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洋務學堂的外語教育研究

晚清洋務學堂的外語教育研究
定價:108
NT $ 108
  • 作者:高曉芳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07-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0052556
  • ISBN13:9787100052559
  • 裝訂:301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我國有文獻可考的外語教育歷史悠久,而現代意義的西方語言文字教育始自晚清的洋務學堂。關於洋務學堂的外語教育,近20年來學界從社會文化或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有過探討,並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本書從語言學人手,采用史料考據的實證方法和橫向參照的比較史學方法,考察晚清外語教育實踐的基本事實與規划得失。

  19世紀60至90年代,迫於西方諸國的多重打擊,清政府創辦洋務教育,意在培養人才,抗衡列強,進而走上富強自立之路。在此過程中,西方語言文字作為借鑒世界先進知識與科技的橋梁備受重視,成為洋務教育的先導與核心。

  晚清洋務學堂外語教育的語言學考察在占有大量文獻史料的基礎上,從微觀與宏觀兩個方面展開。微觀方面,考察了四所典型的外語學堂,關注其外語教育實踐的基本事實,既有對辦學背景、歷史沿革、機構組織、師資、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材、考試等內容的細致描寫和客觀梳理,也有對教學成就、影響和特點的深入分析與總結。

  為了更清楚地呈現晚清外語教育的基本狀況,微觀考察還將外語學堂與同期有代表性的其他類學堂進行對比,主要結論為,外語學堂以培養政府需要的翻譯與外交人才為主要任務,重視翻譯能力的培養;強調國學知識,旨在造就「知書明理」之才;努力使教習與教材「本土化」;這類學堂雖然希望培養實業與科技「通才」,但效果並不明顯。

  宏觀考察關注晚清的外語教育規划,包括晚清政府在實施外語教育過程中發揮的職能、相關政策、經費來源、開設外語的語種和比例、外語教育與漢語教育的關系、成效、得失等。

  在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洋務學堂曾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它們在引進西學的同時,以新的理念、新的教學內容和形式,豐富了我國的傳統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專門人才,影響了幾代人的思想觀念。研究這一段外語教育既具有語言學方面的意義,也具有教育史和文化史方面的意義。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范圍
 二、研究現狀綜述
 三、研究目的與意義
 四、依據的文獻史料
 五、指稱外語的詞語
第二章 近代以前的外語教育小史
 一、元代以前的外語教育活動 
 二、元代回回國子學的外語教育 
 三、明代四夷館的外語教育 
 四、清初俄羅斯文館的外語教育 
 五、早期外語教育的特點與影響 
第三章 晚清洋務學堂的外語教育(上)
 一、京師同文館的外語教育 
 二、上海廣方言館的外語教育
第四章 晚清洋務學堂的外語教育(下)
 一、廣東同文館的外語教育
 二、湖北自強學堂的外語教育
第五章 洋務外國語學堂與其他學堂外語教育的比較
 一、福建船政學堂
 二、上海中西書院
 三、洋務學堂與福建船政學堂及上海中西書院外語教育的比較
第六章 晚清外語教育規划
 一、外語教育規划
 二、晚清外語教育規划
 三、影響晚清外語教育規划的不利因素
 四、晚清外語教育規划的現實教益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中國外語教育的歷史起碼可以上溯至漢代,但現代意義上的外語教育,始自晚清洋務學堂。中國教育的歷史可以上溯更遠,但現代意義上的教育,亦始自晚清洋務學堂。史家對洋務運動有褒有貶,但中國現代化的蹣跚起步不能說與洋務運動沒有關系。上述三端,便可知研究晚清洋務學堂外語教育的意義。

高曉芳是大學的外語教師,研究晚清洋務學堂的外語教育歷史,「外語教育」是其長,但「歷史」二字是其短。人們常說「揚長避短」,曉芳在研究中則是「揚長補短」。知「避短」者是「智叟」,要「補短」就得學移山的「愚公」,得有勇氣,得使傻勁。搜集哪些史料?到哪里搜集這些史料?還得練練古文去讀懂這些史料。為「補短」而付出的艱辛,只有自己知。

學界對晚清洋務學堂外語教育研究不多,我自己知之更少。導師的特權就是可以做「第一讀者」,我利用特權從曉芳的研究中獲得了許多新知:「亦思替非文字」的真實身份:四夷館外語教育的性質,京師同文館八年課程表實施的時間,各個學堂所用外語教材的基本狀況,上海廣方言館的經費划撥,湖北自強學堂於光緒己亥年舉行的五門外語大考的試卷,以及湖北自強學堂與湖北方言學堂之間的承繼關系,等等。這些新知,有些也許就是學界的新知。但我不想用「填補空白」來述說,這不僅因為「填補空白」已成為廉價的俗語,而是我更關注曉芳的研究所留下的學術「空白」。在我的意識里,因學者的研究而留下學術「空白」,比填補空白更有意義,正如畫畫兒、寫字的「飛白」更具藝術魅力一樣。

2006年元月24日下午,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召開青年學者座談會,我以所長的身份在會上作了《呵護精神家園》的即興演講。人不同於動物在於人有精神,鼓勵大家去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不斷擴展、精J心呵護自己的精神家園。個人的精神家園匯總起來也就是民族的精神家園,就是國家的知識領土。

是的,一個國家不僅有地理意義上的領土,還有與之同等重要的「知識領土」。所謂「知識領土」,就是一個國家擁有知識的多少,尤其是擁有自主產權的知識的多少,具有優勢地位的知識領域的多少。

中國陸地960萬平方公里,並有領海38.8萬平方公里,專屬海域300萬平方公里。這近1300萬平方公里的大陸與海洋,就是我中華領土。中國號稱「地大物博」,其實同許多國家相比,陸地資源並不富饒;淡漠的海洋意識影響了對海洋的經略,海權嚴重受侵:一些島嶼被侵占,一些海域被切割,海洋資源遭掠奪,航線安全難確保。戍邊衛國,經略陸海,國人使命已經十分沉重。然而巡邏中華的知識領土,立即會產生更大的危機感:中華傳統知識的傳承與研究,包括被稱作「國學」「民俗」的東西,有許多已經趕不上鄰邦,甚至連中藥制品的世界份額也多被外國占有。傳統知識領土在片片丟失!

世界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許多還異常燦爛,這些文化合成了全人類的知識疆域。我們對世界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比如全世界五六千種語言,我國能大體了解的語種有多少?能夠使用或是研究過的有多少?對人類知識領土的擁有,怕遠不如我地理領土與世界面積之比值!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