嚴復翻譯研究領域尚屬首次。本書依據社會語言學、文體學、翻譯改寫論、翻譯規范化等理論,綜合利用理論闡述、個案分析和歷史考證等研究方法,著重借助於英國語言學諾曼·費爾克拉夫的話語分析框架,重點探討和分析嚴復話語對中國文化轉型產生重大影響的原因,並揭示其中的奧秘。

本書研究文化轉型期的嚴復話語,是以文本、話語實踐和社會實踐為向度的。本書的研究成果拓寬了人們對嚴復翻譯思想的認識,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嚴復話語系統在近代文化變遷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近代中國文化對翻譯的制約,因而具有一定的翻譯文化史意義。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嚴復生平簡介及其主要譯著
第二節 嚴復翻譯研究綜述及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 研究內容、方法及意義
第二章 嚴復話語系統的形成及其對近代中國文化轉型的影響
第一節 翻譯與目標語文化轉型的關系
第二節 嚴復話語系統的成因
第三節 嚴復話語系統在近代文化轉型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章 嚴復話語結構中的延續與創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模仿先秦詞法結構
第三節 繼承桐城派古文的優點
第四節 吸收其他文體的某些積極因素
第五節 嚴復話語——一種延續中有創化的新型文體
第四章 嚴復話語的現代性和啟蒙意義
第一節 現代性理論概說
第二節 嚴復選擇擬譯文體的現代性向度
第三節 嚴復翻譯話語的現代性
第四節 嚴復現代性話語的啟蒙作用——以孫寶暄為例
第五章 嚴復話語系統的合乎目的的翻譯策略
第一節 翻譯目的的論概述
第二節 達旨——嚴復的目的意識和策略意識的集中體現
第三節 嚴復翻譯策略的特色及其文化意義
第六章 嚴復翻譯中的誤讀
第一節 誤讀理論概述
第二節 嚴復翻譯中的有意識誤讀
第三節 嚴復翻譯中的無意識誤讀
第七章 翻譯規范與嚴復話語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翻譯規范論概述
第三節 期待規范與嚴復話語
第四節 專業規范與嚴復話語
第八章 嚴復的中西方化觀與翻譯實踐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嚴復的中西文化觀
第三節 嚴復文化觀的功利主義性質
第四節 嚴復功利主義的翻譯觀與翻譯實踐
第五節 兼容古今、會通中西的嚴復話語系統
結語
附錄一 嚴復簡譜
附錄二 嚴復著譯目錄索引
附錄三 嚴復研究資料目錄索引
參考文獻
後記
 

談翻譯,我們首先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翻譯,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在人類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在廣泛地進行著,但在歷史中卻很少得到世人的關注;豐富的翻譯活動,一直被實踐者認為是充滿障礙的工作,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卻很少有學者對其進行深入而系統的研究。這兩個方面情況的長期存在,或者說翻譯領域被歷史學界、被理論界長期忽視的狀況造成的直接影響便是,翻譯一直被當作一種「雕蟲小技」。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語言學家對翻譯問題不予重視,歷史學家對翻譯活動熟視無睹,知識界對翻譯的認識幾乎是零。這在很大程度上使翻譯活動在兩個方面被遮蔽:一是翻譯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作用得不到足夠的承認;二是對翻譯的種種問題得不到科學、系統的研究。尤為耐人尋味的是,對翻譯的這種輕視態度不僅僅來自翻譯界的外部,而且還來自翻譯界的內部。翻譯界內部的這種自我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他學科對翻譯的看法,漸漸地也在有關的學界形成一種偏見:翻譯為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因此,翻譯的作用得不到應有的承認,對翻譯的理論研究得不到學界的關注和支持。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才逐漸開始改變。

長期以來翻譯家本身專注於翻譯實踐,忽視了對翻譯問題的理性思考與系統研究,這不能不說是個歷史的誤會。但是,豐富的實踐與貧乏的理論之間所產生的這道深深的裂痕卻不能完全掩蓋在數千年的翻譯歷史中。翻譯活動的特殊性提出了種種問題和困難,而面對這些問題和困難,翻譯家們也不可能視而不見,無動於衷,因為它們是無法回避的客觀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翻譯家們對翻譯理論思考的忽視,並不說明翻譯就沒有理論研究的必要,也並不意味著翻譯的種種問題因為翻譯家的忽略便不存在。

事實上,在漫長的翻譯歷史中,翻譯家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進行著形式多樣的豐富實踐,雖然對實踐中所出現的問題,還沒有以一種清醒的理論意識去加以關注,但他們針對這些問題所采取的種種手法、策略,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的一些經驗、體會,尤其是他們從中悟出的一些道理或原則,是一筆筆非常珍貴的遺產。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彌足珍貴的譯事經驗,由於學界長期以來沒有予以重視與關注,像一顆顆散落的珍珠,被歷史所塵封,無法發出其耀眼的光芒。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一批具有強烈的探索精神和清醒理論意識的學者,如前蘇聯的費道羅夫、英國的卡特福德、加拿大的維納與達爾貝勒內、法國的喬治·穆南等,試圖以語言學為指導,打開翻譯研究的大門,將數千年來一直處在技藝層面的翻譯經驗納入理論的思考、系統的分析與科學的探索范圍。到了70年代,出現了以美國尤金·奈達為代表的一批翻譯理論家,他們不斷拓展翻譯研究領域,將翻譯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為翻譯學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翻譯界的一批有識之士將目光投向被歷史塵封的一筆筆珍貴的翻譯遺產。他們一方面追蹤歷史的重大翻譯事件,將翻譯家的實踐置於寬闊的歷史空間加以認識與定位;另一方面對伴隨著翻譯活動而產生的點滴思考與經驗體會加以梳理與探討。以現代學理對傳統的翻譯經驗加以闡釋,為我們開辟了一條深化翻譯理論研究的重要途徑。同時,客觀上也促使被歷史遺忘或忽視的翻譯活動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如果說翻譯在歷史上曾長期受到冷落,處於歷史邊緣的話,那麽正是借助現代學理,借助哲學、美學、語言學、符號學、文藝學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豐富並加深了人們對翻譯的認識,不斷拓展翻譯研究的領域,使翻譯活動在歷史的舞台上逐漸占據本應屬於自己的位置,從歷史的邊緣開始走向中心。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