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史

中國音樂史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王光祈
  •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141273
  • ISBN13:9787802141278
  • 裝訂:平裝 / 23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此書為“民國珍本叢刊”之一。王光祈是民國時期著名學者,此書系其代表作。

此書詳述音樂作為文學藝術門類的發端、發展、高潮、流變、趨勢等,介紹了許多著名音樂家,列舉大量音樂作品,不僅分析極詳盡精到,且使讀者諳音樂之道,感音樂之美。他說︰“吾之志,在以樂為學,而不以樂為技。

王光祈,著名音樂學家,開創性將比較音樂學引入中國,從此開闢了中國音樂史學研究的一條新路,並且開創性地提出把中國、希臘、波斯阿拉伯分為世界三大樂系的觀點。該書詳盡地分析了漢代京房六十律、宋朝錢樂之的三百六十律之後,明確指出其在音樂實踐上缺乏實際意義.本書立足進化論的觀點,分成“律之進化”、“調之進化”、“樂譜之進化”、“舞樂之進化”、“歌劇之進化”等。
 

目錄

上篇
第一章編纂本書之原因
第二章律之起源
第一節研究方法與根本原因
第二節由五律進化成七律
第三節十二律之成立
第四節黃鐘長度與律管算法
第三章律之進化
第一節京房六十律
第二節錢樂之三百六十律
第三節何承天十二平均律
第四節梁武帝四通十二笛
第五節劉焯十二等差律
第六節王樸純正音階律
第四章
第七節蔡元定十八律
第八節朱載驕
第九節清朝律呂
第十節十二平均律與十二不平均律之利弊
第四章調之進化
第一節五音調與七音調
第二節蘇祗婆三十五調
第三節從亞刺伯琵琶以考證蘇祗婆琵琶
第四節燕樂二十八調
第五節唐燕樂與琵琶
第六節燕樂考原之誤點
第七節南宋七宮十二調
第八節宋燕樂與篥
第九節起調畢曲問題
第十節元曲昆曲六宮十一調
第十一節昆曲與小工笛
第十二節二簧西皮梆子各調
下篇
第五章樂譜之進化
第一節律呂字譜與宮商字譜
第二節工尺譜
第三節板眼符號
第四節宋俗字譜
第五節琴譜
第六節琵琶譜
第六章樂器之進化
第一節敲擊樂器
第二節吹奏樂器
第三節絲弦樂器
第七章樂隊之組織
第八章舞樂之進化
第九章歌劇之進化
第十章器樂這進化
參考書
 

本書,十之七八,系余個人心得。其余材料則取之于國內時賢著作者,十分之一;取之于國外西儒著作者,亦十分之一。在國內時賢著作中,尤以童斐君《中樂尋源》一書,使余得益不少。鄭覲文君之《中國音樂史》,材料亦甚宏富,可惜多未注明出版,是以不敢盡量采用。在國外西儒中,則以法人苦朗(Courant)君所蓍《中國雅樂研究》(Essai historique sur la musique classiqueses Chinois)一種,最為精博。本書之中,多采其說。此皆余個人對于國內外作者,應致其感謝之意者也。

時人關于中樂之著作,實以西儒所撰者,遠較國人自著者為多,為精。此無他,西人科學常識豐富,遇事觀察銳利故也。在西洋所謂“漢學家”中,現在尚無以音樂一學為專業者。在西洋一般“音樂學者”中,又無人曾經習過漢文者。上面所述西儒關于中樂之著作,類皆出自彼邦教堂牧師.使館譯官,商人,旅客之手。往往嫌其美中不足。然持與國人自著者相較,固已高出數倍。蓋彼輩一方面曾受普通音樂教育;在我國詫為艱深樂理者,在彼邦已成為家常便飯。他方面西洋各種學術發達,易收相得益彰之效;讀者諸君如曾閱過拙作《西洋音樂史綱要》一書者,當知音樂史一門,需要其他各科學術之助,為如何密切者。 (見該書卷首)現在一般國內人士,既無享受相當音樂教育之機會; (此刻國內所謂學校音樂,尚無資格與西洋音樂教育,相提無論;)同時,其他各種學術,又均不發達;而音樂一物,更為國人所視為末技小道,不能修洋房,造汽車者;國內音樂同志處此環境之下.安能著出一部可與西儒比美之中國樂史。故現在國內音樂著作界之可悲現象.非國內音樂同志之咎,乃一般社會之罪也。

至于吾人之所以毅然從事樂史研究者,至少當有下列兩種理由︰(I)吾國音樂進化,除律呂一事外,殆難與西洋音樂進化同日而語。但吾人既相信“音樂作品”,與其他文學一樣,須建築于“民族性”之上.不能強以西樂代庖,則吾人對于“國樂”產生之道,勢不能不特別努力。而最能促成“國樂”產生者,殆莫過于整理中國樂史。蓋國內雖有富于音樂天才之人,雖有曾受西樂教育之士;但是若無本國音樂材料(樂理及作品等等),以作彼輩觀摩探討之用,則至多只能造成一位“西洋音樂家”而已。于“國樂”前途,仍無何等幫助。而現在西洋之大音樂家,固已成千累萬,又何須添此一位黃面黑發之“西洋音樂家?”倘吾國音樂史料,有相當整理;則國內音樂同志,便可運其天才,用其技術, (制譜技術,)以創造偉大“國樂”,儕于國際樂界而無愧。蓋能創制作品者,不必具有整理史料之學力;能整理史料者,又不必具有創造天才也。而余個人終身學業,則只能以整理史料一事自勵。至于實際創造“國樂”,則有待來者。 (Ⅱ)國人飽受物質主義影響.多以自然科學為現在中國唯一需要之品。而不知自然科學,只能于吾人理智方面,有所裨益;只能于吾國生產方面,有所促進;而不能使吾民族精神為之團結。因民族精神一事,非片面的理智發達,或片面的物質美滿,所能相助者;必須基于民族感情之文學藝術,或基于情智各半之哲學思想,為之先導方可。尤其是先民文化遺產,最足引起“民族自覺”之心。音樂史,亦先民文化遺產之一也。其于陶鑄“民族獨立思想”之功,固勝于一般痛哭流涕,狂呼救國之“快郵代電”也。

又吾國歷史一學,向來比較其他各學發達。但在事實上,亦只有“史匠”,而少“史學家”。 (如司馬遷之流乃系鳳毛麟角,不可多得。)只有“掛賬式”的史書,而無“談進化”的著述。從前《紀事本末》一類書籍.近于言“進化”矣;但亦只限于該“事”之本末,而于當時社會環境情形,卻多不作深刻探討。此與近代西洋治“歷史學”者大異。譬如吾輩治西洋樂史,凡研究某人作品,必須先研究當時政治,宗教,風俗情形,哲學美術思潮,社會經濟組織,等等;然後始能看出該氏此項作品所以發生之原因也。至于吾國歷代史書樂志,類多大談律呂空論樂章文辭,不載音樂調子,樂器圖畫;誠有如明末朱載(土育)所謂︰“前賢多不留心于此,其以為深者,蝓薄自畫,而討論不來;其以為淺者,鄙俚斯嫌,而潤色不出。故于論數目尺寸,聲調腔譜處,率刪去。此則史家之通弊也。”直至今日,其弊猶未一改。譬如近人張爾田君所編《清史稿樂志》八卷。其中便有五卷,專載似通非通之“台閣體”樂章文辭;而于有清一代盛行之昆曲京戲,則閉口不提。至于音樂調子及樂器圖畫,則更不屑附載矣。故此種《樂志》,只能代表有清一代宮中廟中之樂,不足以代表最近三百年來之中華民族音樂也。

余在國外,深得良師益友之助,頗較國內音樂同志受益機會為多。但在他方面.國外所藏中國音樂書譜,又遠不如國內所藏之富。柏林國立圖書館.雖藏中國音樂書籍不少,該館當局對余,雖亦十分優待,(譬如該館未有凌廷堪《燕樂考原》一書,特由該館東方部長侯遁教授(Prof.Hnl’e),向南德意志閔興(MUnchen)圖書館,函借來此。其情至為可感。)但余對于吾國古代音樂書譜,所見終屬不多。余甚望國內音樂同志。能補余此種缺陷;多讀國內舊藏,仿余治學方法,再作成一部精而且詳之《中國音樂史》。而且余留德十余年,皆系賣文為活,自食其力;即本書一點成績,亦系十年來孤苦奮斗之結果。國內同志生活情形,既不如余在此間之緊張;或者多有時間探討,亦未可知。因讀中國舊籍,往往糾紛錯亂情形,數月不能得一解決故也。此外,西洋“漢學家,,對于吾國近時學人,類多輕視。謂其缺乏普通常識,不解治學方法;現在中國人已無自行整理國故之能力,須西洋學者出而代為整理,雲雲。余甚望國內同志,能一洗此種奇恥大辱!

中華民國二十年二月二十六日王光祈序于柏林國立圖書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