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我++——電子自我和互聯城市》(Me++:The Cyborg Self And The Networked City)的出版,《比特之城》(City Of Bits)和《E-托邦》(E-topia)的作者完成了一套檢驗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之衍生的非正式三部曲。威廉·J·米切爾描述了自馬可尼以後的百年間無線技術的發展變化:網絡的不斷擴大,發送和接受裝置的不斷縮小。正如他所說,這就像「大人國重啟進入了小人國」。馬可尼用高塔和煤油發動機組成的巨大的機械裝置,已經被手掌大小的手機所取代。如果馬可尼的發明的操作者可以被看作固定的機器的附加肢體,則今天的手持設備就可以被看作是人類身體的延伸,這一轉變逐次改變了我們和周邊事物的關系以及我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在9·11那天,從即將坍塌的世界貿易中心和被劫持的噴氣客機中打出的手機電話,就是這種連續的電子卷入新狀態的力量的證明。

由此米切爾提出,比特(信息的基本單位)和原子(物質的基本單位)的「試分離狀態」已經結束,以漸增的頻率,物理空間中的事件反映出電子空間中的事件,反之亦然;例如數字信息可以指揮一架飛機或一只機械手的運動。在本書中,威廉·米切爾考察了無線互聯、全球互聯、小型化、可攜帶對我們的身體、服飾、建築、城市、空間和時間使用的影響。計算機病毒、電力供應的連鎖中斷、恐怖分子對交通網絡的滲透、街道上的手機通話,都是一種生動的新城市狀況的征兆——那無處不在的、無法逃離的網絡互聯。他指出,這個漸少為邊界所管理、漸多為連接所管理的世界,需要我們重新設想、重新建造我們的環境,並重新思考設計、工程和規划的倫理基礎。
 

目錄


第一章 邊界/網絡
第二章 連接的生物
第三章 無線的兩足動物
第四章 縮小的物品
第五章 蛻落的原子
第六章 數字復制
第七章 電子記憶術
第八章 自由地制造
第九章 後定居空間
第十章 反計划
第十一章 電子人類的競爭
第十二章 邏輯的牢籠
結語
注釋
致謝
英中詞匯對照
譯後記:想像空間
 

為了向即將到來的百年致敬,我決定啟程,去電子朝聖。仰望天空,我尋找啟示,就像當年奧德修斯在海上尋找伊薩卡島一樣。我在汽車的導航系統中輸人「馬薩諸塞州,維爾福特,馬可尼傳送站」。GPS衛星為我定位,軟件計算出最便捷的路線,人工合成語音指引着我來到科德角的一處海邊沙質懸崖上。

汽車在6號公路上呼嘯而過,駕車者們聽着收音機,偶爾用手機聊聊天。沒有人會去想無線的世界就是在這塊多風的場地(大部分已經掉進了海里)開始的。2就是在這里,古列爾默·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建起了四座210英尺的高塔,在天空布起一張電線結成的蜘蛛網,轉動搖柄發動煤油引擎,提供20000瓦的電力,運行起一座幾英里之外都可以聽見動靜的火花隙轉子。1903年1月18日,古列爾默·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首次成功傳送了穿越大西洋的無線電信息(同年萊特兄弟向全世界展示了動力飛行),忽然之間,各個大陸以一種新的方式連接了起來。

一個世紀以后,全球無線系統把我帶到這個地點,讓我站在這里就可以輕松地和外界保持着聯系。我的手中拿着一個並不昂貴的、相對於馬可尼的龐大構造要復雜萬分的接收和解碼器,並且瞬間就可以把我和手持同樣設備的散布全球的上億人中的任何一個聯系起來。它還可以進一步把我和因特網和萬維網上的無數服務器連接起來。我揪起蓋子(當然這樣保修就失效了),露出了一個手掌大小的、制造得極其精巧的建築模型;發電機房被壓縮成為一個火柴盒大小的電池,發報房如今位於一塊芯片上,高大的天線塔也變得只有幾英寸長。仿佛是太人囟變成了小人國——產生了戲劇性的顛倒。馬可尼的操作人員曾經是一部巍然屹立的機器的附屬物,今天我握在手中的這個東西卻變成了我運動的身體的一個解放性的延伸。

規模

馬可尼系統中的兩個部分朝着相反的方向發展。發報網的規模變大了,單線的無線連接已經膨脹成為一個密集的、由無線互聯基礎設施組成的全球網絡;如果把所有陸地上、衛星上、宇宙飛船上的連接計算在內,這會是人類迄今為止建造的延伸最廣的單項構築物。而與此相反,發送和接收工具的規模極度縮小,從地面上的大型構築物變成了一個隨身的時尚小物件。

仔細留意一下這種兩個方面的轉換,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奇跡,更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在這一百年的過程中——尤其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日益強大的無線互聯技術和不斷擴展的網絡基礎設施、不斷小型化的電子器件以及日益增強的數字技術的集成,從根本上重塑了個人和他構築的環境之間以及個體之間的關系。我想到了一直延續到世界貿易中心大樓崩塌那一刻的手機談話,從正在沖向目標的被劫持飛機機艙中打出的絕望的電話,以及在廢墟下持續發送信息的尋呼機。3我們和那些越來越強大的電子器官之間已經密不可分,我們的四肢已經變成了肉體天線支架,我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已經復雜和強化到了一種幾乎難以想像的程度,從胎兒期的透視、心跳監測一直到死后持續存在的數字地址和痕跡,現在,我們的身體存在於一種與周遭事物保持持續的電子介人的狀態之中。

物體和物體之間的關系也存在相似的變化。最開始的數字網絡是一些用廉價電線連接起來的巨大、昂貴的盒子,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盒子變得更小、更便宜、數量眾多,而電線基本還是原來的樣子。於是,逐漸地,延伸着的網絡的連線,而不是那些盒子,消耗了空間和金錢。隨着網絡的擴展,遠程通信的供應商們開始擔心那通向家居和商業用戶的「最后一英里」電纜,建築師們則努力地把線盒和配線房塞進房子里。電纜費勁地穿過地板,雜亂地絞作一團,而且因為布線太難,很多可以從網絡連接中獲益的東西無法做到。但在21世紀的拂曉,價廉的、無處不在的無線連接把一些全新的東西連人互聯網——非常微小的東西、數量眾多的東西、非常孤立的東西、高度流動的東西、深深植人在另一個物體中的東西、擠在緊密而難以達到的地方的東西。最引人注目的是,可以識別物體的無線發射應答器已經縮小到針頭大小,造價只要幾分錢,上億這樣的東西正在被制造和使用着。現在,沒有什麼不需要計算處理,也沒有什麼可以不被連接。計算機硬件和其他各類硬件之間的區別正在迅速消失。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