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戰爭(1937~1945)

中國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戰爭(1937~1945)
定價:312
NT $ 271
 

內容簡介

內容摘要:

第一章 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

中國近代災難深重,歷經磨折和艱辛。清末政治腐敗黑暗,經濟、科技落後於西方,國防薄弱。自中英鴉片戰爭始,資本一帝國主義列強多次武裝入侵,中國戰敗,割地賠款,國家喪失了許多權益。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的滿清王朝。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專權,軍閥割據,內戰頻仍,民眾苦難無已。1928年,國民政府軍戰勝了北洋軍閥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全國表面上實現了統一,而內爭仍然不止。國民政府對外爭得了關稅自主權,但至30年代,取消治外法權,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的目標尚未能實現。中國繼續處於積貧積弱的境地。

中國的東鄰日本自明治維新後「脫亞入歐」,建立了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體制。其向外侵略擴張的首要一步即奪占東亞霸權。1894—1895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打敗中國,勒逼中國巨額賠款,並掠占了台灣。1905年日本戰勝俄國,奪占了中國領土旅大以及在東北的特權。繼1910年滅韓後,日本又乘歐戰時列強無暇東顧之機,於1915年提出了妄圖獨占中國、幾乎亡華的「二十一條」,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慨。1919年中國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凡爾賽和約中有將原先德國所攫取的中國青島和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條款,中國人民堅決要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而引發的。1928年,日本出兵山東,制造了血腥屠殺中國軍民的濟南慘案。

從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次年炮制「滿洲國」起,日本逐步實施其占領滿蒙、征服中國、最後稱霸世界的戰略步驟。面對強敵一日本人侵,虛弱的中國政府忍辱退讓。國民政府曾「訴諸國聯」,冀望國際干預,制裁日本的侵略行徑,但難能如願。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和1933年長城抗戰時,對於日本擴大侵略,中國政府實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針。1935年,日本制造「華北事變」,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全國各界抗日救亡運動風起雲涌。

為抵御外侮,國民政府積極准備,充實國力,內求統一,外爭援手。國民政府謀求英美列強的援助。1932年12月,中蘇恢復外交關系。1935年起,國民政府在尋求與蘇聯修好,以便共同對付日本的同時,亦寄望有助於中共問題的政治解決。193#.;年年底起,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開始逐步轉向停止推翻國民政府的方針,改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策略。

1936年末,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中國內爭逐步弭息,而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積極推行武力侵華方針,終於導致了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的發生。中華民族忍無可忍,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全國動員,團結御侮。全國迅速建立抵抗日本的國防軍事體制,走上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軌道。中國從此進入全面抗戰的歷史時期。第一節盧溝橋事變——中國全面抗戰的起端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三省,於1932年成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後進一步侵略華北。1933年日軍向長城各口進攻,逼簽《塘沽停戰協定》,從此中國不能駐兵冀東。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壓迫國民政府中央的勢力退出華北,策動「華北自治」,圖謀華北與中國中央政府分離。

日本在加緊分離華北的同時,加強其華北駐屯軍的地位和實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