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天文集‧第三卷‧中國佛教文化

方立天文集‧第三卷‧中國佛教文化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方立天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075126
  • ISBN13:9787300075129
  • 裝訂:平裝 / 44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從兩個方面展示“中國佛教文化”的內涵與特色︰一方面是介紹中國佛教的歷史演變、各類典籍、基本教義、制度儀軌、寺院殿堂、名勝古跡等;另一方面是論述佛教與中國政治、倫理、哲學、文學、藝術、民俗等具體文化形態的互動關系,以及佛教與儒、道的沖突與融合。基于此,進而總結中國佛教文化體系的結構、核心、內外聯系、演變根源和內在特質,以助于深入了解佛教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地位、重要作用及其未來走向。


方立天,浙江永康人。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助教、講師,1984年特批晉升為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歷任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顧問,中國哲學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哲學史》雜志主編,《宗教研究》主編,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等。專著有《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佛教哲學》、《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上下卷)和《中國佛教哲學要義》(上下卷)等。
 

目錄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
前言
第一章 印度佛教的創立、演變和外傳
第一節 釋迦牟尼的創教活動和早期佛教
第二節 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
第三節 印度佛教的向外傳播
第二章 佛教傳入中國及其變化和發展
第一節 佛教初傳中國
第二節 三國西晉佛教的初步流傳
第三節 東晉十六國佛教的隆盛
第四節 南北朝佛教學派的涌現
第五節 隋唐宗派佛教的造和繁榮
第六節 五代以來佛教在衰微中延續
第七節 藏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章 佛教的各類典籍
第一節 佛典的結集
第二節 佛典的翻譯
第三節 中國僧人的撰述
第四節 寫經、刻經和排印本藏經
第五節 佛典的目錄和結構
第四章 佛教的基本教義
第一節 佛教的倫理宗教理想
第二節 佛教的宇宙“真實”學說
第五章 佛教的制度和儀軌
第一節 教徒和僧籍
第二節 叢林和清規
第三節 儀式和軌範
第六章 佛教的寺院殿堂
第一節 寺院建構的演變
第二節 殿堂配置和塑像釋名
第七章 佛教的名勝古跡
第一節 三大石窟
第二節 四大名山
第三節 八宗祖庭
第四節 著名喇嘛寺
第八章 佛教與中國政治
第一節 印度佛教的政治意識
第二節 佛教與中國歷代政治
第三節 佛教思想的社會政治作用
第四節 佛教與中國政治關系的特點
第九章 佛教與中國倫理
第十章 佛教與中國哲學
第十一章 佛教與中國文學
第十二章 佛教與中國藝術
第十三章 佛教與中國民俗
第十四章 中國佛教的基本特點
第十五章 中國佛教的對外影響
佛教與中國文化
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融合︰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雙向選擇
佛教與漢地習俗
論佛教文化體系
 

2005年元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負責同志和我談,建議出版《方立天文集》。我頓時想自己與人大出版社真是緣分殊勝︰早在上世紀80年代,該社就出版了我的《慧遠及其佛學》和《佛教哲學》,2002年又出版了《中國佛教哲學要義》,其中後兩部著作還獲得了獎勵;如今又要出版我的文集,這對我是莫大的支持和鼓舞!

經過較長時間的思考,我確定了兩個選文的標尺︰一是以專著為主,兼及相關論文,《中國佛教哲學要義》因列入“中國文庫”已于近期出版則不再收入;二是以佛教和哲學兩個專業領域為基本範圍,佛教以中國佛教為重點,哲學也以中國哲學為主,至于涉及一般文化和宗教的論文,以及序文、書評、筆談、感言、治學漫述,以及一些雜憶、紀念和悼念的文章,均不收入。

現在呈現于讀者面前的是六卷本文集,第一卷《魏晉南北朝佛教》,以《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和《慧遠及其佛學》兩書為基礎,再適當增加相關論文而成。第二卷《隋唐佛教》,以《法藏》、《華嚴金師子章校釋》和《華嚴金師子章今譯》三書為主,刪去其中重復部分,另結集有關隋唐時期佛教論文而成。第三卷《中國佛教文化》,以專著《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為主,再增輯論述佛教文化的相關論文。第四卷《佛教哲學》,以《佛教哲學(增訂本)》為主,另行增加論述佛教人生哲學的論文。第五卷《中國古代哲學(上)》為《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前九章,即論述中國古代哲學的宇宙論和人生論部分。第六卷《中國古代哲學(下)》,除《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的後三章認識論部分外,再收集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論述中國古代哲學的部分論文而成。編輯同志和我本人在編訂過程中,對于發現的疏漏和錯別字作了改正,對于有的敘述還作了個別文字的調整。

六卷本文集,是筆者個人在佛教和哲學領域學術研究的重要記錄,體現了筆者在漫長治學征途中跋涉的歷史足跡,也反映了筆者近半個世紀來的平生志業。

回首昔日的人生歷程,一直生活在社會不斷大變革的不平凡歲月里,深感個人的命運與歷史演變密切相連,個人的學術活動也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在以往的個人經歷中,有三次重大轉折對人生道路影響很大。一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使我得以較早地投身革命,經受革命鍛煉。二是1956年我考取了北京大學哲學系,在學校期間我對中國哲學史興趣最大,五年的學習,除了本系的課程,我還听了歷史系的通史課程,自學了一些中國文學知識,這為我從事中國哲學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礎。三是1961年我被分配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工作,在一次討論研究工作重點的分工會議上,我確定以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哲學為重點研究對象,也就是以中國固有哲學和佛教作為今後的專業研究方向,我自己戲稱之為“雙耕”。研究中國哲學與中國佛教構成我的學術事業、學術生涯的基本內容。

我在研究中最著意的,一是在中國哲學史發展的思想歷史背景下,探究佛教哲學是怎樣調整內容,怎樣中國化的,追尋中國佛教哲學形成、演變、發展的軌跡;二是總結佛教哲學對中國固有哲學的刺激、推動和影響,彰顯中國佛教哲學在中國哲學中的重要地位,進而有助于豐富中國哲學史課程的教學內容,以推進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建設。

為了研究佛教及其哲學,我的工作主要從五個方面展開︰中國佛教思想家、哲學家的個案研究;中國佛教典籍的整理、校點、注釋和今譯;中國佛教文化的探索;佛教哲學思想的宏觀研究;中國佛教哲學思想的系統研究。這些研究取得的相應成果,構成為文集的重要內容。

闡揚中國哲學智慧,是我的一大志願。我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研究,一方面是為了深化中國佛教哲學的研究,一方面是為了吸納佛教哲學研究成果于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以豐富中國哲學史的教學內涵。我把《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上下卷)和《中國佛教哲學要義》(上下卷)視為姊妹篇,包含了追求中國哲學和中國佛教哲學研究良性互動的初衷。

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文化問題與宗教問題日益引起了我的關注和興趣。在“雙耕”的基礎上,我稍稍擴展了研究的視野和領域。在中華文化的研究方面,我強調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價值觀念,尤其是人生理想價值觀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人本主義、自然主義和解脫主義是中國儒、道、佛三家的文化傳統,也即中華文化的三大傳統;以價值觀念為核心的中華人文精神是中國國學之魂。在中國宗教的研究方面,我比較重視宗教與社會的關系,並對中國宗教觀展開了初步研究,撰寫了《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載《中國社會科學》,2005(4)],歸納、總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十個創新觀點。最近幾年,我對儒、道、佛三教關系的研究興趣極濃,但因雜事繁多,研究進度有失期待。

我自幼年踏進故鄉小學門坎,後進初級中學,再入干部學校、北京大學,最後一直在中國人民大學工作,沒有離開過校門。在彈指五十多年來的治學生涯中,也有一些心得體會,積累了一些經驗教訓。諸如︰

(1)樹立志向。我根據自身的條件,確定以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為自己的志業。治學貴在立言,重在創新,即要在學術上作出新貢獻。治學是一項嚴肅的科學工作,從事人文科學工作關乎人的精神世界構建問題,更需要適應時代要求,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肩負起歷史使命。為此我要求自己有一份良知和真誠,以回報祖國、人民對自己成長的培育之恩。

(2)不畏困難。如,佛學自古號稱難治,要求具備較多學科的知識和相應的條件,而且有時輿論氣氛不好,成果發表也受到一定限制,但我認為事情有它的另一面,正是因為研究有難度和不利條件,研究才會更有意義,而且成功的機會也許會更大。我的佛教論著可以說就是排除和克服困難的一些成果。

(3)勤奮不怠。治學不僅要不畏困難,而且還要勤奮努力,有恆心,有毅力,甘于寂寞,耐干坐冷板凳。《荀子‧勸學》雲︰“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只有常勘精進,百倍用功,才能天道酬勤,有所創獲。

(4)好學深思。要步入中國哲學和中國佛教的殿堂,研讀有關古典著作是基礎性的環節,為此我要求自己虛心體會並反復琢磨古典著作探索宇宙奧秘、人生真諦的苦心深慮,以理解其內在意蘊,力避望文生義、生吞活剝。司馬遷說的“好學深思,心知其意”,是我治學的座右銘。

(5)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治學的生命。學術創新離不開獨立思考,學術創新也離不開實事求是,而只有獨立思考才能實事求是,也只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獨立思考,兩者相輔相成。我每當反思以往學術生涯時,深感有時因畫地為牢,作繭自縛,而給自己帶來窒息思維、桎梏思想的困境,影響了自己學術研究的開展,這種深刻教訓是值得自己永遠記取的。

以上所述編訂文集的緣起、文集的要目以及學術道路,意在與讀者交流溝通,聊供讀者參考而已。

最後,我要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同志,組織高素質的人力投入文集的編校出版工作。我要感謝李艷輝、楊宗元、王磊、郭曉明、吳冰華、田淑香和符愛霞同志,他們在審讀、編輯過程中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和細致作風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的熱情關注和辛勤勞動,保證了文集的順利出版,他們為他人作嫁衣裳的高尚品格,令我銘諸肺腑,一並深致謝忱。

2006年6月8日
于京西時雨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