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有結婚就有離婚,婚姻破裂和離婚的歷史與婚姻的歷史一樣的悠久。人們為什麼要結婚?結婚後為什麼還會離婚?這些問題恐怕是每個成年人都曾想過或有興趣了解的內容。本書恰恰滿足了讀者這方面的需要。

本書重點討論了近一千年來西方國家婚姻破裂和離婚的歷史。它討論離婚的同時還探討了有關婚姻的目的,內容、性愛和一些有關的社會現象。作者把這部離婚的歷史放在廣闊的背景中進行研究,在如何看待婚姻與社會,如何看待家庭,及如何看待宗教、道德、社會秩序等方面作出了令人較為滿意的解釋。
 

目錄

序言
鳴謝
第一章 天主教徒與新教徒
第二章 17世紀的英國與其美洲殖民地
第三章 世俗化、啟蒙運動與法國革命
第四章 現代社會初期的正式與非正式離婚
第五章 婚姻破裂的含義與背景
第六章 19世紀︰開放與對抗
第七章 離婚,一個社會問題︰1850-1914
第八章 20世紀與大規模離婚的開端
第九章 闡述離婚的起因,1870-1990年代
結論
 

在西方現代社會中,結婚的人很多,離婚的也不少,這是一個矛盾現象。盡管近年來有些國家的結婚率有所下降,但總的來說,現在人的結婚和以往任何時候一樣,都十分普遍。在19世紀或更早的時期,相當一部分的男人和女人想結婚,但不敢抱這種希望,而且也結不成婚;如今,在大部分西方國家中,幾乎每個人都在他或她一生中的某個時侯結過婚。約翰‧吉力斯在他論英國婚姻史的專著《是好,是壞》的前言中提出了一個也適用于其他西方社會的觀點︰“我們生活在一個婚姻時代,夫妻成為該時代親密關系的典型……商業鼓勵理想婚姻,孩子們玩結婚的游戲,小青年們則試著去做。”

孩子們也許並不會有意識地去玩離婚游戲——可事實上,當他們的結婚游戲玩兒崩了,如一個孩子不好好玩兒,于是另一個孩子就回家不玩兒了,這時結婚游戲就變成了離婚游戲。小青年倒也不常鬧離婚,但20多歲以後,他們的婚姻多半以離婚告終。即使這樣,在西方的婚姻體系中,離婚也已成為婚姻的日常伴侶,因為正像結婚一樣,西方世界的離婚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普遍。盡管在80年代初和80年代中,一些國家的離婚率趨向穩定,但這種穩定的基點相當高,也是從沒有過的。而在另一些國家,離婚率每年都要創造一個新紀錄。用人口或已婚婦女的千分比對離婚率進行精確的調查統計後顯示20世紀,尤其是70年代以來,離婚率飛速增長。用比較通俗的話說,這種增長意味著每三四樁婚姻中必定有一樁以離婚告終。這一現象已變得司空見慣,當然還要看在哪個國家。

這種高離婚率已經成為現代西方社會的一大特點,引起了多種反應。一些觀察家認為這種高離婚率表明了婚姻和家庭的衰敗,預示著婚姻和家庭的消亡。另一些人則把這種現象解釋為一種新出現的婚姻模式;根據這種模式,許多,甚至大部分的男人和女人都會在他們一生中結兩次或更多次婚。在有些人看來,離婚威脅著社會的穩定,而另一些人則堅持認為西方的家庭體系可以包容高發的離婚率。對于離婚長期或短期的增長大家各抒已見,表達了許多不同看法。主要認為離婚率增長是道德觀的改變或退化、宗教影響日益衰退、婦女運動、已婚婦女外出工作和婚姻期望值越來越高等因素造成的。

本書討論的主要內容是離婚的歷史,但也不可避免地要論及到有關現代離婚所產生的若干問題。對于離婚,人們常常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現在離婚的人這麼多?”這是一個歷史問題,因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先回答其中包含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以前離婚的人為什麼這麼少。同樣,要全面了解現代離婚的其他方面,就必須先回溯過去。離婚法、公眾對于離婚和離婚男女的態度以及世俗和宗教對于離婚的流行政策等等,我們若是對這些長期或短期的演變過程不了解就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理解。

近年來的研究成果使我們更多地了解了西方家庭史的方方面面;特別是60年代以後,大量論著問世,其論述的重要問題有︰家庭規模和結構的歷史發展趨向、親屬模式、性關系、結婚年齡、未婚先孕率、婚姻的持久性等等。然而在這些論著中,離婚和婚姻破裂總被當成題外話,似乎這些問題只是家庭史譜系中的遠親而已。在西方家庭發展的主要研究中,離婚、婚姻破裂和分居等問題往往只是一筆帶過。勞倫斯‧斯通對英國的家庭做過一個雄心勃勃的調查(見《英國的家庭、性與婚1500-1800》),較為系統地論述了離婚問題,但即使在這本書里,離婚和與其相關的問題也只是被當做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來處理。而約翰‧吉力斯對英國婚姻頗具權威的研究只是有力地論述了婚姻的締結而不是解除。正在本書付印時,勞倫斯‧斯通的《走向離婚︰英國1530-1987》出版了。

研究家庭的史學家們之所以一般不去注意離婚和婚姻破裂的問題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反映了兩種現實。首先,除了一兩個像法國大革命那樣的特殊時期外,在19世紀後半葉以前的西方社會中離婚的事極少發生。此外,除了偶爾的離婚和分居外,婚姻破裂一般也是不多見的,而且即使出現了也往往不了了之。然而我們可以找到證據表明存在著遺棄、重婚、賣妻等現象,我們還可以找到大量證據表明婚姻中存在著緊張和暴力,這些現象可能意味著婚姻的破裂,但也不一定。總的來說,這些資料的可信度並不足以讓我們得出什麼確切的結論,由于這一點,再加上家庭史的研究方法,往往加深了人們的印象,認為在過去,婚姻破裂和離婚的現象並不普遍。

即使這樣,在過去的20年間,研究離婚史的論著也越來越多。現在我們更加了解了許多國家有關離婚的法令與法規,以及歷史上對婚姻破裂和離婚的態度,離婚法的頒布和實施、離婚男女的特點等等。許多人則直接把離婚放在社會、政治和文化的背景中去進行研究。

在這里我們不需要羅列出各種文章、專論、尚未發表的論文和參考書章節中有關離婚的研究成果。這些都已標明在《各奔東西》一書的書目和腳注中,本書是該書的簡寫本。本書只是在每一章後的“推薦書目”中列舉了幾本較為常見的著作。然而,我想再次感謝那些學者們,他們對一些涉及廣泛的題目所做的研究使我有茅塞頓開之感,比如挪威17世紀的離婚、康涅狄格州18世紀的離婚、彌爾頓《失樂園》中離婚的作用、托瑪斯‧杰弗遜對離婚的研究和19世紀英國離婚與已婚婦女財產法的關系等等。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筆者努力做到簡明、通俗,從廣泛的視野闡述西方世界的離婚史。所謂“西方世界”包括了北美、西歐、斯堪的納維亞、大不列顛和澳大利亞,當然有時我們的討論也會涉及到其他諸如蘇聯這樣的地區。這樣一個西方世界橫貫了半個地球,該世界中的國家在許多社會、經濟和文化等方面都相去甚遠,但卻有著共同的家庭法規和政策傳統。歐洲大陸、英國和斯堪的納維亞的法律深受羅馬天主教教義和教會法規的影響,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宗教改革,甚至宗教改革以後。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婚姻和離婚的法規也建立在歐洲的模式之上。這種傳統使得西方的廣闊世界具有了高度的統一性,使得我們在進行歷史分析時可以將此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與此同時,我們的比較研究也包含了許許多多的差別和分歧。雖然一些像新教改革那樣的普遍現象在歐洲引起了不同程度和富有戲劇性的婚姻改革,但在個別國家中,一些既十分具體又各不相同的事件,如英國內戰、美國革命、法國革命以及國家社會主義的出現等,也都影響到離婚法規、政策和離婚率的變化。

本書基本按年代的順序從中世紀論述至今,個別章節則專門討論了過去婚姻破裂的意義和程度等重要問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這個節本用了比原書更大的篇幅來討論19和20世紀的問題。在本書的醞釀過程中,《各奔東西》一書得到了不少好評,使我得到極大鼓勵,因此我相信無需對本書的論點和闡述做出大的變動。本書省略了書目和腳注部分,假如讀者有興趣繼續探討本書略寫的某些論點,可參閱原書,該書不僅討論較為詳盡,還列有書目以供參考。

關于本書的研究角度,有幾點需要說明。首先,雖然本書的主題在于討論離婚法的發展,但筆者卻不局限于僅僅討論法律的問題.而是試圖置離婚法的變化與發展于一個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廣闊背景中。本書將闡明離婚法常常伴隨著政治上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婚姻與離婚的理論也與政治意識形態有著密切的關聯。本書的第二個主題是離婚的社會史,即什麼人離婚、為什麼離婚以及為什麼在某個時期的離婚率沒有提高或降低?第三個主題是婚姻破裂和離婚的區別。這一部分所討論的主要問題是,上個世紀離婚現象的增加是否說明婚姻破裂的情況越來越多,還是說比以往更多的婚姻破裂都能以離婚告終。

總之,本書的目的在于綜述一千年來西方世界的離婚問題。當然,本書論述的範圍有限。要想一個一個地闡明法律的所有變化會是一件相當繁復的事。同樣,要引述所有偉大、著名人物論述離婚的思想也是十分復雜的。不僅基督、伊拉斯漠、路德、彌爾頓、伏爾泰、弗雷德里克大帝、杰弗遜、拿破侖、迪斯雷利、列寧、墨索里尼、凱恩斯等人說過有關的話,其他千千萬萬個男男女女也說過。這里我們只能引述一小部分。本書要討論的題目是十分龐大的,下面我們只能有選擇地討論我們現在認識到的方面,並做出解釋。但是,這又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因為除非我們了解現代西方社會婚姻破裂和離婚的歷史淵源,否則我們就不可能理解當前婚姻破裂和離婚等問題。我希望本書不僅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家庭演變的歷史,還可以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討論現代社會的問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