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思想世界

庄子的思想世界
定價:240
NT $ 209
  • 作者:楊國榮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11746
  • ISBN13:9787301111741
  • 裝訂:304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中國哲學史上,庄子無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人物。以汪洋恣肆的文字為形式、以不拘常理的觀念為內容,庄子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思想世界。從哲學系統看,庄子的思考涉及性與天道的各個領域;在言說方式上,詩意地說、思辨地說、邏輯地說等在其哲學中彼此相融。以天人關系為指向,庄子既將人性化的存在提到引人矚目的地位,又以合於「天」(自然)為理想的形態,人性與天道之間呈現了復雜的關系;從「道通為一」、「以道觀之 」的視域出發,庄子對如何揚棄世界(包括觀念世界)的分裂、達到統一的存在圖景作了深入的追問;由肯定真知與真人的互動,庄子具體地考察了向道而思的過程;通過「道」與「德」、「我」與人的論辯,庄子從不同方面澄明了個體性原則;以逍遙之境為指向,庄子進一步彰顯了人的自由問題。本書以史與思的統一為進路,在分析庄子哲學的內在主題及理論張力、並由此進一步揭示其思想脈絡的同時,又注重在總體上展示其深沉的哲學內涵和獨特的理論品格。
 

目錄

自序
導論
第一章 天人之辯
 一 物與人
 二 本真之「在」
 三 「天」的二重涵義
 四 自然原則的雙向展開
 五 天人之行本乎天
第二章 道通為一
 一 未始有封與分而齊之
 二 以道觀之:存在的圖景與存在的視域
 三 齊是非及其本體論意義
第三章 道與存在之序
 一 道不欲雜
 二 天地之序的審美之維
 三 自發與自然
 四 「和」與精神世界
第四章 真知:向道而思
 一 體道與極物
 二 真知與真人
 三 坐忘與心齋
 四 反觀內通:邏輯之外的進路
第五章 名與言
 一 名止於實
 二 言意之辯
 三 道與言
第六章 他者的理解
 一 濠梁之辯
 二 理解的形上之維
 三 理解與溝通
第七章 個體與自我
 一 「德」與個體原理
 二 不以物易己
 三 守其一
 四 無「我」與有「我」
 五 人我之間
第八章 時·歷史·境遇
 一 變遷與「時勢」
 二 時與命,192
 三 與時俱化
第九章 存在境域中的生與死
 一 「生」的意義
 二 齊生死
 三 「死」的理想化及其內蘊
第十章 逍遙之境
 一 人性與天道
 二 自由與自然
 三 逍遙於天地之間
附錄一 道與人
附錄二 面向存在之思
附錄三 《庄子·逍遙游》的哲學詮釋
后記
 

自上個世紀80年代始,我曾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哲學中的有關人物、學派、思潮作過若干考察。90年代後期,我的研究重心較多地放在哲學理論方面,涉及的論域包括倫理學(道德哲學)、認識論、形而上學等。當然,在史與思的互動中,理論之維與歷史之維並非彼此懸隔;事實上,二者在更實質的意義上呈現相互交融的形態。以這種互動和交融為思考背景,2004年,在完成有關形而上學的論著(《存在之維——後形而上學時代的形上學》)之後,我的側重之點又回到了哲學的歷史。相對而言,前此的歷史回溯較多地指向儒家一系的哲學,2004年的「轉向」則首先以道家系統的庄子哲學為對象。

關於庄子思想較為系統的研究雖然開始於上述階段,但對庄子哲學的興趣,則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從時間上看,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便多次閱讀《庄子》;庄子的言與思,一再使我領略到思想的力量。將近10年前(1998),我又將道家哲學列入研究之域,並在完成《老子》哲學的初步考察後,擬轉入庄子哲學的研究。但不久研究計划發生了一些變化,原定關於庄子哲學的研究設想也暫時擱置。當然,暫時擱置並不意味著放棄該計划,而只是推延研究的進程。2004年,隨著形而上學「沉思」的告一段落,庄子哲學便十分自然地再一次進入我的視野。

相對於先秦其他諸子,庄子其人與庄子其學無疑呈現出獨特的品格。就「在」世方式而言,庄子的一生體現了為人、為學與為道的統一;從哲學系統看,庄子的思考涉及人性與天道的各個領域;在言說方式上,詩意地說、思辨地說、邏輯地說在其哲學中彼此相融。以天人關系為指向,庄子既將人性化的存在提到引人矚目的地位,又以合於「天」(自然)為理想的形態,並由此突出了自然的原則,人性與天道之間呈現了復雜的關系;從「道通為一」、「以道觀之」的視域出發,庄子對如何揚棄世界(包括觀念世界)的分裂、達到統一的存在圖景作了深入的追問;由肯定真知與真人的互動,庄子具體地考察了向道而思的過程;通過「道」與「德」、「我」與人的論和辯,庄子從不同方面澄明了個體性原則;以逍遙之境為指向,庄子進一步彰顯了人的自由問題;如此等等。以上諸種論題的討論,既呈現多重理論趨向,又內含主導的哲學立場,其中所體現的理論創造性和思想魅力,至今仍吸引人們不斷向其返顧。

從更廣的視域看,庄子哲學通常被歸入道家之列。作為中國哲學中的重要流派,道家在歷史上留下了難以抹去的理論足跡,其思想深刻地影響、制約著中國思想的衍化。晚近較為流行的看法有「儒道互補」說,一些論者則提倡「道家主干」論(以道家為中國哲學的主干)。這些看法是否確當或可進一步討論,但它們無疑也從不同方面反映和折射了一個基本事實,即道家在中國哲學史中曾寫下了不可忽視的一頁。道家的這種不可忽視性,同時也表明:撇開或略去了其哲學,便難以全面地再現和把握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作為中國哲學的重要構成,道家思想並不是以抽象的形態存在,而是體現於歷史上的不同哲學系統,其中,《老子》與庄子的哲學,顯然是其最為重要的源頭和載體;與之相應,有關《老子》及庄子哲學的個案性考察,無疑既有助於更具體地把握道家哲學的理論意蘊,也將在更廣的意義上深化對中國哲學的理解。

在文獻的層面,本書首先將《庄子》作為統一的整體來考察,以再現其思想系統的完整形態和豐富內涵。以史與思的統一為進路,本書既致力於分析庄子哲學的內在主題及理論張力,並由此進一步把握其真實的哲學精神和思想脈絡,也力圖在總體上使哲學歷史的考釋同時體現哲學理論的沉思,從而一方面避免沒有歷史的哲學,另一方面避免沒有哲學的歷史。當然,無論從「史』』的維度看,抑或就「思」而言,本書都仍難免有自身的限制,這種限制,也從另一個方面表現了歷史回溯與哲學沉思自身的過程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