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窯

廈門窯
定價:408
NT $ 355
  • 作者:陳娟英/編
  • 出版社:福建美術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9316454
  • ISBN13:9787539316451
  • 裝訂:平裝 / 159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福建古陶瓷標本大系》中的一本,主要介紹的是廈門窯。

陶器是隨著史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現的,在我國南方的某些洞穴遺址中,發現的陶器殘片距今約9000—10000年,而河北徐水縣南莊頭遺址發現的陶器殘片經碳14測定距今約9700—10800年。

瓷器的出現可追溯到青銅時代,秦漢時期原始瓷的手工業發展迅速,工藝技術不斷提高,在東漢中晚期終于創燒成功了瓷器,中國成為瓷器的發明國和最早生產瓷器的國家,該發明可與中國的四大發明媲美。

上海閔行馬橋夏商古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瓷殘件經測定,樣品釉的燒成溫度在1150度一1180度,說明我國早在距今3500—3900年時已經燒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高溫釉(青釉、黑釉),夏商時的制釉技術已達到非常高的成就。

福建大面積的遺址堆積,主要是南朝至清的古窯址,遍布全省各地,青瓷、白瓷、黑瓷、彩瓷、青白瓷、青花瓷等釉色及器形基本涵蓋了全國古窯址的品種,且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因而窯址的考古調查與發掘及研究、整理、出版等成為文物考古的重點之一。福州懷安南朝至唐窯、建陽將口唐窯和水吉蘆花坪等唐宋窯、德化蓋德宋窯及屈斗宮元窯和甲杯山明清窯、武夷山遇林亭宋窯、晉江磁灶南朝至宋元窯、南平茶洋宋窯、三明中村元窯、同安汀溪宋窯、平和南勝五寨明清窯、華安東溪明清至民國窯……等考古發掘結果,即可窺視福建古陶瓷、尤其是古外銷陶瓷的生產盛況,共同構建了福建省的文化內涵……。古陶瓷、古外銷陶瓷及其窯口的研究,至今一直是中外專家學者關注的熱點。馮先銘先生早在十余年前已提出“福建古窯址……標本匯為一書,對于開展外銷瓷專題研究將有較大幫助,同時可以解決東南亞地區出土瓷器的具體窯口問題。”

《中國福建古陶瓷標本大系》的出版無疑是中國陶瓷史的一座歷史豐碑,未來的中國陶瓷史更繞不開《中國福建古陶瓷標本大系》這座里程碑,該書的編撰、出版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本書是《中國福建古陶瓷標本大系》叢書中的《廈門窯》。
 

目錄

窯址概況
一、廈門歷史沿革與廈門窯
二、廈門窯址的分布
1、同安東燒尾窯
2、同安磁灶尾窯
3、杏林許歷(廠昔 cuo)窯
4、杏林祥露窯
5、海滄(囗禾 qun)瑤窯
6、海滄上瑤窯
7、海滄東瑤窯
8、集美碗窯
9、同安汀溪窯
10 集美鱟殼帽窯
三、唐、五代——窯業崛起
1、青瓷興起
2、工藝成就
3、廈門窯與越窯青瓷的鑒別
4、外銷勃興
四、宋元時期——窯業鼎盛
1、青瓷與青白瓷並榮
2、廈門窯與龍泉青瓷景德鎮青白瓷的鑒別
3、外銷興盛
五、明代——窯業衰敗
1、青花瓷風行
2、廈門窯與漳州窯青花瓷的鑒別
3、外銷興替
六、結論
器物圖錄
1、唐代同安東燒尾窯
2、唐代同安磁灶尾窯
3、唐代杏林許(廠昔 cuo)窯
4、唐代杏林祥露窯
5、宋代海滄(囗禾 qun)瑤窯
6、宋代海滄東瑤窯
7、宋代集美碗窯
8、宋代同安汀溪窯
9 明代集美鱟殼帽窯
 

福建陶瓷是福建古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陶瓷文化史上也佔有一定的地位。建國後,根據歷次調查證實,福建省境內陶瓷窯址分布密集,數量很多,可以說僅次于浙江省,是我國古陶瓷窯址發現最多的一個省份。應該說福建陶瓷歷史悠久,自古至今,延續不斷,盛況空前,真可謂福建古代文化優秀代表,應大力加以弘揚和繼承,認真總結這份優秀陶瓷遺產,並加以發揚光大。

福建陶瓷文化歷史悠久,不僅發現數量很多的古陶瓷窯址、窯場、作坊或窯群,也發現大量的古陶瓷標本、窯具等文化遺物和生產工具。這都是我們認識和研究福建陶瓷經濟、陶瓷文化發展的重要證據和第一手資料,非常珍貴、重要,及時加以整理公布,提供大家研究參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光榮責任和義務。

我們知道,福建陶瓷起源很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平潭殼丘頭等文化遺址中就有陶器出土,其文化面貌雖較原始,但卻是福建陶瓷歷史文化的起源與開端。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出土陶器從類型和品種看,器物品類相當齊全,晚期工藝較進步,從制法、造型和紋飾看,遠超過早期器物,類型較多,特征明顯。

福建出現的印紋陶,或稱幾何印紋陶器,明顯有別于北方或其他地方表面施彩繪的彩陶和表面磨光的黑陶。福建也有彩陶和黑陶,但與外地的彩陶和黑陶不完全相同。福建印文陶的起源和發展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時間,從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一直延續到商周、春秋戰國之際,甚至更晚。

在福建幾何印紋硬陶的發展和終止過程中,也孕育產生了釉陶和原始青瓷器。在福清東張遺址上層、浦城越王山遺址、閩侯曇石山遺址表層等發現有青銅器和原始瓷器,閩中、閩南也不例外。所以,福建陶瓷發展到商周之際,一方面印紋硬陶仍在廣泛使用,另一方面,釉陶和原始青瓷器也在發展之中。

秦漢之際,無論是墓葬或漢城遺址中出土的陶器,數量很多,品種也不少。這類“越系陶器”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風格,同屬我國南方越系文化的範圍。秦漢以後,在釉陶、原始瓷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青瓷器,表明魏晉以來福建陶瓷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這時青瓷的大量出現,且富有特色,而大部分器物是出自墓葬中。魏晉青瓷器從胎釉、造型和紋飾都具有較強的地方色彩和特點。

隋唐五代之際,福建陶瓷在前代陶瓷基礎上,從總體趨勢看,是有所發展和提高的。出土陶俑、怪獸和多嘴谷倉等前所未有,比較特別。五代在繼承隋唐的優秀傳統時又有創新,陶俑制作特別精致,是這一時期不可多得的精美器物。隨著海外交通、貿易的發展,福建陶瓷也開始外銷海外。

宋元時期,福建陶瓷進入了一個大發展時期,也是一個繁榮昌盛時期。黑釉、青釉、青白釉等同時發展。至今,已調查發現的宋元窯址有數百處之多。這一時期福建陶瓷的發展是與當時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興盛的海外交通和貿易有著直接的關系。福建宋元陶瓷的生產與外銷有如下特點︰第一為黑釉瓷,首推建盞(或稱兔毫盞),在全國頗負盛名,福建燒造黑釉器窯址分布相當廣泛,可以說黑釉瓷是福建陶瓷的一大名瓷,在中國陶瓷史上也佔有重要位置。第二為“珠光青瓷”,汀溪窯是生產這類青瓷的重要窯場,其他珠光青瓷窯場也主要分布在沿海或近海地區,形成了有別于龍泉窯青瓷的獨立青瓷體系——固安窯系。第三為青白瓷,以德化窯為代表,在福建是一種富有特征性的陶瓷產品,單德化縣就發現青白瓷窯址42處,甓造時間晚于景德鎮,並受其影響。宋元陶瓷主要是適應外銷而生產的,我省外銷瓷已在日本、新加坡等東南亞各國均有發現。

明清時期,福建陶瓷又有了新的發展。這一階段最顯著的標志是德化窯白瓷的生產。早在宋代德化碗坪侖窯就生產了白釉器,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便在明代燒造出著名的白釉瓷器。釉色滋潤光亮、光澤如絹,美如脂玉,被譽為象牙白、蔥根白等,品類繁多,尤以何朝宗、林朝景、陳偉等雕塑的觀音、彌勒、達摩等著名,享管海內外。外銷國家以歐洲及東南亞各國為主。同時出現的新瓷類還有青花、彩繪和素三彩器,產區主要集中在閩南、閩中和閩北地區,其中尤以平和、德化、安溪、華安等縣窯址最為密集,生產規模最大、產量最多,可以說是空前的。平和窯發掘出土大量“砂足底”青花大盤、五彩大盤和素三彩香盒,主要是外銷日本和東南亞各國的產品,甚至在東非地區都有發現。

總之,福建陶瓷內涵非常豐富,是值得我們加以總結的一份寶貴文化遺產。新的發現層出不窮,可以預料,福建陶瓷內涵將會更加豐富和精彩。由于種種原因,已發現的標本資料未能得到系統整理和公布,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我們編輯出版這套叢書就是為適應大家企盼已久的希望和祈求。我們相信也希望這套叢書的出版問世,對宣傳、繼承和弘揚福建優秀陶瓷文化,對推動和促進福建古陶瓷的研究,對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是有益的工作,也為熱心關懷和研究收藏福建古陶瓷的朋友們提供了第一手參考資料,這即是我們編撰這套叢書的初衷和願望。我們相信也希望這套叢書的出版,也像古代陶瓷對外輸出、交流一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歐陽希君同志酷愛古陶瓷,對古陶瓷研究頗深,提議編輯出版《中國福建古陶瓷標本大系》大型叢書,要求我擔任主編。我作為一個福建古陶瓷愛好者,雖然力不從心,但也願意竭盡棉力,促使該叢書早日出版問世。所以,對歐陽希君同志熱愛科學、熱愛文化事業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對這套叢書的編輯出版所付出的精力和物力,應該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這套叢書的出版,還得到有關單位領導同志的關懷和支持,在此,也應向他(她)們表示由衷的謝意!

茲值這套叢書出版之際,承歐陽希君同志愛護和支持,讓我為叢書寫“總序”,不敢怠慢,只好硬著頭皮寫了這些,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葉文程 2004年10月10日
于廈門大學東區14號樓201讀書室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