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

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
定價:258
NT $ 224
  • 作者:艾曉明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33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所考察的是中國現代左翼文學思潮發生、發展、變化的歷史狀況,而與一般斷代史研究所不同的是,作者力圖從左翼文學思潮里中外思想、觀念的影響關系和平行比較的角度切入論題。作者在個人所理解的程度上運用了比較文學中影響研究和平行比較的方法,但是作者的立足點和研究目標仍然是在中國現代文學的學科領域。

在這一論題中要經常接觸到幾個相互聯系的概念︰馬克思主義文學、無產階級文學、左翼文學,在有些文學史著作中,這些概念也有被交叉使用的現象,而這幾個概念在外延上確實也有互相重合之處。本書是一部中國左翼文學思潮研究極具系統性和科學性的力作。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蘇俄文藝論戰與中國“革命文學”論爭
第一節 蘇俄論戰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論爭的醞釀
第二節 文學與革命——創造社、太陽社基本主張與蘇聯派別的聯系、影響
第三節 文學與革命——魯迅的思考與選擇
第四節 中蘇論戰過程與結局之異同比較
第二章 創造社前後期轉變與日本福本主義
第一節 浪漫主義向革命文學的轉化——“五四”以後的創造社思想變遷
第二節 後期創造社與日本福本主義
第三節 隱患︰“極左的浪漫主義”及其國際根源
 

研究百年中國文論史案,是我這輩子最想做的事。我已為此工作了十余年。

始原意向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逼近世紀末的我痛感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格局的“不對稱”。這就是說,百年中國文學這輛車,本有兩個輪子,一是作家-作品,一是思潮-理論,且學者暨批評家為百年文壇留下的世紀性痕跡,並不比作家淺,但他們在當今學界所承蒙的重視程度卻遠不如前者。只需一瞥當年學術力量的分布,你不難發覺,無論北京大學(錢理群、陳平原、洪子誠)、中國社會科學院(趙園),還是華東師範大學(王曉明)、復旦大學(陳思和),那群才子才女皆傾心于作家一作品;對同樣亟待系統評述的思潮一理論,則用心者甚少。後至20世紀90年代中葉,雖陸續有北京大學溫儒敏著《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復旦大學吳中杰著《中國現代文藝思潮史》、蘇州大學劉鋒杰著《中國現代六大批評家》等問世,但與熱衷作家一作品的豪華陣容相比,猶嫌單薄。如此境況,弊端有二︰一是創造了百年文論的那幾代批評家,本是以評論奠定其歷史影響的,卻長年得不到後人的精心勘探與鄭重評估,這似有失學術公正;二是著眼于學科建構,若作為百年文學的有機構建的百年文論遲遲得不到學術善待,則整個20世紀中國文學史乃至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研究,都難免有遺珠之憾。

在我看來,百年中國文論史研究當是對郭紹虞20世紀40年代所奠定的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學術延展。曾被學界定為二級學科並設相應博士點的中國文學批評史,最初在郭紹虞那兒是從孔子文學觀寫到桐城派,嗣後其弟子將其尾聲延伸到王國維的文學批評。其實,王國維主要撰于1904年~1908年間的人本-藝術美學(其代表作是《人間詞話》),既是延綿千年的古代、近代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最後一幕,同時也是昭示20世紀中國現代文論的光輝序曲。故潛心于晚近百年文論之史學爬梳,無疑是對中國文學批評史這一先賢學業的殷實傳承與發展。畢竟作為歷史真實展開的中國文學批評史並沒有終止于晚清,故後學也就有理由不憚續貂之尾。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