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海疆文化研究

山東海疆文化研究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王賽時
  • 出版社:齊魯書社
  • 出版日期:2006-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3317335
  • ISBN13:9787533317331
  • 裝訂:593頁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山東海疆文化是齊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早在遠古時代,山東先民就落戶於濱海地區,面對海洋而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海疆文化包含著地域特有的資源文化。海疆文化也是一種歷史 文化。

正是如此,本書以久遠的歷史文化為視點來研究山東海疆文化的源流脈承和綜合體系,力求發掘山東海疆豐厚的文化底蘊, 弘揚山東海疆的文化成就。本書研究的時間跨度遠起石器時期,近至清朝滅亡,通過大量史料追索著七千年之間的涉海文明。就是涉及到清末近代史時段的文化變遷也仍然以傳統文化為主線索,意在張揚本土文化的核心地位。但願此書能夠糾正以往歷史文化研究中重陸輕海的方位偏差,填補山東海洋文化的研究空白,不但能把幾千年的山東海疆文明遞交給現實社會,還能為當代沿海開發提供歷史性的借鑒,激發人們對海上山東的熱情。我們相信,從歷史文化中走出來的當代山東人民,一定能夠重新審視海洋,並且更深層地開發海洋,最終在新時代里搶占海洋競爭的制高點,續寫出山東海疆文化的新篇章。
 

目錄

總序 王修智
緒論
第一章 山東海疆的自然人文區域與歷史變遷
第一節 海疆區域
一、海岸線與沿海區域
二、海洋認識
三、海區划分
第二節 沿海政區設置
一、早期居民分布與政區設置
二、唐以后的政區划分
第三節 沿海重鎮與海疆臨控
一、青州
二、萊州
三、登州
四、膠州
第二章 山東海疆的文化背景與文化承傳
第一節 海上仙山與蓬萊仙話
一、海上仙山的千古傳說
二、蓬萊仙話的深邃意境
三、蓬萊仙境的偶像追求
第二節 海神崇拜與海神祭祀
一、海神崇拜
二、海神祭祀
三、龍神與蕭神
四、女神天妃
第三節 秦皇漢武遺跡與名人效應
一、海濱秦跡
二、秦皇與石橋
三、秦台遠望
四、漢武遺跡
第四節 徐福人海的文化影響
一、徐福入海的歷史印記
二、徐福影響的海外擴散
第三章 海疆文明的長年積累與發展軌跡
第一節 海疆居住的文化氛圍
一、靠海而居
二、區域風尚
三、居存環境
第二節 海疆生活的文化內涵
一、飲食傾向
二、海景追賞
三、娛樂情趣
第三節 海洋經濟的文化烙印
一、漁業文化
二、鹽業文化
三、商業文化
第四章 山東的海洋科學探索
第一節 觀察海洋變化
一、解釋潮汐現象
二、記錄風暴災害
第二節 探索海市蜃樓
一、登州海市
二、山東各地的海市
三、蜃樓探究
第三節 認識海洋生物
一、海洋魚類的認識(上)
二、海洋魚類的認識(下)
三、海洋貝類的認識
四、海洋藻類的認識
五、海洋哺乳動物的認識
第五章 航海與海上交流
第一節 海口與海港
一、山東南岸海口的啟用
二、山東北岸海口的啟用
三、古老的登州港
四、清代的煙台港
五、青島港的崛起
第二節 海上航線的開辟
一、北通遼東天津航線
二、南下江浙閩粵航線
三、沿山東半島環行航線
四、與朝鮮、日本往來航線
五、膠萊便道
第三節 海上交流與物質文化往來
一、沿海交流
二、海外交流
第六章 山東海疆文化的學術內涵與宗教風格
第一節 海疆學術走向
一、經學的傳播
二、鄭玄的影響
三、學校與書院
四、海疆學子與海疆著述
第二節 海疆文學
一、海派詩風
二、詠海詩篇(上)
三、詠海詩篇(下)
四、海疆文賦
第三節 海疆道教
一、海疆道教傳統
二、王重陽與全真七子
三、全真道在海疆的傳播
第七章 山東海疆的山島文化與名勝文化
第一節 海山文化
一、大珠山與小珠山
二、槎山
三、成山
四、芝罘山
五、菜州三山
第二節 嶗山文化
一、山海鍾秀
二、道宇藏玄
三、石刻映輝
第三節 道家名山
一、昆嵛山
二、雲峰、大基、寒同三山
三、萊山與盧山
第四節 海島文化
一、廟島群島
二、田橫島
三、劉公島
四、海上各島
第五節 名勝文化
一、瑯琊台
二、蓬萊閣
三、東海神廟
第八章 海防建設與兵家文化
第一節 海防建設
一、海防認識與海防建置
二、沿海衛所與三營拱立
三、水師與炮台
第二節 海防理論
一、重點防御理論
二、綜合防御理論
 

齊魯文化是特定歷史時期、特定地域的地域文化。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繁榮的第一個高峰期,是后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思想理論精髓的形成、發展期,是一個呼喚歷史文化巨人且歷史文化巨人輩出的偉大時代。這些歷史文化巨人基本都集中於當時的齊魯兩國,其思想理論成果不僅全面總結繼承了此前三千年中國社會的文明文化成就,而且成為此后二千余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和源頭。從這個意義上說,齊魯文化雖然不能等同於中國傳統文化,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源頭在齊魯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主體出自於齊魯文化。加強對齊魯文化的研究,對於全面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論體系及其特點,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走向和發展規律,評價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作用和現實價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思想學術界歷來十分重視對齊魯文化的研究。所謂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貫穿於春秋戰國和秦以來的整個中國封建社會。但是,將齊魯文化作為一個文化系統來進行研究,則是始自改革開放以后的⒛世紀80年代后期。十余年來,齊魯文化研究日趨深入,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面對新時期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神聖歷史使命,我們要認真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緊緊圍繞齊魯文化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進行積極探索,力求通過爭鳴取得更多的共識,推動齊魯文化研究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一、齊魯文化產生的背景

關於齊魯文化產生的背景,專家學者們從不同的側面、角度和層次作過許多精辟的闡述。比如,通過對古山東地區的地理環境、燦爛文化尤其是東束文化、古史神話傳說的研究,追尋齊文化和魯文化賴以產生的地域地理條件和文化人文條件;通過對齊魯兩國與西周王朝的關系、兩國的地域地理條件以及由此導致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兩國國君治國理念和方針政策的差異的研究,探討了齊文化、魯文化的產生、發展以及各自的不同特點;通過對周公、姜尚、管仲、晏嬰、孔子、孫武等重要歷史人物的研究,探討他們對齊文化和魯文化發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以及對兩國文化走向所產生的重大影響,等等。這些研究成果,比較充分地說明了齊文化和魯文化賴以產生的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乃至民風民俗方面的背景,展現了齊魯文化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特定地域范圍產生的地域文化的鮮明特征。

但是,現有的這些研究成果,還不能全面深刻地把握齊魯文化產生發展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繼而對這種背景下出現的特殊文化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任何一種思想又化的產生,既是歷史的產物,更是時代的產物;任何一種歷史文化巨人都是時代思潮的代表,既不可能割斷與歷史文化的聯系,更不可能脫離社會現實而獨立存在。這是思想文化產生和發展的一般規律,古今中外,莫不如此。齊魯文化之所以能夠有異於或者說超越於同時期的其他地域文化,正是因為它深深植根於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順應了當時中國社會發展和文化思潮的洪流。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